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滚子轴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057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36371.6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主圆柱滚,在任意两个相邻的主圆柱滚和内圈之间设置有内侧圆柱滚,在任意两个相邻的主圆柱滚和外圈之间设置有外侧圆柱滚,每组辅助滚内均设置有柔性环,所述辅助滚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柔性环的容纳槽以使所述柔性环与主圆柱滚间隔布置。通过设置柔性环便于对内侧圆柱滚和外侧圆柱滚限位;通过在设置容纳槽方便容纳柔性环;轴承内部各个部分均为滚动配合,极大地降低了内部的摩擦力,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内侧圆柱滚与轴承的内圈接触、外侧圆柱滚和轴承的外圈接触导致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从而影响轴承性能和轴承寿命的问题。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05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35809.9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涉及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还设置有周向排布的圆柱滚子,圆柱滚子包括柱形的主圆柱滚和位于主圆柱滚的至少一端处的辅助滚,辅助滚位于两个相邻主圆柱滚之间且与主圆柱滚的端面止挡配合,在任意相邻的两个主圆柱滚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与辅助滚连接并转动配合。在两个相邻的主圆柱滚之间设置有连接轴,辅助滚与连接轴连接且滚动配合,使得辅助滚的位置保持不再依靠保持架而是依靠连接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邻两列的圆柱滚子之间需要设置保持架进行圆柱滚子位置的保持导致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有效支撑面积减小的问题。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695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626161.6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轴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的装配方法,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子,相邻两滚子之间设置有直径小于滚子直径的圆柱形的隔离棒,以将相邻两滚子隔开,圆柱滚子轴承还包括箍紧环组,箍紧环组包括第一箍紧环和第二箍紧环,滚子上开设有滚子箍紧环配合环槽,第一箍紧环内外交替顺次绕过各滚子和隔离棒,第二箍紧环沿滚子轴向与第一箍紧环间隔布置,并沿与第一箍紧环相反的方向内外顺次绕过各滚子和隔离棒,以将各滚子和隔离棒夹在第一箍紧环和第二箍紧环之间,滚子箍紧环配合环槽沿滚子轴向的截面尺寸等于或大于箍紧环组的截面尺寸,箍紧环将滚子箍紧在内圈上,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滑动摩擦的产生。

    非对称二维转动一维移动并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21597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636224.6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非对称二维转动一维移动并联机构。本发明的二维转动一维移动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中,安装于静平台上的第一移动副、第二转动副和第八圆柱副被选为主动副。第二转动副与第八圆柱副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移动副轴线。第七转动副和第十虎克铰与动平台相连,且第十虎克铰中安装于动平台上的转动轴线与第七转动副相互平行。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可实现两维转动一维移动输出运动。本发明支链少、运动模型简单,且动平台的输入和输出呈一一对应关系,解决了并联机构结构复杂,驱动元件多,难于控制的问题。该并联机构可用于工业机器人、微操作手和医用机器人等领域。

    有两转一移完全各向同性非对称并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2256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14492.9

    申请日:2016-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具有两转一移完全各向同性非对称并联机构,该并联机构由动平台、静平台,以及连接两平台的两条运动链分支组成,并且两条运动分支链中的一条为混合链,另一条为单开链。安装于静平台上的第一移动副、第三转动副和第八转动副被选为主动副,其中第三转动副轴线垂直于第一移动副和第八转动副的轴线。第七转动副和第十三球副与动平台相连。本发明的并联机构动平台可实现两维转动一维移动输出运动。机构的雅可比矩阵为3×3单位阵,故动平台的输出与主动输入呈一一对应关系,大大减少了各运动链之间的影响,解决了并联机器人解耦性差、控制设计困难的问题。

    三自由度非对称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器人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2256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14491.4

    申请日:2016-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三自由度的非对称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器人机构,该机构采用动、静平台加两条分支运动链的构成形式,两条分支运动链中的一条为混合链,另一条为单开链,安装于静平台上的第一移动副、第三转动副和第八转动副被选为主动副,其中第三转动副与第一移动副和第八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七转动副和第十一万向铰链与动平台相连。因此,本发明的并联机构动平台可实现两维转动一维移动输出运动,机构的雅可比矩阵为3×3单位阵,故动平台的输出与主动输入呈一一对应关系,减少了各运动链之间的耦合影响,解决了并联机器人解耦性差、控制设计困难的问题。

    六维抗冲隔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42587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416686.8

    申请日:201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维抗冲隔振系统及其制造方法,该系统包括由支撑体、中间悬架、支撑平台以及三者之间连接的支链构成的两个并联机构以及连接于并联机构中的阻尼机构,利用并联机构在奇异形位刚度在设定自由度方向接近于零的特性,从空间六自由度上分配并联机构的约束力方向和阻尼器的阻尼力方向,实现系统在刚度最小的自由度方向上阻尼最大,从而解决了任意自由度方向的振动与大冲击的隔离问题。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8267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710225223.1

    申请日:2017-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并联机构运动耦合性强,解耦性差的问题。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静平台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第一支链包括主动转杆,该主动转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线与主动转杆转动轴线同轴设置的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连接于静平台上,主动转杆另一端通过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相联接,并通过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驱动动平台绕主动转杆轴线转动;第二支链包括通过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设置于静平台上的主动摆臂结构,所述主动摆臂结构通过伸展‑折叠机构驱动动平台绕所述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轴线摆动。

    一种四分支三自由度各向同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763962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710994792.2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一种四分支三自由度各向同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构,包括静平台、中间平台、末端操作手以及四条分支运动链,每条分支运动链均与静平台直接相连接;第一分支运动链与静平台之间的转动轴线、第二分支运动链中与静平台之间的转动轴线、第三分支运动链与静平台之间的转动轴线两两垂直,并在空间中呈正交分布;第四分支运动链与静平台之间的转动轴线和第一分支运动链与静平台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分支运动链为恰约束运动链,第二分支运动链、第三分支运动链和第四分支运动链分别由对应的动力机构驱动,实现末端操作手在空间内的二维移动和一维转动。本发明提高了机构的运动精度,解决了普通并联机构存在的解耦性差、工作空间小、控制难度大等问题。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69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26161.6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轴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及圆柱滚子轴承的装配方法,圆柱滚子轴承内、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子,相邻两滚子之间设置有直径小于滚子直径的圆柱形的隔离棒,以将相邻两滚子隔开,圆柱滚子轴承还包括箍紧环组,箍紧环组包括第一箍紧环和第二箍紧环,滚子上开设有滚子箍紧环配合环槽,第一箍紧环内外交替顺次绕过各滚子和隔离棒,第二箍紧环沿滚子轴向与第一箍紧环间隔布置,并沿与第一箍紧环相反的方向内外顺次绕过各滚子和隔离棒,以将各滚子和隔离棒夹在第一箍紧环和第二箍紧环之间,滚子箍紧环配合环槽沿滚子轴向的截面尺寸等于或大于箍紧环组的截面尺寸,箍紧环将滚子箍紧在内圈上,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滑动摩擦的产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