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离体叶绿体电转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6255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27461.2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黄瓜离体叶绿体电转化方法。以黄瓜(Cucumis sativum)无菌子叶分离的叶绿体为材料,建立了在适宜体积和叶绿体浓度与表达载体比例下的黄瓜离体叶绿体电转化体系。转化后叶绿体经短时孵育、离心、DNase I消化后进行裂解,以提取的转化叶绿体DNA和RNA为模板进行PCR和RT-PCT鉴定,结果证明,叶绿体表达载体不仅能高效转入离体叶绿体中,而且在转录水平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本发明克服了高等植物细胞内叶绿体转化周期长、技术难和成本高等难题,为高等植物叶绿体转化载体构建和关键元件的功能鉴定以及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工程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铜绿假单胞菌水解弹性蛋白能力相关基因PA5022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643741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70372.0

    申请日:2009-09-0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绿假单胞菌水解弹性蛋白能力相关基因PA5022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此基因大小为3357bp,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序列1所示。目前国际上对该基因的功能尚没有确切报道。铜绿假单菌的弹性蛋白酶是一种锌金属蛋白酶,能够水解弹性蛋白,本发明发现PA5022基因的失活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水解弹性蛋白的能力降低。铜绿假单菌的弹性蛋白酶是该菌的重要的毒力因子及致病因素。对该基因的发现及研究有助于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的合成与调控机制,揭示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理,为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相关基因PA1550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280314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710060184.0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twitching motility)相关基因PA1550。此基因具有如序列表序列1所示核苷酸序列,大小为540bp,目前国际上对此基因的功能尚无报道。实验发现,该基因失活后,细菌的蹭行运动能力明显减弱。蹭行运动是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基础运动之一,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使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受力增加,用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相关基因PA1550为新药靶点可以研制抗菌、抗生物被膜药物,该药物可应用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相关基因PA0171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376886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810152284.0

    申请日:2008-10-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相关基因PA0171。属于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的研究息息相关,此基因大小为543bp,国际上对该基因的功能没有报道。实验发现该基因的缺失能够使IV型菌毛介导的蹭动能力丧失。蹭动能力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生物被膜的形成提高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常在临床上引起顽固性、难治性感染,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PA0171为新药靶点研制抗菌药物,为临床治疗和耐药防治服务。

    铜绿假单胞菌鞭毛运动相关基因PA2950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195827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060185.5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绿假单胞菌鞭毛运动相关基因PA2950。属于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的研究息息相关,此基因大小为1197bp,国际上对该基因的功能没有报道。实验发现该基因的缺失能够使鞭毛介导的泳动能力丧失。鞭毛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的运动器官和重要的毒力因子,用铜绿假单胞菌鞭毛运动相关基因PA2950为新药靶点研制抗菌药物,为临床治疗和耐药防治服务。

    一种提高外源核酸转化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188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0353482.4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外源核酸转化效率的方法,HGFI是一种灰树花真菌中产生的高表面活性蛋白,通过质粒DNA与HGFI的复配,提高利用外源核酸转化受体菌的效率。本方法大致可分为4步:1.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异源表达真菌疏水蛋白HGFI并纯化,获得纯度95%以上的HGFI蛋白,作为复配样品。2.将HGFI与质粒以固定比例10:1混合得到质粒浓度为10μg/mL的混合液。3.将混合液于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温浴1h。4.将处理后的质粒混合物以化学转化法转化入受体菌中。该转化方法使目前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工程菌大肠杆菌DH5α的转化率增加约60%,操作效率的提高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巨大便利。

    一种泡沫精馏纯化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17220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16148.6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不同于传统的用于提取浓缩表面活性物质的泡沫分离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取浓缩、精馏纯化表面活性物质的泡沫精馏纯化方法。本方法大致可分为7步:1估测料液中目的组分和目的杂质的含量,2确定在目的组分耐受范围内目的组分表面活性最高的pH与温度T,3确定最高收集高度β和与之所对应的表观气速Q,4确定最低收集高度α,5定在高度α至高度β之间目的组分随高度变化的富集比和回收率,6根据1-5步所获数据并且根据产物的纯度要求设计纯化策略,对料液进行试纯化,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对纯化策略再次进行微调,7根据1-6步所确定的所有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经过本方法纯化后,我们可以获得目的组分的浓缩液,得到所需纯度的产物。

    乳酸乳球菌N8Nisin免疫耐受相关基因irpT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94307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49064.8

    申请日:2012-12-1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乳酸乳球菌Nisin免疫耐受相关基因irpT(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所示)。属于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乳酸乳球菌Nisin免疫耐受研究息息相关,此基因大小为708bp,国际上对该基因的功能没有报道。实验发现该基因的失活能够使乳酸乳球菌对Nisin的耐受性增强,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通过调节细胞壁的合成来增强Nisin耐受性。通过对Nisin耐受相关新基因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解释Nisin耐受的网络调控机制,为构建Nisin高产工程菌提供基础及理论依据。

    植物线粒体通用表达载体pSK-E-P/T构建及启动子活性鉴定

    公开(公告)号:CN101974560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11206.2

    申请日:2010-10-1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植物线粒体通用表达载体pSK-E-P/T构建及启动子活性鉴定。本发明首次发现黄瓜线粒体质粒pC3(序列1),在此基础上,通过PCR获得黄瓜线粒体基因cob上游启动子序列(序列2)及基因atp9下游终止子序列(序列3),构建成植物线粒体通用表达载体pSK-E-P/T(序列4),该载体上还带有在大肠杆菌中复制的复制子及Ampr抗性基因,非常方便外源基因的克隆和重组子筛选。经测定启动子-lacZ报告基因融合质粒在大肠杆菌中酶活性和荧光显微镜观察pSK-E-GFP转化大肠杆菌的绿色荧光,证明表达载体上启动子具有转录活性。本发明提供了通过线粒体转化途径研究细胞凋亡等与线粒体相关的重要生命科学热点问题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工具。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fimL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195826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060181.7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fimL。属于微生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的研究息息相关,此基因大小为1689bp,国际上对该基因的功能没有报道。实验发现该基因的缺失能够使IV型菌毛介导的蹭动能力丧失。IV型菌毛及它所介导的蹭动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生物被膜的形成提高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常在临床上引起顽固性、难治性感染,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fimL为新药靶点研制抗菌药物,为临床治疗和耐药防治服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