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视场测温仪进行板坯全长温度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300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1259909.5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视场测温仪进行板坯全长温度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属控制领域。炉内全视场测温仪采集加热板坯的可视表面辐射频谱,得到板坯表面温度实时分布情况;取得板坯头部温差控制目标值M1,尾部温差控制目标值M2;下发关于均热段上部左、中、右三段的温度设定值;结合当前板坯计算温度、炉气温度、以及当前轧制节奏下预测的剩余在炉时间,计算下一模型计算周期的板坯头、中、尾温度预测值,计算预测值和工艺要求值的偏差△t;进行均热段上部左、中、右三个控制区的温度设定,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板坯头、中、尾温度的目的,进而实现板坯全长方向温度炉内的自动控制功能。可实现板坯全长方向上的温度控制功能,提高板坯全长温度控制的均匀性。可广泛用于加热炉的温度工艺控制领域。

    一种加热辊底炉钢板的智能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64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0943340.8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一种加热辊底炉钢板的智能运行控制方法,根据不同厚度的钢板建立钢板的运行控制,所述控制包括有:入炉运行的控制、出炉运行的控制及炉中运行的控制;所述入炉运行的控制、出炉运行的控制呈分别独立的控制设置;所述炉中运行的控制以出炉运行的控制为前提而设置。本发明的一种加热辊底炉钢板的智能运行控制方法,实现了不同厚度规格钢板在炉时间与保温时间的分别保证,并可针对不同厚度规格的钢板进行各自保温阶段的分别判定,使得运行控制精细化到每种钢板及同一规格下的每块钢板。

    利用备用加热炉进行保温的板坯保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40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10235640.X

    申请日:2023-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备用加热炉进行保温的板坯保温方法。在板坯加热作业区内配置有数个加热炉,其中的一个加热炉作为备用加热炉,其它加热炉作为主力加热炉;本发明的板坯保温方法包括:在主力加热炉(11)的烟气排出管道(3)与备用加热炉(12)的空气进入管道(2)之间设置烟气旁流管路(5);将后生产板坯放置于备用加热炉炉膛中,通过烟气旁流管路将主力加热炉排出的烟气引入到备用加热炉内,采用主力加热炉排出的烟气对备用加热炉内的板坯(6)进行保温;当备用加热炉内的板坯变更为当前生产板坯,将板坯从备用加热炉中取出,并将其投入到生产线中。本发明的板坯保温方法实现了对板坯进行保温的效果,提高板坯的装炉温度。

    一种提升加热炉温度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400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010536946.5

    申请日:2020-06-12

    Abstract: 一种提升加热炉温度均匀性的控制方法,通过将加热炉均热段上部的平焰烧嘴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并分别建立电子阀与孔板,形成三套独立的流量控制调节响应;于粗轧机出钢端部设置温度检测仪;于过程控制机的数据处理端开发加热炉温度均匀性调控运算单元,用于处理加热炉均热段上部左中右三个区域的温度设定值,并根据设定值完成运算形成相应控制指令;继而生成最终的动作控制指令下发给基础自动化控制机,基础自动化控制机根据指令控制加热炉均热段上部各区域电子阀的开度,完成加热炉温度均匀性的控制。本发明的一种提升加热炉温度均匀性的控制方法,通过加热炉均热段上部三个区域的分别调控达到稳定加热炉内炉温,提高出炉板坯温度均匀性的目的。

    一种加热炉出钢板坯粗轧出口温度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987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26990.3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炉出钢板坯粗轧出口温度的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热轧板坯生产过程数据;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粗轧出口温度预测模型;添加历史时刻的粗轧出口温度作为新的输入变量,用于预测当前时刻热轧加热炉板坯的粗轧出口温度;选择预测效果最好的温度预测模型作为选定模型;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重要性排序;逐步剔除经随机森林筛选的重要性评分低的生产过程数据,将剩余生产过程数据重新输入到选定模型用以预测粗轧出口温度,直至筛选出使得选定模型精度最高的生产过程数据组合。本发明采集可能对坯粗轧出口温度有影响的变量因子,从中筛选并以此建立温度预测模型。

