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1943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98523.1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制备无纺布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无纺布材料和该无纺布材料在过滤器中用途。其中,制备无纺布材料的方法包括:(1)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吡啶盐单体并搅拌均匀,使所述吡啶盐单体摩尔浓度为0.5mol/L~1.0mol/L,以便得到溶液A;(2)在溶液A中加入光引发剂,以便得溶液B;(3)在溶液B中加入无纺布并搅拌均匀,以便得到混合物C;(4)在混合物C中充入氮气鼓泡10min后密封,在恒温水浴中开启紫外灯进行辐照接枝反应;以及(5)将辐照接枝反应后的产物用丙酮洗涤,然后抽提24小时,60℃以下烘干,以便获得所述无纺布材料。由此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无纺布材料保持了无纺布原有的过滤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腐性能。

    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919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99335.0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制备活性炭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材料和该活性炭材料在过滤器中用途。其中,制备活性炭材料的方法包括:(1)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吡啶盐单体并搅拌均匀,使所述吡啶盐单体摩尔浓度为0.5mol/L~1.0mol/L,以便得到溶液A;(2)在溶液A中加入光引发剂,以便得溶液B;(3)在溶液B中加入颗粒活性炭并搅拌均匀,以便得到混合物C;(4)在混合物C中充入氮气鼓泡10min后密封,在恒温水浴中开启紫外灯进行辐照接枝反应;以及(5)将辐照接枝反应后的产物用丙酮洗涤,然后抽提24小时,60℃以下烘干,以便获得所述活性炭材料。由此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材料具有较强吸附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腐性能。

    车辆以及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3199663U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22127167.8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组件,包括: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设部且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设部且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车身控制器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挂设部挂设在所述第二挂设部上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通过将第一挂设部挂设在第二挂设部上,第一卡接部卡接在第二卡接部上,可以使车身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支架上。而且这样可以使车身控制器的拆卸与装配更加方便,在开发新型车身控制器时,也可如此设置,其支架具有通用性,车辆上其它的车身控制器也可按照此安装结构开发,用其支架进行安装固定,这样结构简单,而且通用性强。

    用于载货汽车的燃气加热系统和具有其的载货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20314665U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21276977.7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载货汽车的燃气加热系统和具有其的载货汽车,所述燃气加热系统包括:天然气气瓶,所述天然气气瓶适于安装于驾驶室的后方且储存有天然气气体,所述天然气气瓶用于对发动机供气;燃气减压阀,所述燃气减压阀适于安装于车架连接于所述天然气气瓶,所述燃气减压阀的进气部构造有电加热丝;加热器本体,所述加热器本体连接于所述燃气减压阀,所述天然气气瓶的天然气气体经过所述燃气减压阀与所述加热器本体连通,热风道件,所述热风道件连接于所述加热器本体,所述热风道件适于与驾驶室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载货汽车的燃气加热系统,具有采暖效果好、结构简单、舒适性高、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车辆
    7.
    实用新型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216424348U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22793295.0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设有主驾驶和副驾驶;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安装于所述车身且位于所述主驾驶和所述副驾驶的前方,所述前挡风玻璃具有中轴线且在左右方向关于所述中轴线对称;雨量传感器,所述雨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后侧且邻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下侧沿,所述雨量传感器位于所述中轴线的靠近所述副驾驶的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安装位置合理、驾驶员视野范围大、安全性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