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环境下水下航行器碰撞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847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37471.8

    申请日:2025-01-09

    Abstract: 一种深水环境下水下航行器碰撞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数值模拟方式难以模拟真实深海环境,导致水下航行器‑障碍物模拟碰撞过程很难反映真实碰撞情况的问题。上述装置中,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内部设有传感器及质量块组件,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和障碍物位于水池中,主体驱动机构牵引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移动,主体搭载机构搭载并调节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的角度与高度;障碍物搭载机构夹持障碍物并调节障碍物的角度,其顶端安装在固定平台上。上述方法为:调节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移动速度和角度、以及障碍物角度,使二者按照预设速度和角度发生碰撞,并在碰撞过程中采集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的加速度和碰撞力数据。

    一种适用于浅海区的海底数据中心双回路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039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30722.X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浅海区的海底数据中心双回路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通过第一循环回路分别与减压阀、冷却工质储存箱、压缩机连通;换热器具有开环冷却通道,开环冷却通道内流通有海水,通过海水对循环回路内的冷却工质进行降温;海水也可通过第二循环回路经由阀门控制直接冷却海底数据中心冷却外壳。本发明可通过两种循环回路使得在不同海水温度下均能够满足海底数据中心的冷却需求,同时降低冷却系统的能源消耗和PUE值。

    一种船舶润滑油管路流通能力及润滑油流量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651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111506335.7

    申请日:2021-12-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润滑油管路流通能力及润滑油流量的计算方法,根据滑油系统管路各元件结构尺寸以及润滑油流动状态建立管路的流动阻力计算模型,并对低雷诺数下的流动阻力进行修正;定义润滑油管路流通能力的量化指标‑流量数,并提出流量数与润滑油流量的计算方法。针对船舶滑油系统计算默认管路阻力系数为定值,导致管路的流通能力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情形,运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对管路流通能力系数进行了修正,使滑油系统管路流通能力满足实际要求。本发明为船舶润滑油管路在低雷诺数流动状态下的流动计算提供了设计指导,对船舶动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种用于研究气溶胶生成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57584.1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气溶胶生成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属于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模拟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混合气体组分条件下气溶胶生成特性机制和规律的问题。它包括气相环境模拟系统、温度环境模拟系统以及释放环境模拟系统,气相环境模拟系统包括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以及混合气罐,第一储气罐与第二储气罐皆与混合气罐连接,温度环境模拟系统包括气溶胶发生器、坩埚以及进料机构,坩埚通过坩埚底座与连接座连接,进料机构安装在气溶胶发生器的侧壁,释放环境模拟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取样箱以及冷凝管,冷凝管安装在取样箱内。它主要用于模拟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混合气体组分条件下气溶胶生成特性。

    一种管束间高温高压汽液两相流型实验装置及流型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810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689886.0

    申请日:2013-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束间高温高压汽液两相流型实验装置及流型判别方法,实验装置压力容器前后两侧对称开有上、下2个可视化视窗;与可视化视窗对应设有激光发生器、高速摄像机;压力容器内设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上设有热电偶传感器,压力容器上装有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双头电导探针,压力容器进口管和出口管处设有流量计和铠装热电偶;电加热控制系统导线穿过压力容器外壳与电加热管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导线与测量传感器及高速摄像机连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拍摄的图像及传感器信号;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汽液两相流型图谱;建立流体参数与汽液两相流型之间的定量关系。

    基于内河船舶经纬度数据的弯道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58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527137.3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基于内河船舶经纬度数据的弯道识别方法,属于船舶能源领域,用于解决内河船舶航线弯道的全自动识别的问题,将经纬度数据进行分段,索引所对应的经纬度数据投影成平面坐标;对所述平面坐标进行多项式拟合;根据所述平面坐标的多项式拟合结果,计算索引所对应的经纬度数据的平面坐标的曲率半径;根据索引所对应的经纬度数据的平面坐标的曲率半径,计算曲率半径对应的内河船舶过弯速度降值;根据内河船舶过弯速度降值对索引所对应的经纬度数据的弯道进行标记,效果是自动和准确的通过内河船舶经纬度数据对航行弯道识别。

    一种汽轮机及其支撑结构抗冲击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38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27036.4

    申请日:2025-01-28

    Abstract: 一种汽轮机及其支撑结构抗冲击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涉及动力系统抗冲击性能测试技术。上述装置中,汽轮机缩比模型通过固定工装固定在振动冲击台上;振动冲击控制台向振动冲击台输出冲击载荷波形信号,使其产生振动响应;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汽轮机缩比模型的应变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计算处理模块用于对应变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汽轮机缩比模型的振动特性。上述方法包括:获取实测的冲击载荷波形信号,并将其作为输入源驱动振动冲击台,以使控制振动冲击台向汽轮机缩比模型输出冲击载荷,采集汽轮机缩比模型特定位置的应变数据和加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汽轮机缩比模型的抗冲击性能。本发明可用于评估汽轮机及其支撑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一种基于均热套筒的双层肋片固态储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819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21291.X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均热套筒的双层肋片固态储氢实验装置,包括不锈钢罐体、集成换热结构、氢气管路、测温热电偶和可拆卸端盖。所述集成换热结构由导热油换热管、均热套筒及换热肋片组成,氢气管路在内部由两根支管组成、外部连接氢气源和安全阀,导热油换热管与可拆卸端盖焊接,测温热电偶使用卡套与端盖连接,储氢材料填充在均热套筒内侧。本发明通过集成换热结构提高换热效率,采用中心直管和外螺旋管连通保证导热油在储罐内充分换热,提高了导热油的能量利用率,采用单流道以保证管内流速的均匀和稳定,采用均热套筒能吸收材料吸氢膨胀的应力,保证储氢实验装置快速、安全的充放氢气。

    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船用二回路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7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279762.0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船用二回路系统优化方法,通过建立二回路系统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数学模型以及系统热平衡计算数学模型,耦合各设备数学模型得到二回路系统完整数学模型;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选择对设备结构和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以二回路系统重量最轻、体积最小和有效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在满足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下,采用基于角度惩罚距离的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二回路系统重量、体积和有效效率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最终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并通过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法)选取相对最优解。本发明更好地实现了基于改进算法的船用核动力二回路系统匹配建模与优化,对核动力系统总体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