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9417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351886.7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米级别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以及方法,其组装方法涉及到了介电泳力。所述的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为矩形结构,结构包括开放端口、工作电源、接地电源。本发明所用的微米颗粒自组装方法是:通过开放端口让两颗粒进入矩形自组装装置,接通电源后两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作用相互靠近达到自组装目的。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微米尺度下对颗粒快速无损自组装;装置仅通过施加电场便能实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基于介电泳阻塞现象的不同弹性模量颗粒分选收缩-扩张微结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9928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810061610.0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泳阻塞现象的不同弹性模量颗粒分选收缩-扩张微结构装置。所述的颗粒分选装置包括入口结构,收缩扩张结构以及出口结构。所述入口结构和出口结构由电极和通道壁组成。所述收缩扩张结构由喉部和通道壁组成。本发明采用的颗粒分选方法是:当微流体流经收缩扩张结构时,微流体中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作用,该作用阻碍颗粒进入收缩扩张结构,不同弹性模量颗粒受力不同,基于此,我们分选出不同弹性模量的颗粒。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所述分选装置工作全程仅通过施加外加电场实现;总体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好,成本低;分选精度高,速度快。

    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099107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0599249.7

    申请日:2019-04-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米级别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其组装方法涉及到了介电泳力。所述的微米颗粒自组装装置为矩形结构,结构包括开放端口、工作电源、接地电源。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微米颗粒自组装的过程是:通过开放端口让待组装的两颗粒进入矩形自组装装置,接通工作电源后两颗粒受到介电泳力的作用相互靠近实现自组装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微米尺度下对颗粒快速无损自组装;装置仅通过施加电场便能实现,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光诱导介电泳装置的遮光膜

    公开(公告)号:CN210605302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1093117.3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诱导介电泳装置的遮光膜,主要包括顶层氧化铟锡玻璃层1、光导层2、衬底氧化铟锡玻璃层3、遮光膜4、遮光膜通透区5、光斑6,其特点在于,顶层氧化铟锡玻璃层1和衬底氧化铟锡玻璃层3相对设置,并在其两端边缘处接入信号发生器,在衬底氧化铟锡玻璃层3的上表面镀有光导层2,下表面涂覆有遮光膜4,遮光膜4经图案化形成一遮光膜通透区5,光源自底向上垂直照射遮光膜4时,光线经过遮光膜通透区5在光导层2上形成光斑6,进而在微通道内产生非均匀电场,迫使通道内电中性悬浮粒子受电场极化而发生定向移动,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压、频率,达到操纵微纳粒子的目的。

    一种矩形腔主动式微流体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207805514U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20015632.9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矩形腔主动式微流体混合器,包括两个微流体入口,一个微流体出口,微混合室,挡板,挡块和四个电极。通过在微混合室不同位置设置电极,施加电势产生电场,通过电场力打乱微流体层流状态,实现两种微流体的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微流体混合器整体尺寸较小,结构紧凑,不需要设计具有复杂结构的微流体通道,只通过布置四个电极的位置,合理施加电压,便可实现快速高质量的混合。

    一种新型芯片用铝质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9249450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2147502.3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芯片用铝质散热器,属于微流道散热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能够对安装在矩形横截面通道内的电子电路元件进行冷却。其结构主要包括与待冷却芯片1表面相接触的高导热平片2、带有散热肋片4的铝质柱体3、带有空气出入口6和7的微流道盒体5,其特点在于,铝质柱体3与高导热平片2焊接为一整体,且铝质柱体3间隔交错分布在高导热平片2上表面,柱体上部开有通槽以形成散热肋片4,通槽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平行,空气以一定速度从微流道入口6流入,通过与带有散热肋片4的铝质柱体3充分接触,并在微流道出口7将热量排放出去,从而实现高效传输热量的目的。

    一种椭圆通道微流体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208975689U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820120808.7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椭圆通道微流体混合器,包括2个入口,1个出口,2个微流体通道,2个挡板以及8个电极。通过设计特殊结构的微流体通道,在两种微流体流经微通道的不同区域时,利用微流体流动的“科恩达效应”,使得微流体沿微通道内壁面流动,在两种微流体汇合处由于混沌对流形成二次流,加强了对流扩散强度。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混合速度快,依靠微通道结构改变及电场作用就能实现多种微流体有效混合;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一种被动式蜂窝阵列微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208711596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1064100.0

    申请日:2019-02-1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被动式蜂窝阵列微混合器,包括了进口管、出口管和多个蜂窝形混合单元组成的网络结构。两种待混合流体并列由进口管进入混合器,通过蜂窝形单元结构,使待混合流体发生分离并再聚合,产生流体间的不平衡碰撞,加强了待混合流体的对流效应,提升混合器混合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整个混合过程无驱动装置参与,有效地缩短混合长度,减少混合时间,使得流体混合充分,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大批量生产等特点。

    一种组合电极红细胞与血小板微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414444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121372.3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组合电极红细胞与血小板微分离装置,包括两个进口,两个出口,微流体通道,缓冲室,一个左端电极,两个三角形电极,两个梯形电极,一个矩形电极和一个右端电极;通过在微流体通道的不同位置施加电极,产生外加电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运动;红细胞与血小板半径不同,导致其受力大小不同,受力方向也不同,基于此类性质,我们可以分离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分离速度快;所需采集血液样品少;不需要分别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标记,对分离对象损伤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微流体通道,只通过设计电极就可以实现细胞分离。

    一种四电极微通道混合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358643U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22109805.0

    申请日:2019-11-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四电极微通道混合器,包括两个入口,一个出口,微混合通道,4个电极,混合室,锯齿形挡块。通过在混合室相隔90度方位施加4个电极,电极产生的电场力打乱流体的层流状态,从而实现两种流体混合。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只需通过在电极上施加合适的交流电压就能实现微流体的混合,无需对混合室和混合通道进行复杂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混合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