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478553.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生成方法,包括:S1,输入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一次潮流计算,其中,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为潮流收敛的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S2,对经过潮流运算的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的负荷进行随机调整,使其处于潮流无解状态,并生成潮流不收敛的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S3,构建以发电机出力的变化量最小的最优潮流模型;S4,根据所述最优潮流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调整,以得到一组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采用本发明,能够生成当前状态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而有效刻画电力系统当前状态以及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统运行、规划、保护和稳定分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27910.3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B7/06 , H02B13/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500kVGIS设备户内布置式变电站,包括:500kV配电装置、主变压器、22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整个变电站按平行三列式布置,该站500kVGIS设备户内布置,GIS设备户内布置,可以大大减少GIS设备日后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00kVGIS室采用排架结构。屋面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可以避免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屋面梁板结构高大支模;无需采用传统模板,节约工期成本。屋面梁采用钢梁,梁截面较钢筋混凝土截面小,可节约空间。同时,排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既提升了结构整体的刚度,又充分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4196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 C25B15/08 , F17D1/02 , F17D3/01 ,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水设备、储氢站、氢发电单元、储氧站、用氧单元、氧发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解水设备与微电网连接,所述电解水设备的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站连接,所述储氢站与所述氢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氢发电单元与微电网连接。所述复合储能系统,能在负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的电能制氧供给至有用氧需求的用氧单元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储能系统中的电解水的产物的利用率,且通过对氢发电和氧发电两条发电路径的调配,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发电方式的调节,满足用户端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4196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 C25B15/08 , F17D1/02 , F17D3/01 ,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水设备、储氢站、氢发电单元、储氧站、用氧单元、氧发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解水设备与微电网连接,所述电解水设备的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站连接,所述储氢站与所述氢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氢发电单元与微电网连接。所述复合储能系统,能在负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的电能制氧供给至有用氧需求的用氧单元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储能系统中的电解水的产物的利用率,且通过对氢发电和氧发电两条发电路径的调配,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发电方式的调节,满足用户端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27459.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洪海 , 柳春芳 , 吴立洪 , 陆志雄 , 王东 , 梁唐杰 , 唐巍 , 杜健安 , 邬彪彪 , 陈源 , 刘子威 , 宋智 , 张涵 , 曾川峰 , 李锦华 , 汤清岚 , 房佩玲 , 练振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自治的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全年的光伏发电与负荷时序数据,并利用密度聚类方法对所述光伏发电与负荷时序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配电网典型场景集合,其中,所述配电网典型场景集合包括不同季节、天气以及工作日类型下各时段光伏和负荷典型状态组合;基于区内电压控制效果、电压控制能力、调控策略代价和功率平衡合获得配电网分区指标,并根据所述分区指标建立目标函数,进而构建优化分区模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存介质。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所出现的过电压、控制复杂以及集中控制存在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732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89521.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无人机领域,公开了防电磁干扰的油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旋翼组件、舵机组件、油动发动机、点火器、飞行控制器、电子速度控制器组件、电源组件和光传输系统,光传输系统包括控制发送组件、输入测速发送模块、控制接收组件和输入测速接收模块,舵机组件、控制发送组件和输入测速接收模块分别与飞行控制器连接,控制发送组件和旋翼组件分别与电子速度控制器组件连接,输入测速发送模块和油动发动机分别与点火器连接,电源组件通过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给电子速度控制器组件、飞行控制器供电、舵机组件、光传输系统和点火器分区共地供电,能够减少电磁干扰,提高无人机飞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8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31770.8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367 , H02B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双层地网的布置方法,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土层的地貌特点及变电站的施工特点构建双层地网模型,以使双层地网模型的总接地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内;根据双层地网模型在目标土层上构建下层地网,下层地网包括下层水平接地极及下层垂直接地极;根据双层地网模型在目标土层上构建回填区;根据双层地网模型在回填区上构建上层地网,上层地网包括上层水平接地极及上层垂直接地极;根据双层地网模型,通过引上线连接下层地网及上层地网,以使下层地网与上层地网并联。本发明将地网构建与土建实施方案相结合,充分利用目标土层的地貌特点及变电站的施工特点协同土建同步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31770.8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367 , H02B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双层地网的布置方法,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土层的地貌特点及变电站的施工特点构建双层地网模型,以使双层地网模型的总接地电阻在预设电阻范围内;根据双层地网模型在目标土层上构建下层地网,下层地网包括下层水平接地极及下层垂直接地极;根据双层地网模型在目标土层上构建回填区;根据双层地网模型在回填区上构建上层地网,上层地网包括上层水平接地极及上层垂直接地极;根据双层地网模型,通过引上线连接下层地网及上层地网,以使下层地网与上层地网并联。本发明将地网构建与土建实施方案相结合,充分利用目标土层的地貌特点及变电站的施工特点协同土建同步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03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727459.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洪海 , 柳春芳 , 吴立洪 , 陆志雄 , 王东 , 梁唐杰 , 唐巍 , 杜健安 , 邬彪彪 , 陈源 , 刘子威 , 宋智 , 张涵 , 曾川峰 , 李锦华 , 汤清岚 , 房佩玲 , 练振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自治的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全年的光伏发电与负荷时序数据,并利用密度聚类方法对所述光伏发电与负荷时序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配电网典型场景集合,其中,所述配电网典型场景集合包括不同季节、天气以及工作日类型下各时段光伏和负荷典型状态组合;基于区内电压控制效果、电压控制能力、调控策略代价和功率平衡合获得配电网分区指标,并根据所述分区指标建立目标函数,进而构建优化分区模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存介质。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所出现的过电压、控制复杂以及集中控制存在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78553.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生成方法,包括:S1,输入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一次潮流计算,其中,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为潮流收敛的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S2,对经过潮流运算的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的负荷进行随机调整,使其处于潮流无解状态,并生成潮流不收敛的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S3,构建以发电机出力的变化量最小的最优潮流模型;S4,根据所述最优潮流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调整,以得到一组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采用本发明,能够生成当前状态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而有效刻画电力系统当前状态以及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统运行、规划、保护和稳定分析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