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改性生物炭/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79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50763.5

    申请日:2024-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磷改性生物炭/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物理浸渍法制备了磷酸蔗渣生物质前驱体,然后经热解制备磷改性生物炭,再通过机械化学法将其与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制备获得磷改性生物炭/石墨相氮化碳材料。本发明利用磷酸活化法,使蔗渣生物炭形成更多的活性端面并含有丰富的磷氧官能团;再通过机械化学法将其与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形成了含活性P‑N键的复合材料;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对靛蓝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本发明公布的制备方法易于操控,原料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在靛蓝有机污染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杀菌剂插层改性蒙脱石增稠保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78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1045.1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杀菌剂插层改性蒙脱石增稠保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牙膏中的应用,属于日用化工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杀菌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插入蒙脱石层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具有增稠和保湿性能的杀菌剂插层改性蒙脱石增稠保湿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杀菌剂插层改性蒙脱石增稠保湿材料能够部分替代牙膏中增稠剂和保湿剂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牙膏膏体的成条性能和分散性能,还能维持牙膏膏体的粘稠性和保湿性能,而且可以减少牙膏中增稠剂和保湿剂的添加,节约经济成本,简化牙膏制造工艺,对牙膏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种用于304不锈钢防腐的原位生长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384636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1024300.X

    申请日:2021-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04不锈钢防腐的原位生长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本发明通过电沉积法在钛箔上快速生长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基于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与钛箔之间的结合力和分散均匀的纳米片,制备的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阳极材料具有优异的304不锈钢阴极防腐蚀性能。本发明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便快速、安全绿色环保、生产成本较低、性能稳定等优势,可明显降低304不锈钢的腐蚀电位,获得优异的防腐蚀性能。

    一种钼酸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5079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810383055.3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钼酸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1)将0.2‑0.4克商业化三氧化钼粉体用无纺布或纱布包裹好;(2)将步骤(1)包裹好的商业化三氧化钼粉体直接放入盛有0.3‑0.5克分析纯尿素的带支架的水热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80‑220℃恒温干烘箱中熏蒸20‑50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取出粉体,即得到土黄色的钼酸铵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成本低、工艺控制过程简单、易大规模生产,制得的钼酸铵粉体能作为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

    一种卵磷脂选择性改性高岭石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01441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1538410.6

    申请日:2018-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卵磷脂选择性改性高岭石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基于高岭石片层的铝氧(氢氧)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表面的结构差异性特征,将卵磷脂(L‑α‑磷脂酰胆碱)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引入液体石蜡油相后,采用高速剪切分散的方法获得油/醇乳液,通过加入路易斯酸调控pH,在油/醇乳液界面上实现高岭石的八面体表面选择性改性,获得了卵磷脂选择性改性高岭石。将其用作乳化剂可以有效稳定负载脂溶性物质的油/水乳液,所稳定的乳液在模拟胃环境中破乳释放约20%,而余下部分可以模拟肠环境下破乳释放,符合人体高效吸收脂溶性物质的要求,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表面刻蚀的多孔三氧化钼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2134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0663570.7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刻蚀的多孔三氧化钼制备方法。(1)将0.5‑1.5克商业化三氧化钼粉体加入到30‑100毫升去离子水中;(2)在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0.1‑0.6克分析纯咪唑;(3)分析纯盐酸和分析纯硝酸按体积比例为3‑5:1‑3制成混合酸;(4)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5‑15毫升步骤(3)所得混合酸,在室温下搅拌10‑20分钟;(5)将步骤(4)所得溶液放入水浴锅中,50‑90℃加热搅拌10‑15小时;(6)将步骤(5)所得产物离心,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在70℃恒温干烘箱中干燥12小时,得到表面刻蚀多孔三氧化钼。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能大规模合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种MoO<base:Sub>3</base:Sub>‑H<base:Sub>0.4</base:Sub>MoO<base:Sub>3</base:Sub>核壳结构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40478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461777.2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O3‑H0.4MoO3核壳结构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将分析纯钼酸铵倒入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将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在室温下充分搅拌10‑30分钟;放入100毫升高压反应釜中,封闭好后,放入恒温干燥箱中,水热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釜;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3‑6次,在70℃恒温干烘箱中干燥24小时,得到白色粉体一维三氧化钼纳米带;将上述所得白色粉体用碳纤维纸包裹好,放入盛有硫粉的100毫升带支架的水热反应釜中,在恒温干烘箱中熏蒸完毕,即得到蓝色的宽度为100‑500纳米、厚度为10‑30纳米、长度为4‑8微米的MoO3‑H0.4MoO3核壳结构纳米带粉体。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耗能低,能大规模合成。

    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地聚物吸附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2045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107726.5

    申请日:2014-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地聚物吸附材料的方法。将高岭土和赤泥分别烘干,高岭土煅烧后球磨,赤泥也球磨,然后将赤泥与煅烧高岭土以质量比3:7~6:4混匀,置于搅拌锅中,加入模数为1.5的水玻璃溶液搅匀,使水玻璃溶液中氧化钠质量为煅烧高岭土和赤泥混合物总质量的8%,浆料水灰比0.35~0.38;取适量铝粉和皂粉放入少量水中,分散均匀后加入上述所得浆料中,再搅拌均匀;等待3~5分钟后,将已膨胀的浆料装模,带模放在烘箱中或脱模放入烘箱中养护,即制得地聚物吸附材料。本发明方法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易推广,受环境影响小,制成的地聚物材料气孔均匀、强度较高,经过酸液处理后可以重复利用。

    一种三维高分散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9344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18700.6

    申请日:2015-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高分散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方法。以纳米SiO2为硬模板,通过引入二价、三价混合金属盐溶液和碱液,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三维高分散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发明使用的纳米SiO2粉体在层状双氢氧化物形成初始阶段作为晶体成核模板,随着反应的进行纳米SiO2模板逐渐转变为硅酸盐,而在反应结束后模板完全消失,最终形成三维高分散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本发明合成过程简单、绿色、产量高、条件温和,无需专门去模板工艺;获得的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比表面积高达110.21m2/g,平均孔径为3.77nm,片层薄,是一种三维高分散的纳米材料。

    一种纳米混层组装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4920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6756.1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混层组装粘土矿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钠化改型后的蒙脱石热活化处理,采用机械化学法剥离蒙脱石片层;通过水浴、溶胀离心,引入镁、铝离子,氮气保护,超声处理得到富阳离子蒙脱石分散体;以氨水为碱源,采用水热法在热力高压作用下,成核生长获得阴离子型层板与蒙脱石阳离子型层板自发混层组装制得纳米混层组装粘土矿物材料(LM材料)。该LM材料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本发明制备的LM材料的特点在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剥离型蒙脱石片层间原位生长,两者层板纳米混层组装程度高,材料具有大量的孔洞,热稳定性较单一组分高,具有介孔特征,兼具有高效的阴阳离子吸附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