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70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1205002.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两种微粒运动,由于两种微粒的半径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粒子,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采集的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两种微粒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的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也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极,只要按需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两种微粒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989417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351886.7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米级别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以及方法,其组装方法涉及到了介电泳力。所述的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为矩形结构,结构包括开放端口、工作电源、接地电源。本发明所用的微米颗粒自组装方法是:通过开放端口让两颗粒进入矩形自组装装置,接通电源后两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作用相互靠近达到自组装目的。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微米尺度下对颗粒快速无损自组装;装置仅通过施加电场便能实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8081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23789.9
申请日:2019-11-1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诱导电渗流混合方法,其特点在于,电渗混合流道的顶壁和底壁均为透明铟锡氧化玻璃,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淀法在玻璃基底内侧连续沉积出光导层,并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玻璃基底边缘处以加载电信号,光线通过透镜和平面镜反射、聚焦后照射到光导层表面,光生载流子使光导层受光照区域的电导率急剧增大,从而在光照区和暗区产生不同的分压,进而在电渗混合流道内产生非均匀电场,光导层表面光斑即为光学虚拟电极,该电极能在电渗作用下于电渗混合流道中诱导产生垂直于样本试剂主流方向的流体扰动并生成涡流,涡流能使两股分层样本试剂流体迅速混合。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在不预置入固定电极的直通道中微流体的高效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43328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76847.9
申请日:2018-12-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泳力驱动的纳米颗粒排序装置。所述的颗粒排序装置包括入口通道,I型排序结构以及出口通道。在入口通道下边界与出口通道上边界处嵌有电极。发明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当无序颗粒流经I型排序结构时,流体中的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驱动。该驱动让颗粒转动到颗粒法向对称中心线与排序装置法向对称中心线方向一致,并且沿着排序装置中心线流出。基于此,可以让同类无序颗粒方向和运动轨迹一致。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所述排序装置仅需施加外加电场便可实现工作;总体装置结构简单,结构成型方便,成本低;排序效率高。
-
-
公开(公告)号:CN109917171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91384.X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锥形纳米孔的电流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硅基衬底的两个微腔和连接微腔的锥形纳米孔及电流检测回路构成。调控时,通过调节微腔入口背景盐浓度及酸碱浓度来调节锥形纳米孔的整流比及极性。同时利用电流检测回路测量电流,进而通过电流数据分析出锥形纳米孔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效果。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在微电子系统中电路板的运用,本装置具有结构尺寸小可调节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211208433U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21483326.9
申请日:2019-09-0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芯片的微通道换热系统。该微通道换热系统包括微通道换热器1、集液槽2与微型泵3。微通道换热器与集液槽、微型泵通过微型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在换热器中流体通道对称分布于芯片槽的两侧。流体经微型泵驱动进入换热器中,对芯片槽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完成换热后继续流入集液槽,从而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提高了经济性。该微通道换热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散热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10604752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0489006.8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锥形纳米孔的电流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硅基衬底的两个微腔和连接微腔的锥形纳米孔及电流检测回路构成。调控时,通过调节微腔入口背景盐浓度及酸碱浓度来调节锥形纳米孔的整流比及极性。同时利用电流检测回路测量电流,进而通过电流数据分析出锥形纳米孔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在微电子系统中电路板的运用,本装置具有结构尺寸小可调节范围广,锥形结构有利于电流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78648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21937407.7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纳米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V型单纳米颗粒多种类检测装置,包括接正电压的电极、V型入口通道、矩形挡块、直检测通道、矩形出口通道、接零电压的电极、电流表、外接电源;矩形挡块位于V型入口通道里面;该装置接正电压的电极与V型入口通道相连,V型入口通道分别与第一直检测通道、第二直检测通道、第三直检测通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V型单纳米颗粒多种类检测装置结构尺寸小,没有复杂的纳流体通道结构,单个待检测颗粒流过直径直检测通道时,读取出对应电流表电流量来确认通过颗粒种类,在同一次检测中可以检测颗粒大小分布不均的多种类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215586515U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21404805.4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子镊的五通道微粒分离装置,包括待分离溶液入口、鞘流入口、第一缓冲室、光敏层、微流体通道、第二缓冲室以及五种微粒出口。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五种微粒运动。五种微粒的尺寸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微粒,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采集的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五种微粒进行标记且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和物理电极,只要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五种微粒的分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