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00354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41915.1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分布式能源接入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中,在储能设备在非电价低谷时段放电时,判断储能设备当前可用电量按当前放电功率能否持续到电价低谷时段,如果能,则控制发电设备维持当前的发电功率;如果不能,则上调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以使储能设备放电的时长大于当前时刻到电价低谷开始的时长。如此,能合理利用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的电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发电设备调整发电功率的次数和幅度,实现合理调控,有效避免上调发电功率后出现过剩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6521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691616.9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H04Q9/00 , H04N7/18 , G06Q50/06 , G06T17/05 , G06T19/20 , G06F16/27 , G06F16/29 , G06F16/248 , G06F3/04817 , G06F3/04845 , G16Y10/35 , G16Y20/00 , G16Y20/10 , G16Y20/20 , G16Y20/40 , G16Y40/10 , G16Y40/50 , G16Y4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设备挂网试运行基地数字孪生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基地的各种数据,包括周边环境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基地点云数据;数字孪生模块,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建模单元和数字孪生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采集的各种数据,包括对基地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形成3DMAX精细化模型数据;建模单元用于构建BIM模型和新设备模型;数字孪生单元用于形成基地三维数字化模型;个性化操作模块,包括地图标注单元和视点导航单元;该系统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准确度,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基地的各种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478553.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生成方法,包括:S1,输入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一次潮流计算,其中,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为潮流收敛的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S2,对经过潮流运算的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的负荷进行随机调整,使其处于潮流无解状态,并生成潮流不收敛的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S3,构建以发电机出力的变化量最小的最优潮流模型;S4,根据所述最优潮流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调整,以得到一组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采用本发明,能够生成当前状态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而有效刻画电力系统当前状态以及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统运行、规划、保护和稳定分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0753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468329.4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G06F15/163 , G06F9/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基带控制板块架构,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控制中心系统。基于开放平台,用数字化手段解决电力数据安全可靠传输的问题,具有数字化、IT化与智能化等特征,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可通过软硬件解耦、集成移动边缘计算、与智慧型室内分布系统结合,赋能更广泛的电力系统及其它垂直行业应用,有助于降低网络建设与运维成本,提升产业联合创新能力,打造更蓬勃的产业生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4196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 C25B15/08 , F17D1/02 , F17D3/01 ,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水设备、储氢站、氢发电单元、储氧站、用氧单元、氧发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解水设备与微电网连接,所述电解水设备的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站连接,所述储氢站与所述氢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氢发电单元与微电网连接。所述复合储能系统,能在负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的电能制氧供给至有用氧需求的用氧单元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储能系统中的电解水的产物的利用率,且通过对氢发电和氧发电两条发电路径的调配,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发电方式的调节,满足用户端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41915.1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分布式能源接入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中,在储能设备在非电价低谷时段放电时,判断储能设备当前可用电量按当前放电功率能否持续到电价低谷时段,如果能,则控制发电设备维持当前的发电功率;如果不能,则上调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以使储能设备放电的时长大于当前时刻到电价低谷开始的时长。如此,能合理利用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的电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发电设备调整发电功率的次数和幅度,实现合理调控,有效避免上调发电功率后出现过剩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41964.5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38 , C25B1/04 , C25B9/65 , C25B15/02 , C25B15/08 , F17D1/02 , F17D3/01 ,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复合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水设备、储氢站、氢发电单元、储氧站、用氧单元、氧发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电解水设备与微电网连接,所述电解水设备的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站连接,所述储氢站与所述氢发电单元连接,所述氢发电单元与微电网连接。所述复合储能系统,能在负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的电能制氧供给至有用氧需求的用氧单元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储能系统中的电解水的产物的利用率,且通过对氢发电和氧发电两条发电路径的调配,能够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发电方式的调节,满足用户端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3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47119.3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能储存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的电能储存系统。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的电能储存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模块、超级电容器模块、锂电池模块、光伏发电功率获取模块、负载侧额定功率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光伏发电模块对负载侧进行供电,实现了节能的效果,并且针对光伏发电模块不同的功率提供不同的供电策略,保证锂电池一直以额定功率进行输出,保证对于负载侧的稳定供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753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68329.4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G06F15/163 , G06F9/4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基带控制板块架构及其控制方法、电力数据传输系统,涉及电力系统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控制中心系统。基于开放平台,用数字化手段解决电力数据安全可靠传输的问题,具有数字化、IT化与智能化等特征,可满足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可通过软硬件解耦、集成移动边缘计算、与智慧型室内分布系统结合,赋能更广泛的电力系统及其它垂直行业应用,有助于降低网络建设与运维成本,提升产业联合创新能力,打造更蓬勃的产业生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1884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04266.9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事故油池和沉沙调节池的支护装置,包括包围于基坑四周的围板、连接于所述围板之间的围檩组件和斜撑组件,所述围板包括多面板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多面板两侧的连接折块,所述多面板通过所述连接折块与相邻的所述围板连接,所述连接折块上至少包括2个突出部,相邻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突出部能够卡入相邻所述围板的凹陷部内,所述多面板两侧还设有第一抵接面、折弯部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围成插接间隙,所述第二抵接面能够插入相邻所述围板的插接间隙中。采用本发明,能够进行侧向的距离调节,调节灵活度高,而且能够调节垂直度、修正形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