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盐差转换的盐溶液pH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3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50137.4

    申请日:2023-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盐差转换的盐溶液pH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基准腔、离子交换膜、检测腔、电极、数据采集电路板和皮安表;所述基准腔与检测腔通过离子交换膜相连,检测腔和基准腔中各插入一块电极,两块电极间依次通过数据采集电路板和皮安表相连,通过数据采集电路板实时显示检测数据;所述离子交换膜采用具有pH响应的功能化纳米通道阵列构建;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板包括微处理器、锂电池、OLED屏;本发明将膜两侧的盐溶液pH差值转化为可反应pH高低的离子电流,输出离子电流信号经过数据采集电路板转化为待测盐溶液的pH值,通过OLED屏实时显示;检测范围广、检测灵敏度高、能够实时检测pH。

    用于盐差能收集的MXene-CMC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68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2094.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盐差能收集的MXene‑CMC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MXene溶液;步骤2、制备CMC溶液;步骤3、将步骤1制备的MXene溶液放入步骤2制备的CMC溶液中,通过电磁搅拌使其溶解,获得混合分散液;步骤4、取聚碳酸酯膜,以聚碳酸酯膜为基底放入抽滤瓶中,取混合分散液于抽滤瓶中进行真空辅助抽滤,得到覆盖有MXene‑CMC复合膜的聚碳酸酯膜;步骤5、将覆盖有MXene‑CMC复合膜的聚碳酸酯膜进行剥离,过滤水分,得到用于盐差能收集的MXene‑CMC复合膜。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盐差能收集的MXene‑CMC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具备功率密度高、稳定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68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2087.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取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二硫化钼分散液;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二硫化钼分散液分别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再混合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2、将混合分散液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再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对经过第二次超声处理的混合分散液进行抽滤,获得复合膜;步骤3、将复合膜进行热处理,获得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能够解决单一的二硫化钼膜在盐差能量收集时稳定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

    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4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82090.1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步骤2、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步骤3、将海藻酸钠溶液放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过电磁搅拌,获得混合分散液;步骤4、取聚碳酸酯膜,以聚碳酸酯膜为基底放入微量抽滤瓶中,取混合分散液于微量抽滤瓶中进行真空抽滤,得到覆盖有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聚碳酸酯膜;步骤5、将覆盖有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的聚碳酸酯膜进行剥离,自然烘干,得到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本发明还公开了提取海洋渗透能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具备功率密度高、稳定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70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1205002.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两种微粒运动,由于两种微粒的半径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粒子,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采集的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两种微粒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的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也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极,只要按需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两种微粒的分离。

    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358388U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22107387.1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装置,包括两个入口,两个出口,微流体通道,两个缓冲室和光诱导介电泳芯片。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两种微粒运动。两种微粒的半径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粒子,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采集的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两种微粒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的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也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极,只要按需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两种微粒的分离。(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光诱导介电泳及惯性微流控颗粒分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599063U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21403588.7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诱导介电泳及惯性微流控颗粒分选装置,包括待分离溶液入口(1)、载流体入口(2)、第一缓冲室(3)、光电导层(4)、微流体通道(5)、惯性分支通道(6)、微粒分支一出口(7)、微粒分支二出口(8)、第二缓冲室(9)、微粒分支三出口(10)、微粒分支四出口(11)。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不同微粒运动,与此同时,利用微尺寸管道中的惯性流体力对不同半径的微粒进行分离。不同微粒的半径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以及惯性流体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粒子。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对不同微粒进行标记且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和电极,只要按需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四种微粒的分离。

    一种主被动式圆通道微流体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214159412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22539380.X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主被动式圆通道微流体混合器,包括1个入口,1个出口,2个微流体通道,2个挡板以及6个电极。通过设计特殊结构的微流体通道,在两种微流体流经微通道的不同区域时,利用微流体流动的“科恩达效应”,使得微流体沿微通道内壁面流动,在两种微流体汇合处由于混沌对流形成二次流,加强了对流扩散强度。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混合速度快,依靠微通道结构改变及电场作用就能实现多种微流体有效混合;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方便微流体的混合。

    一种双挡板的流-固耦合模型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812808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405980.7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机电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挡板的流‑固耦合模型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一个水平流道,一个第一挡板,一个第二挡板。流体从左向右流动,两个挡板使流体进入通道与挡板形成的窄道,流体会对挡板壁施加由黏性阻力和流体压力产生的作用力。两个挡板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弯曲,由此导致流体也会沿着新的路径流动。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实施且捕捉了流体与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无需复杂的流体通道,提高了流固耦合实验系统的研究效率;说明了流体流动如何使固体结构发生变形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