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4290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43205.3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评价方法,邀请多专家对每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表现的“发生概率”和“产生后果”进行打分评估;计算各位专家对每类风险表现的风险评估值;平均计算,获得每类风险表现的最终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类别、风险因素和风险表现对应转化为一、二、三级指标,然后根据G1法,计算综合管廊各级运维风险指标的权重,设计综合管廊运维风险的综合评估模型;从指标权重的角度分析,结合风险值考虑,对应的采取加强措施。本发明对管廊运维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专家打分,在管廊运维成熟、运维数据丰富时,可以考虑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运维风险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54952.6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路桥缺陷检测技术领域,提供基于红外线成像的市政路桥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空间结构信息;引入探测约束条件,通过红外线热像仪进行扫描探测,生成红外图像集;遍历红外图像集进行温度分析,获得温度分析结果;基于空间结构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缺陷检测识别,获得缺陷数据集;基于缺陷数据集进行评估,构建缺陷检测报告,发送至远程数据处理单元。本申请解决了传统检测技术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对路桥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详细检查,且难以发现隐蔽性缺陷或早期损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对路桥表面进行快速扫描,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同时能够探测到微小的温度变化,从而发现微小的缺陷或损伤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34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46704.3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6Q50/08 , G06Q10/10 , G06Q10/0639 , G06F30/13 , G06F40/126 , G06F16/13 , G06F16/16 , G06F1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的全预制装配式桥梁施工数字孪生系统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预制构件进行BIM建模和构件编码,构件编码作为施工管理业务系统与BIM模型关联的唯一识别码,通过构件编码将业务系统数据传递至BIM模型,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孪生;建立预制构件生产安装全流程“BIM‑质检‑进度‑计量”数字孪生体系,以工序质检作为构件进度的标识节点,当构件的所有工序都已完成,即表示构件“可计量”,计量方式为直接读取BIM构件上挂载的工程量数据。本发明以BIM模型为载体,融合施工管理业务系统,建立预制构件生产安装全流程“BIM‑质检‑进度‑计量”数字孪生体系,实现将施工管理进行动态、可视化、高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02202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57314.3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模型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BIM平台架构、运行平台,所述BIM平台架构与运行平台对应设置,所述的BIM平台架构是指导大型平台系统各方面设计的基础,通过搭建安全、开放、智慧的平台架构体系实现管廊监控、运维、应急智能化管理。本发明Unity3D支持大部分3D模型,可完成模型的多平台开发和部署,强大的渲染能力使得显示效果较好,需要安装本地客户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互通建立联系,规避了传统信息容易出现孤岛的状况,且BIM平台架构的配合下,搭建安全、开放、智慧的平台架构体系实现管廊监控、运维、应急智能化管理,保证了整体施工的快速高效运行,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互通以及数据可追溯。
-
公开(公告)号:CN10853789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295991.9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BIM建模和实景建模的全景图片移动终端展示方法,将BIM模型和实景模型全面融合,真实模拟设计方案在现状环境中建成后的效果,同时利用融合后的模型,通过发送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方便快捷的让他人在移动端浏览设计方案。本发明通过坐标系的转换准确定位,利用BIM软件的强大模型能力对实景模型进行完善,打通了实景模型数据格式与BIM模型数据格式的壁垒,在同一的环境中使实景模型与BIM模型完美融合;创造性的运用“实景模型+BIM模型+全景图片”的组合方式进行方案分享,可以实现任意视角对真实场景的随时分享,且可以对比设计后与设计前的区别,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493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33955.0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结合BIM的综合管廊交叉口预制构件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BIM技术对管廊总体和各功能节点进行建模;(2)建模信息对入廊管线实施动态“监控”,在所述入廊管线信息的基础上对干、支线综合管廊交叉口的上下舱室管线“联通”所需的结构尺寸进行测算,所述测算尺寸信息进行分析与论证;(3)所述测算尺寸信息进行分析与论证,在所述论证后的尺寸信息基础上进行中板预制构件的专项二次设计;(4)预制加工:根据二次设计结果制作综合管廊交叉口预制构件,并设计整体综合管廊交叉口布局。安装时效灵活、拆换构件便捷、远期管线规划及增容时契合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17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57311.X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报警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报警设备主体,所述报警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监控区、报警区与数据库,所述监控区的内部安装有数据监控装置,所述报警区设置有两组,且一组报警区内部安装有一号报警装置,另一组报警区内部安装有二号报警装置,所述数据库的内部安装有数据储存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报警设备及使用方法,设有运维平台监控系统、数据存储库与报警系统,将BIM模型导入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让工作人员开展模拟巡检工作,对管理平台数据进行采集与存储,对管廊内部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及分析,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与报警,更加稳定、安全、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57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93631.0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BIM应用到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BIM咨询与业主沟通BIM需求后,在行业相关BIM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制定项目级的BIM实施规范,根据总体要求和设计BIM要求进行模型创建和应用,然后由BIM咨询审核,审核通过后,模型移交给变电站建设施工单位,变电站建设施工单位进行深化,并按规范进行施工BIM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将BIM应用到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方法,BIM技术凭其可视化模拟和信息集成的优势,可在综合变电站建设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提供优化、高效、可控、智能化的服务,有效控制变电站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为变电站运维提供基础数据,实现智能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56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93047.5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运维管理的BIM中几何模型轻量化处理方法,包括全生命期框架,所述全生命期框架由应用层、载体层组成,且应用层、载体层互通;所述的载体层就是项目全生命期应用的关键层,按全生命期阶段分为设计模型、施工模型以及运维模型,设计模型层是整个基础数据的来源。本发明通过应用层、载体层的配合下,通过设计模型、施工模型以及运维模型进行深入优化,完善了该平台架构的完整连贯性,提升方案合理性,减少差错漏碰,从而提升设计质量,所述的施工阶段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造价精准和可控性等特点,在做到所见即所得的同时,避免或减少施工冲突,尽早把控现场情况,更好的进行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39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49284.0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项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BIM模型,所述BIM模型根据施工计划和施工要求建立,所述BIM模型中包含预设的进度信息、资源信息、质量信息和安全信息;定期获取实际进度信息和资源信息,对BIM模型中的进度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更新;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实际质量信息和安全信息;比较实际质量信息和安全信息与BIM模型中预设的质量信息和安全信息是否一致;当比较结果为不一致时,在BIM模型上实时显示质量问题警告和安全问题警告;根据质量问题警告和安全问题警告调整进度;根据调整后的进度调整资源分配。本方法能够及时的对施工进度和资源调配进行调整,减少了施工管理的滞后性,实现了基于BIM的施工项目协同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