-
公开(公告)号:CN1195508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70320.0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核心温度快速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动力电池内部的温度预测点位;根据动力电池的产热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在脉冲热源作用下温度预测点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建立第一温度响应卷积积分计算模型;脉冲热源为脉冲电流信号作用于动力电池导致其自身的产热;根据第一温度响应卷积积分计算模型和温度预测点位在初始时刻的初始温度,对在实际热源作用下温度预测点位的温度进行预测;实际热源为连续的电流信号作用于动力电池导致其自身的产热;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对动力电池模组中难以布置温度测点但内部易出现局部高温的位置处的温度进行快速、准确地预测,并可以减少温度预测所需的计算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4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04916.8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51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平板热管式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其中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冷却系统,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组,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平板热管、散热翅片、多个散热风扇,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到所述平板热管,所述散热翅片连接到所述平板热管,所述多个散热风扇设置到所述散热翅片附近,用于对所述散热翅片进行散热,所述平板热管包括壳体、毛细芯、蒸汽腔,所述平板热管的内部填充换热工质,所述壳体的内侧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位置设置所述毛细芯,所述壳体的内侧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部分形成所述蒸汽腔,所述换热工质能够在所述毛细芯和所述蒸汽腔内进行气液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35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1155380.8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CN) , 清华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式循环涡轮及压气机性能协同试验方法,该系统包括加热器、待试涡轮、冷却器、待试压气机、压气机、涡轮、燃烧室、储气罐、旁通阀、涡轮流量调节阀和闭式循环工质以及压力、温度、流量等的传感器。根据闭式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采用的工质物性参数,确定试验系统中的闭式循环工质,基于循环工质对待试涡轮和待试压气机的进行性能评估,确定系统各部件的性能参数和试验剖面;在此基础上搭建试验系统并开展待试涡轮和待试压气机的部件性能试验测试,进行待试涡轮和待试压气机的部件性能计算与分析。该试验系统及方法能够为闭式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叶轮机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435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06088.X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可变桨距风扇及其变距方法。该可变桨距风扇包括桨毂和桨叶。桨毂具有中心轴线,桨叶与桨毂自由转动地连接并且具有转动轴线。桨叶能够绕着转动轴线相对于桨毂自由转动,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这样,通过改变桨毂的转速,桨叶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相对于桨毂转动以改变桨叶的桨距角,从而改变桨叶的攻角,进而能够抑制旋转失速。
-
公开(公告)号:CN108987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0906856.3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8/0258 , H01M8/02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流场板和包括该流场板的燃料电池。该流场板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具有多个流道;多个螺旋肋片,所述多个螺旋肋片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流道内,所述螺旋肋片的两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该流场板通过在流道内设置螺旋肋片,可有效改善气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增强流道内气体的对流输运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57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54638.2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散热闭式布雷顿循环热电转换系统,该系统由加热器、涡轮、压气机、主发电机、回热器、对称膨胀涡轮、减速器、辅助发动机、连接管路和工质组成。工质通过在由加热器及其连接管路、涡轮及其连接管路、回热器热侧及其连接管路、对称膨胀涡轮及其连接管路、冷却器及其连接管路、压气机及其连接管路、回热器冷却侧及其连接管路和加热器及其连接管路组成的闭式系统中有序循环流动,实现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并通过主发电机和辅助发电机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该系统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系统向周围环境散热少等优势,可以更好应用于空间环境下的热电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847511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609014.1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池模组的一体化换热结构,含有冷板和至少一块分离式平板热管。冷板布置在电池模组下方;热管蒸发段紧贴于电池模组的两侧,通过热管弯折段和热管连接件与热管冷凝段连接;平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热管冷凝段布置在冷板内部,使相邻热管冷凝段之间以及热管冷凝段与冷板侧壁面之间形成双流向的叶脉式流道,中心线两侧流体流向相反,流道中增加微型扰流片或微型凹槽。本发明采用平板热管与冷板技术相组合的结构设计,使热管冷凝段与冷板成为一体,不仅能实现高效散热,降低电池工作温度,提升电池模组均温性,且其体积小、结构紧凑,有效克服了传统热管冷却方式中热管散热能力上下游不一致所带来的电池均温性差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6678080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0021371.1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旋转式自适应变几何有叶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包括蜗壳(1)、端壁(8)、气道(3)、扩压器叶片(2)、压气机叶片(5)、叶轮(6)。离心压气机还包括扩压器盘(4),扩压器叶片(2)固接在所述扩压器盘(4)上;所述蜗壳(1)的端壁(8)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扩压器盘(4)嵌入所述凹槽(7)内;所述扩压器盘(4)与所述蜗壳(1)的端壁(8)设置成分离的形式。本发明根据叶轮(6)出口气流的具体工况,通过扩压器盘(4)的自适应旋转,改变气流与扩压器叶片(2)的相对角度,解决了普通离心压气机在非设计工况点下几何参数无法根据实际工况需求改变的问题以实现扩压器效率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65067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016615.2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活塞混合动力系统的燃烧室进气结构,其包括:第一引气孔,设置在机匣的外表面上,与压气机的压气机用出气口直接连通;第二引气孔,设置在机匣的外表面上,与发动机的发动机用出气口直接连通;以及燃烧室用进气口,设置在燃烧室的外壁上同时连通第一引气孔和第二引气孔。在根据本发明的涡轮活塞混合动力系统的燃烧室进气结构中,机匣上的第一引气孔和第二引气孔可将压气机排出的高压气体以及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燃气引入机匣的内部,基于燃烧室的燃烧室用进气口与机匣的内部连通,从而引入机匣的内部的混合气体经由燃烧室用进气口自然流入燃烧室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67808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21371.1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62 , F04D29/4206 , F04D29/42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旋转式自适应变几何有叶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包括蜗壳(1)、端壁(8)、气道(3)、扩压器叶片(2)、压气机叶片(5)、叶轮(6)。离心压气机还包括扩压器盘(4),扩压器叶片(2)固接在所述扩压器盘(4)上;所述蜗壳(1)的端壁(8)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扩压器盘(4)嵌入所述凹槽(7)内;所述扩压器盘(4)与所述蜗壳(1)的端壁(8)设置成分离的形式。本发明根据叶轮(6)出口气流的具体工况,通过扩压器盘(4)的自适应旋转,改变气流与扩压器叶片(2)的相对角度,解决了普通离心压气机在非设计工况点下几何参数无法根据实际工况需求改变的问题以实现扩压器效率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