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7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84416.2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钢渣吸水率高、RAP难以分散的特性,采用与配合比设计相同的沥青作为相对物,测定钢渣的表观相对密度;确定RAP的修正级配,并将RAP中存在的沥青作为油石比的一部分参与最大理论密度的计算,可以较为准确的提供矿料级配和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两个关键参数的试验方法,从而准确计算沥青混凝土的体积指标,确定最佳油石比,使配合比设计结果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情况,可为高吸水率固体废弃物及沥青再生技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一种低粘度、高固含量的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26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828205.9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粘度、高固含量的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陶瓷浆料制备方法如下:1)将碳化硅粉体、二氧化硅粉体、造孔剂、粘结剂混合球磨,得到粉体混合物,然后将所得粉体混合物与水混合,加入酸性溶液调节,再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得到粉体材料;2)将粉体材料与高级脂肪酸、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所得混合物与pH值为10~11的碱性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低粘度、高固含量的陶瓷浆料。本发明提供的高固含量、低粘度碳化硅陶瓷浆料固含量可达55~70vol%,粘度可低至0.1~1Pa·s,能够满足多种成型工艺条件需要,解决了传统湿法成型工艺脱模困难问题,扩大了碳化硅陶瓷材料的使用范围。

    一种原位合成氮化硼纳米片-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4738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96614.6

    申请日:2020-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合成氮化硼纳米片-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为:在去离子中依次加入氮化硼纳米片、螯合剂和镍盐,搅拌、超声、过滤、真空干燥,得锚定催化剂的氮化硼纳米片,其中氮化硼纳米片、螯合剂和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5:25~50;然后将锚定催化剂的氮化硼纳米片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以环硼氮烷为前驱体,以氩气为载流气体,在1000~1200℃热处理反应1~3h,得到原位合成的氮化硼纳米片-纳米管复合材料。该方法可在氮化硼纳米片上原位生长氮化硼纳米管,所得复合材料结构稳定,界面结合较强,纳米管长径比较大,且制备简单,重复性好,可推动氮化硼纳米材料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一种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357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82303.X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首先以混合碳化硅粉体、二氧化硅粉体、发泡剂、分散剂和热固型聚合物乳液为主要原料,混合均匀得高固含碳化硅浆料,再经浇筑、无压烧结成型而成;其中混合碳化硅粉体由粗粒径碳化硅粉体和细粒径碳化硅粉体混合而成。所述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具有强度高、耐高温和耐酸碱腐蚀等优点,可根据工艺需求设计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结构的分离膜材料的陶瓷基体,也可作为大颗粒物质的分离过滤材料单独使用;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控制灵活、成本较低,成型工艺周期短,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一种轻质多孔磷尾矿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340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010629.X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多孔磷尾矿陶粒及其制备方法,该轻质多孔磷尾矿陶粒,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磷尾矿:50%~90%,污泥:22%~38%,粉煤灰:1%~3%,助溶剂:3.5%~5.8%,胶凝材料:1%~3%,发泡剂:1.5%~3%,稳泡剂:1.5%~3%。本发明利用磷尾矿制备轻质陶粒,大大的提高了磷尾矿消纳率,减少天然优质资源的开采,将实现磷尾矿资源综合化利用,并解决了其大量堆存造成二次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造成长久困扰的问题,且为陶粒生产行业扩大了原料范围,充分挖掘出磷尾矿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种SiC陶瓷膜电化学反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875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94755.2

    申请日:2019-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陶瓷膜电化学反应电极,其自内而外依次包括催化剂层、碳层和碳化硅陶瓷膜基体。本发明所得电极中的导电碳层和催化剂均紧密地粘附于碳化硅陶瓷膜基体上,可充分利用碳化硅陶瓷膜基体强度高的特点,使导电碳层和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强度,从而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且催化剂和导电碳层紧密结合,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此外,碳化硅陶瓷膜作为基体,其空隙率大于35%,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分离过滤杂质等作用;可有效解决石墨电极强度较差,在电流密度较高时电极损耗大、电极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一种磷石膏基高能长效膨胀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88034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184278.3

    申请日:2015-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石膏基高能长效膨胀剂的制备方法,将无水磷石膏,可溶性磷石膏,轻烧氧化镁,死烧氧化镁,偏高岭土,硅酸钠按照质量比50~100:50~100:20~40:30~60:100~150:2~5均匀混合,制得磷石膏高能长效膨胀剂。本发明的效益在于:可以实现在不同时间,长时间的膨胀。此外,此膨胀剂中含有多种膨胀组分,膨胀能高。综合作用下,可以实现高能长效膨胀。具体性能如下表所示,由结果可知,该膨胀剂膨胀率高,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小,并且以本发明膨胀剂掺量3.5%为例,其90d和180d的限制膨胀率分别为1.20%和1.21%,说明具有长期的体积稳定性能。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废弃沥青混凝土级配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628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65011.1

    申请日:2014-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废弃沥青混凝土级配优化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其对废弃沥青混凝土分级预处理,对每级废弃沥青混凝土的直接筛分结果与去除沥青后筛分结果之间建立虚拟筛分级配,在不同虚拟筛分级配之间掺配比例的条件下制备大孔隙沥青混凝土,将大孔隙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偏差变化作为系统的主行为,将不同虚拟系数在合成筛分中所占的比例变化作为影响主行为的有效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与灰色关联度排序,选择关联度最大的虚拟筛分级配作为实际再生沥青混凝土生产的配合比设计依据,可更准确控制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升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同时,为废弃沥青混凝土在骨架类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