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链路物理建模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69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66401.X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与光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缆链路物理建模及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光缆链路物理建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其物理建模内容;S2:对光缆链路物理回路拓扑描述;S3:光缆链路SCL配置语言模型构建;S4:利用实际工程进行模型测试。该一种光缆链路物理建模及设计方法,所构建模型无漏项,可实现智能IED装置间的光缆回路物理拓扑关系的完整描述,模型规范性和标准化都达标,证明在数据语法格式、类型模板一致、工程实例化配置等方面均可与SCD配置文件匹配,模型一致性校验上,所构建的光缆链路模型基本满足与SCD模型文件的配置信息内容一致性,可保证工程的物理模型与逻辑模型配置文件的同源。

    基于GIM参数化模型的沟道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959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37420.4

    申请日:2025-04-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故障排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GIM参数化模型的沟道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本申请方法可以对沟道电缆的几何参数集、拓扑连接矩阵及设备空间坐标进行GIM参数化处理构建模型;基于此模型部署信号观测点获取正向和反向行波信号,并通过小波包分解与重构得到对应的能量熵特征向量;利用预设的回归映射模型确定故障距离,进而结合信号观测点位置得出故障位置;其中,本申请可以将电缆系统物理布局和故障特征量化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克服非线性特征复杂、噪声干扰显著等困难,可在复杂敷设场景中实现对沟道电缆故障位置的高精度定位。

    变电站电源系统的搭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66393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1391224.0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电源系统的搭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其中,变电站电源系统的搭建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交直流基本配置信息及项目规模数据文件;根据交直流基本配置信息及项目规模数据文件,计算直流电源系统的直流目标参数,直流目标参数包括直流负荷、蓄电池容量、充电装置模块类型、直流回路分配方式、直流电缆类型及直流断路器类型;根据直流目标参数生成直流工程成品文件;根据直流工程成品文件构建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采用本发明,可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一种35kV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新型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831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70081.6

    申请日:2022-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路连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35kV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相对应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Z字连接板,两个所述Z字连接板相对应的一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两个所述Z字连接板相对应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管母金具,两个所述管母金具的底端内壁同时套接设置有管型母线,所述管型母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带阻尼管母线封端盖,所述管母金具的顶端设置有收紧机构,所述管母金具与管型母线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合机构。该kV隔离开关与断路器的新型连接结构,能够提高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解决了设备端子间应力过大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一种配电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9670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52082.8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属于配电线路安装技术领域,包括配电装置楼、GIS出线架,以及由平行设置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组成的回路;所述C相线位于所述A相线的正上方,所述B相线位于所述C相线的正上方,所述配电装置楼上设有与所述A相线、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对应挂接的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远离所述配电装置楼的一端设有挂点,每组回路中的所述A相线、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的挂点与所述配电装置楼外墙的距离均不相等。本发明的配电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能够减少回路的横向间距,减少配电装置楼整体占地面积,且在大风天气不容易因线路交叉短路,安全性高。

    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11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546051.5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包括变电站建筑、GIS出线架,以及由平行设置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组成的回路;所述回路设置在不同高度的至少两个出线层上,所述变电站建筑外墙在每个所述出线层上设有与所述A相线、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对应挂接的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上设有挂点,每组回路中的所述B相线及所述C相线的挂点与所述变电站建筑外墙的距离不等。本发明的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能够减少回路的横向间距,减少变电站整体占地面积,且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

    一种500kV GIS设备户内布置式变电站

    公开(公告)号:CN112886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27910.3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500kVGIS设备户内布置式变电站,包括:500kV配电装置、主变压器、22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整个变电站按平行三列式布置,该站500kVGIS设备户内布置,GIS设备户内布置,可以大大减少GIS设备日后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00kVGIS室采用排架结构。屋面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可以避免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屋面梁板结构高大支模;无需采用传统模板,节约工期成本。屋面梁采用钢梁,梁截面较钢筋混凝土截面小,可节约空间。同时,排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既提升了结构整体的刚度,又充分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35kV负荷供电的配电系统及变电站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435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838064.4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35kV负荷供电的配电系统及变电站,所述系统中第一母线组分别连接各双绕组主变压器的第一高压绕组侧;第二母线组包括若干段第一母线段;各第一母线段与各双绕组主变压器的第一低压绕组侧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母线段为35kV母线,进而确保主变35kV侧容量足够大,满足了35kV大负荷的用电需求。第一高压绕组侧的电源直接取自第一母线组的供电电源,提高了主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效率;通过双绕组主变压器组代替常规设计中的三绕组主变压器,减少了变电站内110kV配电装置规模,另外双绕组主变压器组的外形尺寸较小,进而节省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减少了维护成本。

    一种挂网试运行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6438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18078.3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挂网试运行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区域、第二设备区域、第三设备区域和第一变压单元;整个挂网试运行系统仅通过第一设备区域与外部电网系统连接,使第一设备区域作为整个挂网试运行系统的唯一高压电源,从而使本挂网试运行系统与电网系统进行隔离,即便第一设备区域、第二设备区域或第三设备区域发生严重的电力故障,也可通过切断第一设备区域与外部电网系统的连接使本挂网试运行系统与外部电网系统断连,避免对外部电网系统造成影响;此外,通过设置多个具有不同电压等级的第一设备区域、第二设备区域和第三设备区域满足不同的挂网设备的挂网试运行需求,并且将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区域进行整合,使不同的挂网设备可实现集中化管理。

    变电站电源系统的搭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66393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91224.0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电源系统的搭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其中,变电站电源系统的搭建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交直流基本配置信息及项目规模数据文件;根据交直流基本配置信息及项目规模数据文件,计算直流电源系统的直流目标参数,直流目标参数包括直流负荷、蓄电池容量、充电装置模块类型、直流回路分配方式、直流电缆类型及直流断路器类型;根据直流目标参数生成直流工程成品文件;根据直流工程成品文件构建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采用本发明,可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