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9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37420.4
申请日:2025-04-09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 G01R31/11 , G06F18/27 , G06F18/10 , G06F18/2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故障排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GIM参数化模型的沟道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本申请方法可以对沟道电缆的几何参数集、拓扑连接矩阵及设备空间坐标进行GIM参数化处理构建模型;基于此模型部署信号观测点获取正向和反向行波信号,并通过小波包分解与重构得到对应的能量熵特征向量;利用预设的回归映射模型确定故障距离,进而结合信号观测点位置得出故障位置;其中,本申请可以将电缆系统物理布局和故障特征量化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克服非线性特征复杂、噪声干扰显著等困难,可在复杂敷设场景中实现对沟道电缆故障位置的高精度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5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838064.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35kV负荷供电的配电系统及变电站,所述系统中第一母线组分别连接各双绕组主变压器的第一高压绕组侧;第二母线组包括若干段第一母线段;各第一母线段与各双绕组主变压器的第一低压绕组侧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母线段为35kV母线,进而确保主变35kV侧容量足够大,满足了35kV大负荷的用电需求。第一高压绕组侧的电源直接取自第一母线组的供电电源,提高了主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效率;通过双绕组主变压器组代替常规设计中的三绕组主变压器,减少了变电站内110kV配电装置规模,另外双绕组主变压器组的外形尺寸较小,进而节省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减少了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354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41915.1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分布式能源接入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中,在储能设备在非电价低谷时段放电时,判断储能设备当前可用电量按当前放电功率能否持续到电价低谷时段,如果能,则控制发电设备维持当前的发电功率;如果不能,则上调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以使储能设备放电的时长大于当前时刻到电价低谷开始的时长。如此,能合理利用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的电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发电设备调整发电功率的次数和幅度,实现合理调控,有效避免上调发电功率后出现过剩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8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19711.8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其包括巡检机器人、环境监测传感器、终端控制模块、网络传输模块以及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通过网络传输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巡检机器人与环境监测传感器均与终端控制模块电连接;巡检机器人用于获取电力设备的仪表数据;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获取电力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参数;所述终端控制模块用于将监测的环境参数和仪表数据进行解析并上传给远程监控中心。本发明变电站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环境及电力设备指针仪表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保证了其安全平稳有效运行,解决了当前变电站监控系统难以交互且基本运维仍需人工干预等问题,实现了无人值守。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89544.2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变电站铁搭的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放置铁塔的铁塔平台,还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第一放坡面、第二放坡面、第三放坡面和第四放坡面,所述第一放坡面、第二放坡面、第三放坡面和第四放坡面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第一放坡面上的顶部连接有铁塔平台,第一放坡面的坡率为1:1,第二放坡面、第三放坡面和第四放坡面的坡率均为1:0.5。在边坡上设置坡率为1:1的第一放坡面、坡率为1:05的第二放坡面、第三放坡面和第四放坡面,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放坡面、第二放坡面、第三放坡面和第四放坡面通过设置特定的坡率能够明显地增强边坡的强度,使得铁塔平台具有稳定的安全系统,达到必要的安全等级,以牢靠的结构为铁搭提供稳定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8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310919711.8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其包括巡检机器人、环境监测传感器、终端控制模块、网络传输模块以及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通过网络传输模块与终端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巡检机器人与环境监测传感器均与终端控制模块电连接;巡检机器人用于获取电力设备的仪表数据;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获取电力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参数;所述终端控制模块用于将监测的环境参数和仪表数据进行解析并上传给远程监控中心。本发明变电站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环境及电力设备指针仪表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保证了其安全平稳有效运行,解决了当前变电站监控系统难以交互且基本运维仍需人工干预等问题,实现了无人值守。
-
公开(公告)号:CN11685942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48954.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边坡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解算单元、数据中心、北斗监测站和北斗基准站;北斗基准站用于与卫星通讯获取第一卫星定位,北斗监测站用于获取第二卫星定位;解算单元用于采集北斗基准站的真实位置以及第一卫星定位,计算北斗基准站的定位误差,并根据定位误差纠正第二卫星定位,得到北斗监测站的准确定位。北斗基准站和北斗监测站分别获取第一卫星定位和第二卫星定位,解算单元通过数据中心获取北斗基准站的真实位置,解算得到定位偏差得到准确的定位,不仅能够有效削弱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还能消除对流层和电离层折射误差的影响,极大地提高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4196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 C25B15/08 , F17D1/02 , F17D3/01 ,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水设备、储氢站、氢发电单元、储氧站、用氧单元、氧发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解水设备与微电网连接,所述电解水设备的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站连接,所述储氢站与所述氢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氢发电单元与微电网连接。所述复合储能系统,能在负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的电能制氧供给至有用氧需求的用氧单元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储能系统中的电解水的产物的利用率,且通过对氢发电和氧发电两条发电路径的调配,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发电方式的调节,满足用户端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41915.1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分布式能源接入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中,在储能设备在非电价低谷时段放电时,判断储能设备当前可用电量按当前放电功率能否持续到电价低谷时段,如果能,则控制发电设备维持当前的发电功率;如果不能,则上调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以使储能设备放电的时长大于当前时刻到电价低谷开始的时长。如此,能合理利用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的电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发电设备调整发电功率的次数和幅度,实现合理调控,有效避免上调发电功率后出现过剩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4196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 C25B15/08 , F17D1/02 , F17D3/01 ,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水设备、储氢站、氢发电单元、储氧站、用氧单元、氧发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解水设备与微电网连接,所述电解水设备的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站连接,所述储氢站与所述氢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氢发电单元与微电网连接。所述复合储能系统,能在负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的电能制氧供给至有用氧需求的用氧单元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储能系统中的电解水的产物的利用率,且通过对氢发电和氧发电两条发电路径的调配,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发电方式的调节,满足用户端的用电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