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984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602828.4
申请日:2014-11-0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可编码控制的开关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电磁继电器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中存储有初始设定或根据控制方命令设定的输入端编码,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方发送的包含输入端编码的开启和更改密码指令,将从控制方接收到的输入端编码与本地存储的输入端编码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则执行开启指令,同时执行更改密码指令,接收控制方发送的新输入端编码并替换本地存储的原来的输入端编码。本发明的开关控制器在每次成功开启同时都会更改输入端编码,此编码可为控制方的操作设备随机生成,具备极强的保密性。本发明通过在通信模块中设滤波器,将高速扫码输入直接滤除,防止人为在输入端高速扫码从而短时间内破获编码。
-
公开(公告)号:CN105629845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410602828.4
申请日:2014-11-0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可编码控制的开关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电磁继电器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中存储有初始设定或根据控制方命令设定的输入端编码,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方发送的包含输入端编码的开启和更改密码指令,将从控制方接收到的输入端编码与本地存储的输入端编码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则执行开启指令,同时执行更改密码指令,接收控制方发送的新输入端编码并替换本地存储的原来的输入端编码。本发明的开关控制器在每次成功开启同时都会更改输入端编码,此编码可为控制方的操作设备随机生成,具备极强的保密性。本发明通过在通信模块中设滤波器,将高速扫码输入直接滤除,防止人为在输入端高速扫码从而短时间内破获编码。
-
公开(公告)号:CN105629095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410643640.4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漏磁原理的非接触式动力系统极性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场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接收到包含磁场传感器采集的磁场瞬态变化数据的信号后,提取信号中的特征信号,并依据该特征信号判断获得对应姿控喷管电磁阀的动作特征,与弹上控制系统发出的动力系统姿控喷管电磁阀控制动作指令进行一致性比对,若采集的姿控喷管电磁阀的动作特征与弹上控制系统发出的动力系统姿控喷管电磁阀的控制动作指令比对一致,则认为系统极性正确。本发明的基于漏磁原理的非接触式动力系统极性测试装置能够有效识别对应电磁阀通电和断电过程,极性判断准确率高且不破坏测试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62909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643640.4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漏磁原理的非接触式动力系统极性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磁场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接收到包含磁场传感器采集的磁场瞬态变化数据的信号后,提取信号中的特征信号,并依据该特征信号判断获得对应姿控喷管电磁阀的动作特征,与弹上控制系统发出的动力系统姿控喷管电磁阀控制动作指令进行一致性比对,若采集的姿控喷管电磁阀的动作特征与弹上控制系统发出的动力系统姿控喷管电磁阀的控制动作指令比对一致,则认为系统极性正确。本发明的基于漏磁原理的非接触式动力系统极性测试装置能够有效识别对应电磁阀通电和断电过程,极性判断准确率高且不破坏测试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8973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95931.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系统集成交付立体测试平台,包括主体框架、供配电系统,静电释放系统,视觉识别及执行系统,惯性器件隔离系统;主体框架为三层结构,上层设置托板,托板用于布置飞行控制系统单机;中层用于布置飞行控制系统电缆网主体结构;下层用于布置测试飞行控制系统的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单机、测试设备以及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为立体测试平台供电。本发明的主体框架为三层结构,将飞行控制系统单机、飞行控制系统电缆网、部分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单机分层布置,布局清晰,便于电缆的连接、查找及更换,避免人员的误操作;有效减少电缆网测试过程中损伤的风险;有效减少了不同种类电缆交叉重叠,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9448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13099.3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高丽丽 , 陈荣鑫 , 赵一民 , 柳春旺 , 张磊 , 张顺 , 张斌 , 单红波 , 霍春景 , 吴学雷 , 刘懿敏 , 王忠 , 胡习明 , 赵焱明 , 罗小江 , 赵民 , 江思荣 , 王旭 , 赵敬民 , 杨必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机械变速箱的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节温阀和第一三通接头,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路与节温阀的第一进油口连接,节温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油路与液力机械变速箱的进油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通过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对应与液力机械变速箱的出油口、节温阀的第二进油口和散热器的进油口连接,第一油路上设有单向阀。其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能保证大功率液力机械变速箱在高低温环境下均能正常散热。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流程简单、实施容易、控制灵活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64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38659.0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磊 , 赵一民 , 柳春旺 , 高丽丽 , 王子扬 , 陈夺 , 杨欣然 , 张斌 , 张顺 , 单红波 , 李洪彪 , 赵焱明 , 王忠 , 刘懿敏 , 胡习明 , 胡文俊 , 刘宇航 , 赵民 , 江思荣 , 王旭 , 赵敬民 , 杨必武
IPC: G01M17/007 , G01M13/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机械变速器换挡操纵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测试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大功率机械变速器换挡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整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实时数据整理为对应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对应数据进行测试判断;其中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大功率机械变速器换挡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将所述实时数据整理为对应数据,将所述对应数据进行测试判断。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大功率机械变速器换挡操纵测试系统及方法,为大功率机械变速器换挡系统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039993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10322974.4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0K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力机构,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内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腔内的前端和后端各设有一与壳体外相通的气孔,所述前壳体内转动安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和后端均延伸至壳体外,所述输出轴的后端处套设有内花键型啮合套,所述啮合套与输出轴之间为花键联接,所述活塞通过位于壳体内的联动装置与啮合套连接,当活塞运动时,所述联动装置推动啮合套沿着输出轴作轴向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挂挡操作更为可靠的取力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873777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695567.3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监控平台及监控方法,合理规划地面单机与电缆网布局,采集状态显示器与中心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图像,测发控设备面板状态图像,识别当前执行的流程步骤;从模板中调取对应模板,并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一致表明当前测试状态正常,如果不一致,则报警。本发明通过电缆整理箱对原本电缆放置位置的重新排布,设置走线槽。提供了独立的走线空间,有助于测发控系统各单机、监控与操作面板的集中。本发明通过识别首字与色块长度,进行综合判断,保证了流程识别的准确性,通过流程获取对应的模板,通过于模板的匹配保证了设备状态的准确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5699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670830.8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丁万兵 , 崔小磊 , 崔宇 , 李娜 , 曹芳芳 , 何波 , 李辉 , 王冲 , 冯初彦 , 王乐其 , 刘鹏 , 吕京伟 , 韩翔宇 , 江思荣 , 孙鹏 , 张红群 , 范国梁 , 童璐 , 陈星宇
IPC: G06N5/04
Abstract: 一种面向实时专家系统并行时限推理的可复用定时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实时专家系统启动时,创建基础定时器gTimer,定时事件队列Q,定时事件管理线程tEventManager,以及给定时事件管理线程tEventManager传消息的消息队列msgQEvent;定义定时事件、定时事件队列Q和定时事件队列Q节点的数据项;每当实时专家系统中任意一个规则中的时限推理开始时,实时专家系统启动定时事件Ei,将定时事件Ei通过消息队列msgQEvent发送给定时事件管理线程tEventManager,定时事件管理线程tEventManager接到处理请求后,将定时事件Ei插入到定时事件队列Q中。本发明的方法为实时专家系统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定时器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