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33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91258.7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面向汽车智能电动底盘,公开了一种基于直线旋转电机的双串联式转向悬架集成模块,包括车轮总成、悬架系统、第一转向系统和第二转向系统。所述集成模块不同于传统车轮中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同时连接车轮与车身的并联式架构,而是采用了车身‑转向‑悬架‑转向‑车轮的双串联架构,所述架构同时具备冗余转向和高集成度的特点。所述集成模块在烛式悬架基础上设立了两套主销,二者既互为冗余又互为补充,可同时兼顾车辆中高速下的操作稳定性和低速下的车辆机动性。所述集成模块还通过直线旋转电机将第二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集成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轮边集成度,且由于所述集成模块仅依靠第二转向系统与车身相连,因此其还具备快速拆装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7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6587.8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T13/74
Abstract: 一种平行轴式电子机械制动(EMB)装置,包括:外部壳体、制动电机、驻车制动部件,减速增扭机构,运动转换机构,制动执行部件。本装置在接收到制动力控制单元的信号后,制动电机输出扭矩,动力依次经驻车制动部件,减速增扭机构,运动转换机构,最终由制动执行部件完成行车或驻车制动。本机电一体化装置相比液压制动系统,具有结构零部件少、响应时间短的特点;相比现有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在满足一般行车制动要求的基础上兼具驻车制动功能,且减速比大、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可以应用于对空间利用率用有较高要求的电动轮驱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未来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64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99234.4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H3/44 , F16H61/04 , F16H59/02 , F16D25/06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中断复用执行器两挡变速轮边双电机独立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一级减速器,第一双联行星复合轮系,第一中间轴,第一二级减速器,第一输出轴,第一可控单向离合器,第一液压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一级减速器,第二双联行星复合轮系,第二中间轴,第二二级减速器,第二输出轴,第二可控单向离合器,第二液压多片式摩擦离合器。所述驱动系统集中布置但各自独立驱动一侧车轮,且两侧复用同一组换挡控制机构;控制可控单向离合器和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可实现一挡驱动、二挡驱动、空挡、一挡再生制动、二挡再生制动、倒车行驶、驻车制动七种驱动模式,且两侧驱动模式切换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同时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802532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55939.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15/02 , B62D6/00 , B62D131/00 , B62D133/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文提出了全轮独立转向汽车的驻车制动车轮转向角度计算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具备车轮转向角度不少于±90°的四轮独立转向功能,同时在无转向信号时车轮转向单元可以自锁的车辆,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需要驻车时,调取车辆参数并采集外部道路信息,根据所述方法计算车辆前、后车轮各自所需转向角度,控制前、后车轮转动至所述转向角度,从而完成车辆在各种路况下无需依赖传统机械摩擦与锁死的驻车制动机构即可实现的稳定驻车过程。所述方法可以保证车辆在不同坡度下仍具有充足的剩余附着力以抵御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力干扰,同时减少系统总成、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此类车辆无需驻车制动装置情况下的驻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306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1377116.2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G7/00 , B60G21/055 , B60G11/27 , B60G11/28 , B60G13/14 , B60G17/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合馈能和主动侧倾功能的双横臂主动前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包括:转向节;轮毂电机总成;上下控制臂;横向稳定杆;电磁离合器;空气弹簧;双电机减振器。其中双电机减振器包括:上下减振器外壳;上下轴承总成;直线导向杆;滚珠丝杠副,其中滚珠螺母固定于下减振器外壳,丝杠两端通过所述上下轴承总成支撑;直线电机,初级固定于所述下减振器外壳,次级与所述下轴承总成连接,旋转电机,定子固定于上减振器外壳,转子与丝杠上端固定。该发明利用双电机减振器、空气弹簧和装在横向稳定杆上的电磁离合器相互配合,实现对悬架刚度阻尼的主动调节,对悬架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和特定工况下的主动侧倾功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