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7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0818.9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固碳微生物将CO2转化为多碳化合物的方法,属于微生物电催化还原CO2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固碳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然后制备获得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生物炭;采用H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池,阴极室的电解液中含有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生物炭、半胱氨酸盐酸盐、刃天青与固碳微生物细胞提取物混合液,阳极室的电解液中为含有半胱氨酸盐酸盐与刃天青,阴极和阳极分别与恒电位仪相连,在一定电压下通入CO2,在阴极室合成多碳产物。本发明的方法的产物经济价值高、选择性强,CO2转化效率高,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结合,丰富了CO2还原产物种类,实现碳链延长,为CO2转化提供了一条绿色、经济、可持续的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402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647102.8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食气菌发酵高效固碳产醇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是将活化的永达尔梭菌接种至装有改良的CGM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厌氧发酵6‑10h,然后将活化的酪丁酸梭菌接种至发酵液中,向发酵罐中补充H2,继续厌氧发酵30~70h,即得。本发明构建了酪丁酸梭菌与永达尔梭菌混合菌共培养发酵体系,酪丁酸梭菌消耗葡萄糖产生丁酸、乙酸,同时释放CO2和H2,永达尔梭菌以酪丁酸梭菌释放的气体为能源以生存,并产生乙酸和乙醇以及丁醇。本发明实现了接近底物电子可用性极限的碳利用,达到碳回收率的最大值;酪丁酸梭菌和永达尔梭菌共培养体系生成新物质丁醇。
-
公开(公告)号:CN1169123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07069.7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T9/00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点云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一种基于聚类的点云压缩方法。去除点云数据中的离群噪声点后,使用地面点拟合算法将所有地面点去除;再进行点云到距离图像的转换操作,将点云数据结构化;随后,对距离图像采用基于角度信息的聚类识别算法,将具有近似关系的点形成一个簇,同一簇的点使用均值距离来代替簇内所有点的距离信息形成预测图像,对所有的簇进行编码;最后,计算预测距离图像与原距离图像之间的残差,对残差编码从而提高点云的精度。通过本发明的点云压缩方法,不仅改善了压缩产生的信息失真、信息丢失问题,保证实时压缩性能,还可以解决自动驾驶中传输和存储点云数据消耗大量硬件资源的问题,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4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65968.1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发酵产氢细菌、定向筛选及强化产氢的方法。通过将沉积物进行预处理,能够定向富集筛选发酵产氢细菌,并且向筛选到的厌氧发酵产氢微生物培养体系中添加铁硫矿物能够强化厌氧发酵细菌产氢,具体的说是通过对沉积物进行热处理,定向筛选厌氧发酵梭菌属微生物,向筛选到的厌氧发酵微生物中添加铁硫矿物能够促进梭菌对碳源的利用,提高代谢速率和氢气的产量。本发明的定向筛选发酵产氢细菌在微生物发酵生产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87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35356.X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纸基反应器与应用,属于分析检测领域。所述纸基反应器包括检测区和疏水区,检测区上固定铝盐,检测区可以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颜色反应,产生络合物,通过对颜色的测定,实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本发明摆脱了对昂贵大型仪器的依赖、简化了检测分析流程,缩短了检测时间,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此外,在检测条件不足的地区可通过纸芯片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高通量、快速分析,具有便携、准确、检出限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849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31627.3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生物质基电极强化CO2合成生物基化学品的方法,其步骤如下:S1: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炭颗粒,包裹在钛或铂电极外,作为生物质基电极。S2:生物质基电极强化厌氧杨氏梭菌或乙醇梭菌固定CO2自养发酵体系;S3:食一碳梭菌有机营养/电能自养混合型发酵体系。本发明生物质基电极发达的层级孔隙结构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并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可以局部富集CO2供细胞利用;生物质基电极可以加快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固碳效率,同时加强还原型醇类产物的合成,解决了产物经济价值低的问题;对生物质水解液有机营养发酵过程中自产释放的CO2尾气进行重吸收,实现CO2再利用,提高发酵底物的碳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95913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405005.2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安全优化运行研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性能的新型综合接地系统与构建方法。该系统包括多针式垂直接地体、复合接地体及等离子接地体。本发明采用多针式垂直接地体、复合接地体及等离子接地体融合的方式,依托各接地体的优异特性,提高了接地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应用爆炸复合技术及多元合金技术制备新型合金材料并将尖端放电结构引入应用,提高了放电速度;运用复合材料技术制成复合接地体,提高了耐腐蚀性,延长服役寿命;等离子接地体实现了自适应复杂土壤环境,并通过改善土壤电阻率,间接助力垂直接地体和复合接地体的工作可靠性。本发明提高了放电效率,依据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可实现变电站长期稳定运行及高效工作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10624.4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12N1/20 , C12P3/00 , C02F3/34 , C12R1/11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公开了一株巨大芽孢杆菌及其通过碳酸酐酶诱导矿化固持不同重金属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巨大芽孢杆菌SD1,及供巨大芽孢杆菌生存、生长的营养物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株巨大芽孢杆菌通过碳酸酐酶途径进行MICP固持不同重金属的应用。本发明的巨大芽孢杆菌对重金属固持效果好,且可以分解硅灰石为钙源进行MICP固持重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9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42196.4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N3/063 , G06N3/0464 , G06V10/94 , G06V10/82 , G06F15/7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于FPGA的硬件加速器设计领域,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点云目标检测神经网络加速器和加速方法。卷积加速器包括指令解码模块、卷积模块、累加模块、截位模块和激活函数。中间值缓存只暂存1个特征图的通道,消耗BRAM较少,适用于加速特征图尺寸较大、通道数较多、网络规模较大的点云目标检测神经网络。本发明具有灵活的可配置性以及优秀的复用性,因此本发明能加速点云目标检测神经网络的不同卷积层,且适合作为IP集成到大型设计中,减少FPGA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设置权重和输入特征图共用一个数据输入通道,同时卷积中间值暂存至片上BRAM,减少了特征图搬运次数,节省了FPGA接口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154573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78374.0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N3/04 , G06N3/08 , G06V10/77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SECOND网络的点云目标检测方法。本方法首先将原始点云数据进行裁剪和划分,将整张点云图区域划分为有着相同大小的体素;然后,使用一种考虑了体素内部空间位置关系的体素特征编码器,将体素中的所有点的特征编码为一个张量作为该体素的特征;随后,通过稀疏卷积和使用ResNeXt模块增强了特征提取能力的骨干网络实现提取特征;最后,将送入多检测头的检测网络,得到预测检测结果。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基于改进SECOND网络的道路目标检测方法,可以解决点云目标中难例检测的效果不佳问题,大大提升了检测的准确率,为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点云目标检测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