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探头星敏感器测量系统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3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31748.1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探头星敏感器测量系统使用方法,包括:获取来自地面的设置指令;星敏感器线路设置测量基准标志;星敏感器线路分别基于各探头拍摄的星图解算姿态向量,并通过融合星图解算融合姿态向量;星敏感器线路向姿轨控计算机输出数据;姿轨控计算机确定选定的融合基准在卫星本体系下的安装矩阵以及融合基准与各探头之间的三轴标称夹角;姿轨控计算机解算实测的融合基准与各探头之间的三轴实测夹角;姿轨控计算机分组对应比较标称夹角与实测夹角,并根据预设阈值进行判断;若存在任一组夹角数值偏差超过预设阈值,则判定融合姿态向量无效,否则输出融合姿态向量及安装矩阵。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安全性。

    航天器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9562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698004.2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预测航天器剩余寿命的数据样本;所述数据样本对应不同来源;确定每一个来源的数据样本分别对应的先验分布;确定每一种先验分布的权重系数,以根据每一种先验分布的权重系数将多种先验分布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先验分布;根据融合后的先验分布,计算后验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并根据后验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确定航天器的剩余寿命和可信范围。本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剩余寿命的预测精度,还可以预测出剩余寿命的可信范围,大大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性。

    林火检测敏感器在轨检测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429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83523.0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火检测敏感器在轨检测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预先搭建测试平台,由测试平台中的测试控制设备根据预设的转台模式控制所述三轴转台进行转动,并获取所述三轴转台的实时运动参数;根据预先建立的三轴转台运动参数与卫星在轨运动参数的定量关系,计算与所述三轴转台的实时运动参数相对应卫星在轨运动参数;将计算得到的卫星在轨运动参数发送给林火检测敏感器,以使所述林火检测敏感器基于该卫星在轨运动参数输出对所述检测目标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所述林火检测敏感器的在轨检测性能。本方案的测试平台能够在地面完成搭建,且能够实现林火检测敏感器在轨检测性能的测试。

    北斗短报文系统的故障诊断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18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01239.1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短报文系统的故障诊断处理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搭载于卫星上的火点检测系统的上位机中,火点检测系统包括火点检测器和北斗短报文系统,火点检测器与北斗短报文系统电连接,北斗短报文系统用于与外部的GEO卫星进行通讯;方法包括:每隔预设周期,获取北斗短报文系统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分别是火点检测器基于北斗短报文系统发送的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确定的;第一指令包括GEO卫星的波束状态,第二指令是基于火点检测器向北斗短报文系统发送的预设指令确定的;基于获取到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持续时间,判断北斗短报文系统是否故障以及相应故障的故障类型;若是,则基于故障的故障类型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种双臂机器人在轨装配的柔顺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8292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61575.9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间双臂机器人柔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臂机器人在轨装配的柔顺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双臂机器人当前的运动状态;将双臂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目标模型中,得到当前时刻目标物体的期望轨迹和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阻抗控制模型的控制参数;其中,目标模型是通过双机械臂的运动状态、双机械臂的操作力状态和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作为训练样本对预设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基于目标物体的期望轨迹、阻抗控制模型的控制参数以及预设的双环阻抗控制模型,得到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双机械臂的期望关节角,以作为双机械臂的控制指令,实现双臂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本发明能够提高双臂机器人在轨装配的效率和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