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2155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224253.7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07D493/06 , C07D311/78 , A61P29/00 , C12N1/14 , C12P17/18 , C12P17/06 , C12R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杂萜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一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ZU‑31‑1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所述杂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分别如式1~5所示。该类新化合物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性因子NO的产生,化合物1~5的IC50分别为:6.74±0.77μmol/L、22.18±0.94μmol/L、25.87±3.1μmol/L、26.47±0.98μmol/L、29.59±3.9μmol/L,具有治疗抗炎的临床应用潜力,可用于开发新型抗炎药物,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407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230214.3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A61K31/585 , A6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制备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能够显著降低HSC‑T6细胞中α‑SMA mRNA表达水平,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 mRNA表达的活性,其作用效果与阳性药物木犀草素的效果相当,且该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起效浓度下不具有细胞毒性、安全系数高;因此,该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制备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19878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487291.0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以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为内参物,计算芦丁对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羟基酪醇葡萄糖苷,异绿原酸A对原儿茶酸、苦丁冬青甙E、苦丁冬青甙D、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及苦丁冬青甙A对大叶冬青苷G、苦丁冬青甙G、苦丁茶冬青苷T和大叶冬青苷H的校正因子,作为常数用于含量测定,仅需3种常见对照品即可同时测定苦丁茶中18种成分的含量,快速、经济、科学的控制苦丁茶的质量,进一步可利用18种成分含量进行药材的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和相似度计算,全面控制苦丁茶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19878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487291.0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2030/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实现苦丁茶中18个组份的含量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的质量控制方法。以芦丁、异绿原酸A和苦丁冬青甙A为内参物,计算芦丁对6-羟基-7,7a-二氢-2(6H)-苯并呋喃、羟基酪醇葡萄糖苷,异绿原酸A对原儿茶酸、苦丁冬青甙E、苦丁冬青甙D、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及苦丁冬青甙A对大叶冬青苷G、苦丁冬青甙G、苦丁茶冬青苷T和大叶冬青苷H的校正因子,作为常数用于含量测定,仅需3种常见对照品即可同时测定苦丁茶中18种成分的含量,快速、经济、科学的控制苦丁茶的质量,进一步可利用18种成分含量进行药材的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和相似度计算,全面控制苦丁茶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53734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10334.5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将铁冬青酸转化为其衍生物的方法及其在制备降脂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利用微生物将铁冬青酸转化为其衍生物的方法中所用微生物为救必应内生真菌Lasiodiplodia sp.JBY‑33菌株,该菌株可将铁冬青酸转化为其衍生物M,而所得衍生物M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在降脂活性筛选中显示具有比原药铁冬青酸更好的降脂活性,因此,可用于制备降脂药物。另本发明所述利用微生物将铁冬青酸转化为其衍生物的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转化效率高,转化过程中所选用培养基的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充足,转化反应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分离纯化步骤简单、产物纯度高、易于量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154658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032262.1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12N1/14 , C12P17/18 , C12P17/06 , C07J73/00 , C07D493/10 , C07D493/06 , A61P3/06 , C12R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海洋真菌、由其制备的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海洋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ZU‑31‑1,于2019年12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789,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其结构新颖,同时还具有显著降低甘油三脂的活性,尤其是化合物1‑5,当其浓度为2μM和5μM时,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性的降低,特别是化合物1,其在5μM浓度下的降脂活性,甚至优于同浓度下的阳性对照小檗碱;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在降脂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制备成为降脂药物进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0776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30214.3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A61K31/585 , A6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制备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能够显著降低HSC-T6细胞中α-SMA mRNA表达水平,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 mRNA表达的活性,其作用效果与阳性药物木犀草素的效果相当,且该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起效浓度下不具有细胞毒性、安全系数高;因此,该新型骨架杂萜衍生物在制备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83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73012.1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07D313/06 , C07D311/96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山胡椒植物根来源的倍半萜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所述倍半萜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式Ⅱ和式Ⅲ所示。本发明所述3个半萜化合物来自于山胡椒(Lindera glauca)植物根部,能够显著的抑制细胞中NO的产生,尤其是LPS诱导的NO的产生,其IC50分别为2.43±0.27μM、4.00±1.15μM和1.38±0.30μM,同时对于细胞的安全性高,可制备成为抗炎药物应用,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20336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64959.4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将铁冬青酸转化为毛冬青酸-A的方法,具体是将微生物先预培养12~48 h后,再将铁冬青酸加入培养液中,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转化培养24~168 h,对培养液进行分离提纯得到毛冬青酸-A。本发明的方法为采用微生物转化法对铁冬青酸进行结构修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其溶解性、生物利用度、活性;而且该方法以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酶为生物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转化效率较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分离纯化步骤简单,产物毛冬青酸-A的纯度可达98.0%以上,培养基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菌种易于获得,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396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224821.3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杂萜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一株海洋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ZU‑31‑1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所述杂萜类衍生物。该新化合物能够显著下调TGF‑β1诱导的α‑SMA的表达,显示了较强的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活性,具有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潜力,可用于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应用前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