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推力器稳态离子流场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8443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791659.6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种等离子体推力器稳态离子流场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稳态离子流场测量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测量模块、电源模块和探针组件,探针组件包括探针、探针支架和电动转台,探针包括绝缘壳体、离子接收极、入射栅和出射栅,绝缘壳体一端开口,入射栅位于绝缘壳体的开口处,出射栅位于绝缘壳体内腔中部,离子接收极位于绝缘壳体内腔中远离入射栅的一段,入射栅的入射孔和出射栅的出射孔同轴,离子接收极、入射栅和出射栅之间相互绝缘,绝缘壳体固定在探针支架上,电动转台用于带动探针支架绕入射栅的入射孔转动。该装置探针绕测量点旋转能够得到测量点处各方位角上的离子电流密度分布函数,并同时得出离子速度的矢量角。

    一种霍尔推力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809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23978.7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霍尔推力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属于霍尔推力器的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对霍尔推力器进行一段短时间的实际点火试验,在此过程中测量多个不同时刻的放电通道壁面轮廓,根据放电通道壁面侵蚀速率公式,反求出这一段时间的离子源参数,再根据壁面侵蚀速率公式和离子源参数外推出下一段长时间的放电通道壁面轮廓,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壁面材料,使放电通道的壁面轮廓达到预测的轮廓。采用实际点火试验与模型外推指导下的机械加工去除壁面材料交替迭代直至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壁面被侵蚀完,将试验时间和预测时间累积得到推力器的寿命。

    一种霍尔推力器用阳极磁屏一体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31391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57988.5

    申请日:2017-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H1/0031 F03H1/0081

    Abstract: 一种霍尔推力器用阳极磁屏一体化结构,由外陶瓷筒,内陶瓷筒,阳极,导磁件,绝缘陶瓷,绝缘帽,导电柱,磁源构成。通过在阳极最大直径外圆上均匀开孔,使得阳极具备均化气体的作用;通过阳极采用软磁合金材料的方式实现了导磁功能,磁源可以采用励磁线圈方式,也可以采用永磁铁方式。通过将外陶瓷筒,内陶瓷筒布置在阳极腔体内部的方式实现了霍尔推力器绝缘加速通道的建立。工作时带有高电位的阳极通过绝缘陶瓷和绝缘帽实现与其他不同电位零部件的隔离。阳极通过导电柱实现与其他部件的连接,阳极与导电柱通过电子束焊接方式实现连接。使得小尺寸霍尔推力器可以实现聚焦磁场位型,该种位型被认为是高性能霍尔推力器所普遍具备的磁场位型结构。

    一种基于HEMPT推力器的mN级推力连续可调电推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179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72893.5

    申请日:2016-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K9/80

    Abstract: 一种基于HEMPT推力器的mN级推力连续可调电推进系统及方法,包括:HEMPT推力器、电推进控制单元、比例流量贮供单元、数字化调节电源单元;电推进控制单元在星上控制指令控制下,电推进控制单元产生两组驱动控制信号,驱动控制信号1送至比例流量贮供单元,驱动控制信号2送至数字化调节电源单元;同时,电推进控制单元采集比例流量贮供单元反馈的遥测信号1和数字化调节电源单元反馈的遥测信号2,并形成遥测包送至外部星上计算机;推力器产生mN级推力连续可调推力,本发明具有系统简单可靠、重量轻、工作电压低、推力调节范围广等优点。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可实现推力连续调节,推力调节范围达到1mN~20mN,推力分辨率优于15μN。

    一种空心阴极用防金属蒸汽沉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96340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808304.6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空心阴极用防金属蒸汽沉积结构,包括触持极壳筒、第一半圆筒、第二半圆筒、第一金属条、第二金属条、安装法兰、陶瓷环;所述触持极壳筒与所述陶瓷环同轴设置,通过端面固定;陶瓷环与所述安装法兰同轴设置,通过端面固定;第一半圆筒与所述触持极壳筒同轴设置,通过端面连接;第二半圆筒与所述触持极壳筒同轴设置,通过端面固定;第一半圆筒与所述第二半圆筒相对于所述触持极壳筒,位于同一轴向位置;所述第一金属条与所述第一半圆筒同轴设置,通过端面固定;所述第二金属条与所述第一半圆筒同轴设置,通过端面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条和第二金属条相对于所述触持极壳筒,位于同一轴向位置;所述第一金属条和所述第二金属条在周向上均匀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