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654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32105.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粗糙度氧化钇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将经过气体离子源轰击清洗后的高纯烧结氧化铝基体送入第一镀膜工艺腔室内,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方式在高纯烧结氧化铝基体的表面沉积形成非晶态氧化铝过渡层;步骤S11,将含有非晶态氧化铝过渡层的高纯烧结氧化铝基体传输至冷却室内,进行静置冷却至预设温度;步骤S12,将冷却后的高纯烧结氧化铝基体传输至第二镀膜工艺腔室内,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方式在非晶态氧化铝过渡层的表面沉积形成氧化钇涂层。本发明通过在高纯烧结氧化铝基体的表面沉积非晶态氧化铝过渡层,以降低高纯烧结氧化铝基体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后续沉积的氧化钇涂层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从而提高氧化钇涂层的耐等离子体刻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4791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13035.3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W72/044 , H04W72/23 , H04B7/06 , H04B7/08 , H04B7/15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智能超表面中继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宿主基站发送的波束控制信息,并根据所述波束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智能超表面阵列的反射参数;根据所述反射参数对所述智能超表面阵列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智能超表面阵列在所述宿主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中继转发。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中继通信的功耗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5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429744.X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61L27/56 , A61L27/48 , A61L27/46 , A61L27/50 , C08J9/28 , C08L67/04 , C08L89/00 , C08K9/04 , C08K3/32 , C08K3/36 , B33Y70/10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ickering乳液的PCL/GelMA生物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SiO2纳米粒子作为乳液稳定剂,PCL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以GelMA溶液为水相,制备得到油包水的Pickering乳液,在低温下通过3D打印形成生物多尺度孔支架,经冷冻干燥后即可形成具有多尺度连通孔结构的PCL/GelMA复合支架。该制备方法将Pickering乳液、3D打印技术相结合,由于GelMA的存在,可以做到挤出即成型的效果,同时GelMA在冻干之后可以在支架内孔表面形成GelMA膜,提高了其表面活性。其具有的多尺度孔结构、可降解特性、高孔隙率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骨修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974876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610123271.1
申请日:2006-11-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25D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钛基医用金属材料表面膜层及其喷砂-微弧氧化复合工艺。该复合工艺先将钛或钛合金进行表面喷砂处理,再采用微弧氧化技术,直接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原位生成膜层,包括提供一种包含有磷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并以钛或钛合金为阳极,不锈钢或钛为阴极,采用直流电源或直流脉冲电源;本发明制备的粗糙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膜层,表面粗糙度Ra在2~4.5μm之间,并呈多孔纳米结晶结构形态,与基体间无界面,与骨质有接近的弹性模量,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作为股骨、髋关节和牙根等承受大负荷部位的替代材料。本复合工艺使膜层结合强度、稳定性及生物活性三个方面得到优化,且简单、快捷,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937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70416.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W76/28 , H04W72/044 , H04W72/12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地面网络的波束DTX实现方法,在小区DTX基础上引入波束DTX,包括以下步骤:S‑gNB根据不同波位的实际业务负载,配置不同的波束DTX参数,以实现灵活高效的节能和资源优化。本发明方法通过精准控制波束的传输状态,波束DTX能够在保证基本通信需求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卫星的能源消耗,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另外,波束DTX的引入,使得系统能够根据不同波束的实际业务负载情况,动态调整传输策略,有利于系统资源(如频谱、功率等)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非地面网络通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22029.9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江毅 , 易伟文 , 赵颖 , 黄勇 , 燕志刚 , 洪洲 , 李青 , 刘光爽 , 梁贻尊 , 林若凯 , 柯宇 , 王嵩 , 崔济东 , 何智威 , 杨万 , 何啸 , 林乐斌 , 周俊 , 杨锦权 , 黄若洋 , 赵俊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拉非对称双拱大跨度体育场屋盖结构,包括前斜放巨拱、后斜放巨拱,前斜放巨拱、后斜放巨拱之间通过若干个对拉桁架连接,形成自平衡体系;后斜放巨拱的两端由“树杈”状拱脚柱支撑,两端之间的部分由设置在看台结构上的若干个V形斜柱支撑;前斜放巨拱仅其两端与“树杈”状拱脚柱相连,与看台结构无任何连接。本发明克服现有大跨度体育场屋盖存在的缺陷,以及解决现有体育场屋盖结构构件尺度较大、建筑较笨重、不能突出建筑的空间感、轻盈感、不能达到自然采光、能耗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34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913514.5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W72/044 , H04W72/0446 , H04W72/0453 , H04W72/23 , H04B7/06 , H04B7/08 , H04B7/155 , H04L5/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束管理方法、装置和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的原始下行波束,确定与所述原始下行波束相关联的候选上行波束;根据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候选上行波束所发送的候选上行信号,从所述候选上行波束中确定出目标上行波束;确定与所述目标上行波束相匹配的下行波束配置信息,将所述下行波束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超表面中继器,以使所述智能超表面中继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波束配置信息,转发所述智能超表面中继系统的目标下行波束。采用本方法能够减少波束管理的资源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970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39782.9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避免金属预埋件焊接高温烧坏混凝土基层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中至少一条金属管焊接在预埋板上,金属管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金属管为弯折或弯曲形状,位于预埋板上方要焊接的构件下端;金属管为可以流通水且可以灌入水泥砂浆的空心金属管,直径为15mm~25mm。预埋板上焊接发生时,该方法是将冷却水通过金属管流入位于预埋板上要焊接的构件下端,吸收焊接产生的热量后流出金属管,利用水流为预埋件和混凝土基层的接触面降温。本发明可以有效控制预埋件与混凝土基层接触面的温度,保护混凝土不致于被焊接高温烧坏,保证了预埋质量,且成本小,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35805.X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框架‑核心筒建筑结构包括上部框架‑核心筒、高位转换结构和下部框架‑核心筒,核心筒的两端分别与上部框架‑核心筒和下部框架‑核心筒连接,钢管混凝土柱位于核心筒的外周,钢管混凝土柱的上端通过所述楼面混凝土梁与核心筒的上端连接,混凝土楼盖铺设于楼面混凝土梁的顶部,转换桁架腹杆的上端与上部框架‑核心筒的下端倾斜连接,转换桁架腹杆的下端与钢管混凝土柱的下端倾斜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的两端分别与上部框架‑核心筒和下部框架‑核心筒连接。本发明最大限度取得建筑较高净高,同时尽量减小结构自重;实现建筑师对空间结构的轻盈、简洁、开阔的高追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209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87651.8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耐热冲击氧化铝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气体离子源轰击清洗后的无氧铜基体送入第一镀膜工艺腔室内,采用双靶材通过脉冲直流磁控溅射方式进行同步溅射,以在无氧铜基体表面形成从纯镍层过渡到纯铬层的镍、铬复合梯度过渡层;将表面沉积镍、铬复合梯度过渡层的无氧铜基体传输至冷却室内,进行静置冷却至预设温度;将冷却后的表面沉积镍、铬复合梯度过渡层的无氧铜基体传输至第二镀膜工艺腔室内,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方式进行溅射,以在镍、铬复合梯度过渡层的表面沉积形成氧化铝涂层。本发明通过在无氧铜基体的表面沉积由纯镍层过渡到纯铬层的复合梯度过渡层,减小了无氧铜基体与氧化铝涂层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变化梯度,降低了在温度升降过程中二者在交界面处的热应力累积,从而提升氧化铝涂层的耐热冲击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