    加热炉均热段侧烧嘴的喷口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066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237383.7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炉均热段侧烧嘴的喷口布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燃烧测试原始侧烧嘴得出温度最高点的实验位置;步骤2:CFD仿真原始侧烧嘴得出温度最高点的计算位置,并计算比例系数=实验位置/计算位置;步骤3:调整空煤喷口的距离与夹角,并对所有调整方案进行CFD仿真温度最高点的调整位置;步骤4:将计算位置和调整位置通过比例系数修正,得出修正位置;步骤5:根据侧烧嘴中心线上温度最高点的经验位置与修正位置比对,选择合适的侧烧嘴喷口布置方式。本发明能利用CFD仿真软件及试验结果对不同烧嘴中心线上温度最高点位置进行计算,从而根据经验位置调节空煤喷口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得出满足火焰长度要求的最优烧嘴设计。

    一种热轧加热炉板坯表面温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790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10628036.2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热轧加热炉板坯表面温度检测方法,通过在出料侧安装双光路高温摄像机,通过角度调整对板坯全长温度进行测量,获得板坯表面的准确数据;通过激光检测器、加热炉模型控制系统、温度测量系统的信息交换,确认出炉前板坯表面温度并进行数据存档,从而能够准确测量板坯表面温度,提高板坯表面加热质量,降低后工序质量控制风险。

    用于对板材进行回火加热的明火回火炉及其加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1664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499218.6

    申请日:201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板材进行回火加热的明火回火炉,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形成有炉膛,所述炉膛具有多个串联排列的加热单元,每个所述加热单元均设置有多根炉辊、多个烧嘴以及一台可逆风机,所述炉辊将所述加热单元分隔为上部区域以及下部区域,部分所述烧嘴为位于所述上部区域的上部烧嘴,剩余的所述烧嘴为位于所述下部区域的下部烧嘴;所述可逆风机设置于所述加热单元顶部,所述可逆风机上罩接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与所述炉辊之间形成有用于炉气流通的间隙。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加热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这种明火回火炉以及加热方法,能够便于精确调节板温。

    热轧低碳钢边部线状缺陷的消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902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044470.9

    申请日:2012-02-24

    Abstract: 一种热轧低碳钢边部线状缺陷的控制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流程:步骤一:连铸坯加热→步骤二:高压水除鳞→步骤三:定宽压力机调宽→步骤四:粗轧→步骤五:保温罩保温→步骤六:边部加热→步骤七:飞剪切头尾→步骤八:精轧除鳞→步骤九:精轧→步骤十:层流冷却→步骤十一:卷取。其特征在于:在实行步骤一连铸坯加热时,在连铸坯和出炉口之间空置一块与连铸坯相同大小的位置。根据本发明能够消除热轧低碳钢边部线状缺陷,不需要进行产线设备改造,仅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就能消除热轧低碳钢边部线状缺陷,避免了双相区轧制,因此避免了热轧带钢混晶现象的产生。

    采用等离子加热的热处理炉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40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62611.7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等离子加热的热处理炉装置。该热处理炉装置包括热处理炉本体(1)和等离子体炬(3);热处理炉本体内设置有辐射管(2);等离子体炬的喷火口连通至辐射管,等离子体炬用于对辐射管进行加热;热处理炉装置中还设置有辐射管排气总管(7)以及控温管路系统;辐射管排气总管连通辐射管的出气口;控温管路系统包括混气室(6)、换向阀(9)和空气引入管路(11);混气室设置在等离子体炬的喷火口处;换向阀串接在辐射管排气总管中,换向阀的第二换向管口连通至混气室;空气引入管路连通至混气室。本发明的热处理炉装置加热产生的高温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其它的有害气体,从而不会造成碳排放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