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70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1205002.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续流的光诱导介电泳微粒分离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在光诱导介电泳芯片的不同位置施加光照,改变相应位置的电导率,产生非均匀电场,驱动微流体通道中两种微粒运动,由于两种微粒的半径和介电常数不同,导致其受到的光诱导介电泳力大小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的粒子,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分离效率高;所需采集的微粒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两种微粒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的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也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电极,只要按需对不同位置施加光照即可实现对两种微粒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8081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23789.9
申请日:2019-11-1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诱导电渗流混合方法,其特点在于,电渗混合流道的顶壁和底壁均为透明铟锡氧化玻璃,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淀法在玻璃基底内侧连续沉积出光导层,并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玻璃基底边缘处以加载电信号,光线通过透镜和平面镜反射、聚焦后照射到光导层表面,光生载流子使光导层受光照区域的电导率急剧增大,从而在光照区和暗区产生不同的分压,进而在电渗混合流道内产生非均匀电场,光导层表面光斑即为光学虚拟电极,该电极能在电渗作用下于电渗混合流道中诱导产生垂直于样本试剂主流方向的流体扰动并生成涡流,涡流能使两股分层样本试剂流体迅速混合。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在不预置入固定电极的直通道中微流体的高效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917171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91384.X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锥形纳米孔的电流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硅基衬底的两个微腔和连接微腔的锥形纳米孔及电流检测回路构成。调控时,通过调节微腔入口背景盐浓度及酸碱浓度来调节锥形纳米孔的整流比及极性。同时利用电流检测回路测量电流,进而通过电流数据分析出锥形纳米孔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效果。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在微电子系统中电路板的运用,本装置具有结构尺寸小可调节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211246347U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21981116.2
申请日:2019-11-1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不同流体混合装置需要复杂物理金属电极的局限,而提供一种光诱导电渗流微混合器,其结构主要包括电渗混合流道、第一样本试剂流道、第二样本试剂流道、光导层和信号发生器。其特点在于,第一样本试剂和第二样本试剂在外部泵压作用下分别从第一样本试剂入口和第二样本试剂入口流入第一样本试剂流道和第二样本试剂流道,并同时汇入电渗混合流道。电渗混合流道顶、底壁为内侧沉积有光导层的透明铟锡氧化玻璃,在两玻璃之间接入信号发生器以加载电信号,当光源照射到光导层表面时会投影产生光学虚拟电极,该电极能使电渗混合流道内的不同流体因电渗作用而产生涡流,混合后的流体最终从混合流体出口流出。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压、频率,可以达到高效混合不同流体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604752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0489006.8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锥形纳米孔的电流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硅基衬底的两个微腔和连接微腔的锥形纳米孔及电流检测回路构成。调控时,通过调节微腔入口背景盐浓度及酸碱浓度来调节锥形纳米孔的整流比及极性。同时利用电流检测回路测量电流,进而通过电流数据分析出锥形纳米孔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在微电子系统中电路板的运用,本装置具有结构尺寸小可调节范围广,锥形结构有利于电流整流比及极性的调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53756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22120947.7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垂直电极主动式微流体混合器,包括两个入口,一个出口,微混合通道,4个电极,混合室,挡块。在混合室相隔90度方位施加4个电极,通过在微流体通道不同位置施加电极,产生外加电场,在流经混合室时因4个电极对所流经微流体电渗作用垂直于微流体主运动方向,在混合室的空间内产生漩涡,打破了原先微流体的层流状态,进而促进流体的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无需对微混合通道进行复杂设计,只需通过控制电极上施加的电压就能实现微流体的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9249450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2147502.3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H01L23/36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芯片用铝质散热器,属于微流道散热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能够对安装在矩形横截面通道内的电子电路元件进行冷却。其结构主要包括与待冷却芯片1表面相接触的高导热平片2、带有散热肋片4的铝质柱体3、带有空气出入口6和7的微流道盒体5,其特点在于,铝质柱体3与高导热平片2焊接为一整体,且铝质柱体3间隔交错分布在高导热平片2上表面,柱体上部开有通槽以形成散热肋片4,通槽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平行,空气以一定速度从微流道入口6流入,通过与带有散热肋片4的铝质柱体3充分接触,并在微流道出口7将热量排放出去,从而实现高效传输热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3565427U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22048137.8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底盘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全地面仿形底盘,由车轮,轮轴,轮轴锥齿轮,轮边输入锥齿轮,轮边齿轮箱,轮边输入轴,悬臂,悬架输出锥齿轮,悬架,悬架输入锥齿轮,滑动轴承,差速器,后车架,后摆座,后摆座滑动轴承,后摆座轴,中车架,转向电机安装支架,转向电机,转向销,转向轴,转向滑动轴承,推力轴承,前车架组成。增加车轮数量以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车轮滑转失效的可能性,并改善底盘车架的自由度,增加底盘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使得底盘在非正常路段上依旧有较好的通过性。
-
公开(公告)号:CN211255889U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22068004.4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角电极红细胞与血小板微分离装置,包括待分离血液入口、载流体入口、第一缓冲室、第一电极、微流体通道、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第二缓冲室、红细胞出口、血小板出口。通过在流体通道不同位置施加电极,产生外加电场,驱动血液中红细胞与血小板运动。红细胞与血小板半径不同,导致其受力大小不同,受力方向也不同,基于此,我们分离出不同粒子。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分离速度快;所需采集血液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只通过设计电极就可以实现两种细胞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209317707U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22162345.3
申请日:2018-12-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纳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泳力驱动的纳米颗粒排序装置。所述的颗粒排序装置包括入口通道,I型排序结构以及出口通道。在入口通道下边界与出口通道上边界处嵌有电极。发明所采用的排序方法是:当无序颗粒流经I型排序结构时,流体中的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驱动。该驱动让颗粒转动到颗粒法向对称中心线与排序装置法向对称中心线方向一致,并且沿着排序装置中心线流出。基于此,可以让同类无序颗粒方向和运动轨迹一致。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所述排序装置仅需施加外加电场便可实现工作;总体装置结构简单,结构成型方便,成本低;排序效率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