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823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0117109.7
申请日:2024-01-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F03D7/04 , F03D9/00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基于深度学习的漂浮式风机运动响应与系泊张力短期预测及调节方法,属于浮式风电领域,为解决海上风机运动响应、系泊张力预测与可调问题,要点是预测模块根据目标风机所处的环境海况条件选用模型训练模块中与环境海况条件相匹配的预测模型,由信号采集模块对运动响应、系泊张力和波高时程进行采集,通过传输模块输入相匹配的预测模块,由预测模块预测当前时刻的后一段时间的风机平台运动响应与系泊张力;控制模块判断风机平台运动响应在后一段时间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且系泊张力在后一段时间是否超过安全临界值或者低于设定值,当判断上述两个条件中至少一个不满足,控制模块向系泊调节模块发送调节命令,效果是提高了海上风机平台工作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78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43086.1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F03D17/00 , G09B25/02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式风机物理‑数值混合缩尺模型试验方法,属于海上风能发电技术领域,所述试验方法将浮式风机建模为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两部分,除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以外,试验平台还包括测量系统以及加载系统;通过计算机将测量系统的实测信号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时交互,通过加载系统实现信号的加载,实现混合试验平台的搭建与闭环控制。最终通过可视化界面监控、提取所需信息。本发明既能精确捕捉到关键结构动态响应的性能,又能解决尺度效应及其导致的缩尺准则不兼容、海上浮式风机室内试验模拟困难等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93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0668103.X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管路连接件极限接触应力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短期松弛测试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用于加载力的拉伸机及内部放置千分表、千分表卡具、管路连接球头试件、拉力工装的试件夹具,拉伸机配合两个千分表精确测量实验过程中位移和力的变化。本发明所述实验方法的加载方式为连续加载,对拉力工装进行加载的过程中,通过上千分表测出拉力工装与管路连接球头试件的总位移,通过下千分表测出管路连接球头试件的分位移,再通过计算得出管路连接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从曲线分析得出材料的极限接触应力。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验数据处理方便、测量精度高,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7859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01179.8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SHAP分析的非晶合金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待设计合金,对待设计合金中的元素进行SHAP分析,筛选出关键元素;关键元素为对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影响最大的若干元素;利用互信息分析筛选关键元素,获取待优化元素组合,根据二元相图和SHAP依赖图,确定待优化元素组合中每个元素的最佳比例和浓度范围,获取最优元素组合;将最优元素组合输入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出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值;随机森林模型利用训练集训练获得;其中,训练集包括:合金的元素组成和比例以及目标变量。本发明有效减少了实验验证次数,缩短了合金设计时间,为非晶合金及多成分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6184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9872.3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 江西一舟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K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总线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校准方法及装置,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其中温度校准方法包括:控制绝热浴液至设定温度,将温度传感器浸没至浴液中;单片机基于所述单总线传感器集联模块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建立通信连接;执行地址读取程序、温度读取程序和校准程序;基于所述温度读取程序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执行温度;所述校准程序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执行温度和所述绝热浴液的温度获取温度校准值;将所述校准温度值写入EEPROM中的温度校准修正值存储空间,直至所有温度传感器均完成温度校准。通过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可同时实现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校准,且绝热浴液温度可调节,提高校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59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82328.3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6V40/20 , G06V40/70 , G06V40/12 , G06V40/16 , G06V40/18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25 , G06V10/74 , G06V10/75 , G06V10/82 , G06T7/246 , G06T7/269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融押运过程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人员特征数据,建立多模态生物特征数据库;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将所述实时人员特征数据提取的特征与多模态生物特征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当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继续实时获取监控区域的视频流并进行预处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预处理后的视频流进行目标检测,识别出跟踪目标;利用目标跟踪算法对检测到的跟踪目标进行连续帧的跟踪,获取跟踪目标的运动轨迹;利用姿态估计算法提取目标的姿态信息,并结合目标的运动轨迹和时空特征,构建多维行为特征向量;建立预设的异常行为规则库,所述异常行为规则库包含了已知的异常行为集合;基于所述多维行为特征向量的输出,结合预设的异常行为规则库,对识别到的行为进行实时分析,识别出目标是否正在进行异常行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于单一的人员识别技术,无法同时同时识别押运过程的风险,难以满足及时发现押运风险要求的技术问题,通过对人员多模态生物特征的验证和对目标的运动轨迹的追踪,实现实时的运动轨迹与预设的轨迹对比分析,识别到异常行为,从而提高实时监控的效率,降低押运风险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4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82338.7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8/2135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F18/27 , G01D21/02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农作物产量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农业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针对划定的农作物多级生长阶段,配置多级农田监测标准;定期获取监测农田环境的多源监测设备数据;对获取的多源监测设备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处理,获得降维的多源监测设备数据,更新农作物生长元素集;获得多源偏差数据集;将每个窗口内的多源偏差数据按滑动步长时间顺序排列,形成时序多源偏差数据集;将所述时序多源偏差数据集输入农作物生长预测模型,获得农作物产量预测值。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依赖单一数据源及简单模型的技术问题,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的预测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42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8714.6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中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中熵合金中的常见元素,通过引入低密度与低热导率元素,得到了低导热的轻质中熵合金;本发明提供的轻质中熵合金采用晶格畸变效应、高熵效应、迟滞扩散效应和鸡尾酒效应等效应,在满足轻质的前提下提升了合金的强度与塑性。本发明提供的轻质中熵合金,兼具轻质低导热和室温高强度与高塑性,具有低密度、高抗拉强度、高硬度和高延伸率等特点。实施例数据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轻质中熵合金的抗拉强度≥650MPa,断后伸长率≥8%,硬度≥300HV,热导率≤10W/m·K。
-
公开(公告)号:CN1192123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92789.X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5K7/20 , H01M10/613 , H01M10/627 , H01M10/63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非封闭相变浸没冷却系统,包括非封闭的冷却箱、喷射器和换热器,在冷却箱内设置相变冷却工质,集气罩外侧过冷液体通过冷却液出口通过工质泵来到喷射器形成一次流,集气罩内侧相变冷却工质在冷却热源装置产生热量时局部沸腾经集气罩上的集气罩出口形成喷射器的二次流,一次流和二次流混合后变成一连串的微小气泡和相变冷却工质一起喷射器,通过换热器过冷,内部微小气泡凝结变过冷液体,再回到冷却箱内对计算机主板和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本发明所述相变浸没冷却系统在保证高效冷却的同时,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为数据中心和电池冷却提供了一种创新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20277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111512063.1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 大连维视科技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V40/10 , G06V20/52 , G06N3/0464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74
Abstract: 一种密集行人检测方法。在网络训练阶段,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编码器解码器及检测头部预测正确的行人包围框;并根据预测结果,为每个行人分配一个最佳的预测候选框;固定密度估计头部外的其他网络参数,使用每个行人唯一的预测候选框生成密度目标,训练密度估计头部;最后放开网络所有参数,联合训练整个网络。在测试应用阶段,在进行后处理时,每选定一个确定保留的行人框,则在这张预测密度图上减去对应位置的高斯激活图,对于那些与该被保留行人重叠率大于阈值的行人框,利用更新后的密度图对这些行人框进行二次判断。本发明在密集场景下,解决了通用的非极大值抑制方法会误删的正确预测的包围框的问题,同时也不影响非密集场景的表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