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6108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80026927.6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具备:互相并列地配置的高温侧辐射器(23)和加热器芯(22)、通过热介质加热电池(2)的电池温度调整部(33)、供热介质向高温侧辐射器侧和加热器芯侧分支的高温侧第一分支部(20d)、供流过高温侧辐射器的热介质和流过加热器芯的热介质合流的高温侧第一合流部(20e)、供被散热器(12)散热后的热介质向电池温度调整部侧分支的高温侧第二分支部(20d)、供流过电池温度调整部的热介质合流的高温侧第二合流部(20e)以及配置于从高温侧第一分支部和高温侧第二分支部中的靠近高温侧辐射器的一侧的分支部经过高温侧辐射器到达高温侧第一合流部和高温侧第二合流部中的靠近高温侧辐射器的一侧的合流部的热介质流路的高温侧辐射器流量降低部(26)。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747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189967.4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2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3/02 , F25B39/02 , F25D17/005 , F25D19/00 , F28D1/0333 , F28D1/05391 , F28D15/00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1/10 , F28F3/025 , F28F3/046 , F28F9/00 , F28F17/005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45)和蓄冷材料容器(47),所述多个冷媒管(45)具有冷媒通路,且相互设置间隔地配置,所述蓄冷材料容器(47)钎焊于所述冷媒管(45),且在内部收容蓄冷材料(50)。在蓄冷材料容器(47)的外侧表面具有形成了空孔部(47a3)的空孔形状,封入蓄冷材料容器(47)内部的蓄冷材料(50)与冷媒管(45)的表面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292543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188979.5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2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3/02 , F25B39/02 , F25D17/005 , F25D19/00 , F28D1/0333 , F28D1/05391 , F28D15/00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1/10 , F28F3/025 , F28F3/046 , F28F9/00 , F28F17/005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45),所述多个冷媒管(45)具有冷媒通路,且相互设置间隔地配置;蓄冷材料容器(47),所述蓄冷材料容器(47)接合于所述冷媒管(45),并划分收容蓄冷材料(50)的空间;以及内侧散热片(47f),所述内侧散热片(47f)配置在所述蓄冷材料容器(47)的内部。在所述蓄冷材料容器(47)的内部形成有压出凸纹部(47g),在蓄冷材料容器(47)的内部之中的、压出凸纹部(47g)的上方的部位封入有空气。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74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189967.4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3/02 , F25B39/02 , F25D17/005 , F25D19/00 , F28D1/0333 , F28D1/05391 , F28D15/00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1/10 , F28F3/025 , F28F3/046 , F28F9/00 , F28F17/005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蓄冷热交换器具备多个冷媒管(45)和蓄冷材料容器(47),所述多个冷媒管(45)具有冷媒通路,且相互设置间隔地配置,所述蓄冷材料容器(47)钎焊于所述冷媒管(45),且在内部收容蓄冷材料(50)。在蓄冷材料容器(47)的外侧表面具有形成了空孔部(47a3)的空孔形状,封入蓄冷材料容器(47)内部的蓄冷材料(50)与冷媒管(45)的表面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907378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10198274.8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3/02 , F25B39/02 , F25D17/005 , F25D19/00 , F28D1/0333 , F28D1/05391 , F28D15/00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1/10 , F28F3/025 , F28F3/046 , F28F9/00 , F28F17/005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在蓄冷材料容器(47)或者制冷剂管(45)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部(47a1)和凹部(47a2)。而且,与蓄冷材料容器(47)接合的制冷剂管(45)在与蓄冷材料容器(47)相反的一侧与冷却用空气通路(460)相接。所述冷却用空气通路(460)流通有在蓄冷材料(50)蓄冷时及放冷时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的空气。利用多个凸部(47a1)和凹部(47a2),在制冷剂管(45)与蓄冷材料容器(47)之间形成与冷却用空气通路(460)不同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461a)。例如,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461a)形成使在蓄冷材料(50)蓄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或冰排出到外侧的倾斜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0580344C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680000758.9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15),所述第一蒸发器(15)连接到喷射器(14)的出口侧;第二蒸发器(18),所述第二蒸发器(18)连接到喷射器(14)的制冷剂吸入口(14b);以及节流机构(17),所述节流机构(17)设置在第二蒸发器(1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并降低制冷剂流的压力。喷射器(14)、第一蒸发器(15)、第二蒸发器(18)、和节流机构(17)被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制冷剂入口(25)和制冷剂出口(26)的一体式单元(20)。结果,可以提高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安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1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34266.7
申请日:2010-03-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21/0071 , Y02E60/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冷型热交换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冷却能储存性能和稳定的冷却能辐射性能并且实现高生产率。蒸发器(40)具有多个制冷剂管(45),所述多个制冷剂管等间隔布置以在所述多个制冷剂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多个蓄冷容器(47)布置在一些容纳空间中,而散热片(46)布置在剩余的容纳空间中。蓄冷单元由一个蓄冷容器(47)和布置在蓄冷容器(47)两侧的两个制冷剂管(45)形成。蓄冷容器(47)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突起部(47b),所述突起部从一个壁部(47a)到另一个壁部(47a)以形成热交换部分。蓄冷容器通过焊接材料(47)连接到制冷剂管(45)。
-
公开(公告)号:CN101018991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680000758.9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15),所述第一蒸发器(15)连接到喷射器(14)的出口侧;第二蒸发器(18),所述第二蒸发器(18)连接到喷射器(14)的制冷剂吸入口(14b);以及节流机构(17),所述节流机构(17)设置在第二蒸发器(1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并降低制冷剂流的压力。喷射器(14)、第一蒸发器(15)、第二蒸发器(18)、和节流机构(17)被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制冷剂入口(25)和制冷剂出口(26)的一体式单元(20)。结果,可以提高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安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191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80017166.5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电磁波利用系统,具备进行电磁波的收发中的至少一方的电磁波装置(100、201)和供电磁波装置(100、201)所利用的电磁波通过的通过部(1、203)。通过部(1、203)具有亲水部(1a、203a),该亲水部具有亲水性。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供电磁波通过的通过部(1、203)的雾。
-
公开(公告)号:CN101907378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98274.8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3/02 , F25B39/02 , F25D17/005 , F25D19/00 , F28D1/0333 , F28D1/05391 , F28D15/00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1/10 , F28F3/025 , F28F3/046 , F28F9/00 , F28F17/005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冷热交换器,其在蓄冷材料容器(47)或者制冷剂管(45)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部(47a1)和凹部(47a2)。而且,与蓄冷材料容器(47)接合的制冷剂管(45)在与蓄冷材料容器(47)相反的一侧与冷却用空气通路(460)相接。所述冷却用空气通路(460)流通有在蓄冷材料(50)蓄冷时及放冷时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的空气。利用多个凸部(47a1)和凹部(47a2),在制冷剂管(45)与蓄冷材料容器(47)之间形成与冷却用空气通路(460)不同的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461a)。例如,蓄冷材料侧空气通路(461a)形成使在蓄冷材料(50)蓄冷时产生的冷凝水或冰排出到外侧的倾斜形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