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743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428852.5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PKM2四聚体变构激活肽及其在肿瘤中逆转Warburg效应和化疗增敏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所述PKM2四聚体变构激活肽其包括N‑乙酰基葡萄糖包覆的丝氨酸基序、可形成具有疏水性纳米复合物的自组装基序以及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荧光信号基序。该多肽可与肾细胞癌区域过表达的OGA酶反应去除N‑乙酰氨基葡萄糖,进而暴露PKM2四聚体激活剂丝氨酸,促使PKM2由二聚体向四聚体形式转换,并触发自组装基序的原位自组装功能,形成不溶于水的纳米复合物,增加丝氨酸的原位滞留时间和AIE荧光信号强度,最终发挥逆转Warburg效应和增加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本发明为肾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487430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28852.5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PKM2四聚体变构激活肽及其在肿瘤中逆转Warburg效应和化疗增敏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所述PKM2四聚体变构激活肽其包括N‑乙酰基葡萄糖包覆的丝氨酸基序、可形成具有疏水性纳米复合物的自组装基序以及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荧光信号基序。该多肽可与肾细胞癌区域过表达的OGA酶反应去除N‑乙酰氨基葡萄糖,进而暴露PKM2四聚体激活剂丝氨酸,促使PKM2由二聚体向四聚体形式转换,并触发自组装基序的原位自组装功能,形成不溶于水的纳米复合物,增加丝氨酸的原位滞留时间和AIE荧光信号强度,最终发挥逆转Warburg效应和增加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本发明为肾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339334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02202.0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和试剂管理的智能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知识培训模块,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行为指导模块,包括第一指导模块、第二指导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指导模块用于指导试剂标准化分类、使用;所述第二指导模块用于指导试剂安全储存、回收。本发明的智能管理系统有助于避免不当的人为操作对试剂分类、使用及处理过程中安全性的负面影响;显著提高了实验人员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解决了实验试剂管理混乱、难分类回收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219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0045.5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靶向线粒体的酸响应自组装纳米材料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可靶向线粒体的酸响应自组装纳米材料包括:可靶向线粒体的靶向序列、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状结构的肽段、酸响应基团以及声敏剂。本发明制备的可靶向线粒体的酸响应自组装纳米材料,可通过破坏溶酶体提高纳米材料细胞内传递效率,靶向损伤线粒体并阻断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抑制肿瘤进展,本发明是第一个使用自组装结构联合声动力疗法同时抑制线粒体功能和自噬的报道,这为肿瘤线粒体靶向治疗相关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358960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1213634.4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靶向多肽及其在抗肿瘤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双靶向多肽由具有聚集发光效应的荧光单元双芘(BP)、可自组装成β-sheet纳米纤维的氨基酸序列和可靶向识别CD 10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组合而成。本发明的双靶向多肽可靶向识别肿瘤干细胞膜上特异性表达的CD 105蛋白,在肿瘤干细胞表面自组装变构形成稳定水不溶的纳米纤维,粘附在肿瘤干细胞表面并破坏肿瘤干细胞,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的增殖与转移的作用。该双靶向多肽还可同时靶向于肿瘤新生血管,发生原位自主装聚集在细胞表面,产生J型聚集发射荧光信号并形成纳米纤维,封堵内皮细胞间的间隙,降低肿瘤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新生,最终发挥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33236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0667761.5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IPC: A61K36/889 , A61K36/896 , A61P17/02 , A61P29/00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K33/38 , A61K35/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40‑50%血竭、5‑10%麝香、20‑30%白芷、20‑30%紫草以及银离子组成,其中每克中药组合物中含银量不少于100μg。实验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创面愈合、生肌定痛的功效,可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菌生长,缓解疮口疼痛、促进新肉生长、加速愈合,治愈率高且合成简单,有利于推广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589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213634.4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IPC: C07K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靶向多肽及其在抗肿瘤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双靶向多肽由具有聚集发光效应的荧光单元双芘(BP)、可自组装成β‑sheet纳米纤维的氨基酸序列和可靶向识别CD 10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组合而成。本发明的双靶向多肽可靶向识别肿瘤干细胞膜上特异性表达的CD 105蛋白,在肿瘤干细胞表面自组装变构形成稳定水不溶的纳米纤维,粘附在肿瘤干细胞表面并破坏肿瘤干细胞,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的增殖与转移的作用。该双靶向多肽还可同时靶向于肿瘤新生血管,发生原位自主装聚集在细胞表面,产生J型聚集发射荧光信号并形成纳米纤维,封堵内皮细胞间的间隙,降低肿瘤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新生,最终发挥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3323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67761.5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
IPC: A61K36/889 , A61K36/896 , A61P17/02 , A61P29/00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K33/38 , A61K35/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40-50%血竭、5-10%麝香、20-30%白芷、20-30%紫草以及银离子组成,其中每克中药组合物中含银量不少于100μg。实验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创面愈合、生肌定痛的功效,可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菌生长,缓解疮口疼痛、促进新肉生长、加速愈合,治愈率高且合成简单,有利于推广生产和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