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式柴油机微粒静电捕集再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6404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711006399.4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变压式柴油机微粒静电捕集再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在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的前提下,对柴油机排气微粒进行高效捕集。该装置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电子控制单元信息处理,第二模块为变压器组调压工作电路,第三模块为尾气处理装置。第四模块为捕集器的再生装置。本发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传感器接收微粒浓度信号,ECU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向变压电路发送指令进行相应的电压切换,静电微粒捕集器对来流尾气中的微粒进行捕集,当排气背压超出设定时,系统启动再生。此装置无需一直提供高压电,降低了电能的损耗,同时控制精确,提高了捕集效率。

    一种混合燃料发动机掺水喷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786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010155468.3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燃料发动机掺水喷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喷射系统包括:第一燃料泵,其设置在第一燃料油箱中;第一燃料喷射器,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并且通过第一低压油轨与第一燃料燃油泵相连;第二燃料泵,其设置在第二燃料油箱中;第二燃料高压泵,其通过第二低压油轨与第二燃料泵相连;第二燃料喷射器,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并且通过高压油轨与第二燃料高压泵连通;回油管路,其一端与高压油轨连通,另一端连接第二燃料油箱;水泵,其用于将水泵入高压储水腔;高压水泵,其与高压储水腔连通;水喷射器,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并且与高压水泵连通;其中,第二燃料喷射器的轴线与水喷射器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一种醇类、汽油和布朗气三元燃料供给模式的对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93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5883.9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醇类、汽油和布朗气三元燃料供给模式的对比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定不同的醇类、汽油和布朗气三元燃料的复合喷射模式;步骤二、设定复合喷射模式进气道喷射燃料量与缸内直喷燃料量比值为1:1,对不同喷射模式的动力性、燃烧特性、排放特性进行对比;步骤三、当满足在直喷压力工况下,平均指示压力与NOx排放量最低,在直喷时刻工况下,最高气缸压力与其对应的曲轴角度以及CO排放量最低,在调整负荷状态下,火焰发展期HC排放量最低,在调整转速时,快速燃烧期的微粒排放量最低时,确定对应的模式为最优模式。将布朗气经过节气门与进气道被吸入缸内参与燃烧,并与醇类和汽油一同形成三元燃料供给模式,提高燃料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

    一种基于水力补偿的涡轮增压器迟滞改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495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87160.0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力补偿的涡轮增压器迟滞改善装置,包括:发动机;以及涡轮,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通道处,在排放尾气的驱动下转动;压气机,其叶轮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处,且与所述涡轮同轴连接,并与所述涡轮同步转动;高速水轮,其同轴设置在所述涡轮和所述压气机叶轮之间,且与所述涡轮能够选择性的连接或者断开;高压水泵,其通过工作水路与所述高速水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高速水轮转动;当发动机在转速较低时,压气机也能够正常介入工作,改善涡轮迟滞现象,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力补偿的涡轮增压器迟滞改善装置的控制方法。

    一种双燃料内燃机可变滚流分层EGR进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112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371129.1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内燃机可变滚流分层EGR进气装置,包括:进气道,其内部沿气流方向设有隔板,并被隔板分隔成第一进气区和第二进气区;其中,第一进气区的横截面小于第二进气区的横截面;EGR副气道,其与进气道垂直,且所述EGR副气道与第一进气区连通;封闭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区的进气端,所述封闭件内具有弧面凹槽;旋转阀,其与所述封闭件及隔板配合设置;旋转阀的开度由独立的电机控制,通过控制旋转阀的开度可以实现随工况而变的EGR滚流分层。本发明提供的双燃料内燃机可变滚流分层EGR进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使EGR形成滚流分层进入内燃机,提高内燃机运转稳定性,增大废气引入率,提升双燃料内燃机整体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

    一种变压式柴油机微粒静电捕集再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6404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11006399.4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1 F01N3/0233 F01N9/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变压式柴油机微粒静电捕集再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在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的前提下,对柴油机排气微粒进行高效捕集。该装置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电子控制单元信息处理,第二模块为变压器组调压工作电路,第三模块为尾气处理装置。第四模块为捕集器的再生装置。本发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传感器接收微粒浓度信号,ECU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向变压电路发送指令进行相应的电压切换,静电微粒捕集器对来流尾气中的微粒进行捕集,当排气背压超出设定时,系统启动再生。此装置无需一直提供高压电,降低了电能的损耗,同时控制精确,提高了捕集效率。

    一种热管燃油辅助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3765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51733.6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9/10 B60H1/032 F01P7/165

    Abstract: 本发明及汽车热管理方面,本发明设计出一种热管燃油辅助加热装置,旨在提高辅助加热器对驾驶舱室的预热速度和预热效率,并改善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及驾驶舱室的舒适性。该发明利用热管的超导热性能,将热管和燃油加热器相结合对驾驶舱室进行预热,并保留了对发动机冷却液水暖的预热方式。该系统安装时将热管放热端安装在相对于加热室较高的位置,热管冷却剂冷凝后依靠重力的作用回流至加热室,与传统的舱室预热方式相比不需要水泵驱动,降低了水泵的功耗,并大大的提高了预热速度和预热效率。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枪智能锁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7181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114169.3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18 H01R13/639 H01R13/701 H01R13/707

    Abstract: 基于充电桩无人值守所产生的问题,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枪智能锁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锁止装置及控制方法,充电桩控制系统发出脉冲信号,驱动特殊型线凸轮完成旋转45°,之后中断脉冲信号的传输,进而控制球面挺柱的上升和回落,从而控制机械锁的自由和锁止状态。当充电枪放置在桩内或给电动车充电时,机械锁处于锁止状态,手动无法将充电枪拔出;当准备充电和停止充电时,需使用者刷卡登陆并在获取控制系统的确认后,机械锁由锁止状态变为自由状态,充电枪才能拔出。此发明保证充电的连续性和使用者的权益,智能锁止装置由脉冲信号触发,工作过程中不需要能量维持,可有效节能。

    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536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91762.3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进气结构的内燃机,特别是采用四气门结构的内燃机,其进气流量和气流方向在气道中无法进行有效调节的问题,同时解决稀薄燃烧时产生的燃烧不稳定、点火困难和失火等问题,开发出一种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进气系统,通过控制涡流控制阀的开闭,配合特殊形状的活塞顶面,获得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气流运动;本发明是基于两种燃料分别进行缸内直喷和进气道喷射组合式的内燃机技术,通过控制喷射时刻和喷射脉宽,并结合气流运动实现缸内混合气的不同燃烧模式,进而提高内燃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