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4987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683485.8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预制柱及预制梁,其中,预制柱与预制梁的一端相连并于连接处形成节点区域;预制柱被节点区域分割为上层柱体及下层柱体,上层柱体及下层柱体在节点区域通过预埋于预制柱内的纵向加强钢相连,预制柱内预埋有柱体纵向钢筋且柱体纵向钢筋在节点区域处连续;预制梁与预制柱相连的一端预埋有梁端加强钢;纵向加强钢与梁端加强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节点具有等同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实现了“强节点,弱构件”、“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抗震概念设计,还可减少施工工序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579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181336.8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 H02J9/02 , H04L12/26 , H04L12/9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00 , H02J9/02 , H04L43/0852 , H04L43/50 , H04L49/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基于延时可测交换机的母线电压采样选择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线路保护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本发明的延时可测交换机接收两套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的电压采样数据,两套主变高压侧间隔合并单元分别级联接收电压采样数据,线路间隔合并单元级联接收两套电压采样数据,选择其中一套,与采集的电流采样数据合并,传输至网络分析仪及故障录波装置,发送电压电流采样数据的组网端口与级联接收电压采样数据的组网端口相同。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延时可测交换机,组网端口复用,减少了光纤接口和光纤的数量,降低了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发热和功耗,提高变电站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可应用于110kV电压智能变电站。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78553.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生成方法,包括:S1,输入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一次潮流计算,其中,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为潮流收敛的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S2,对经过潮流运算的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的负荷进行随机调整,使其处于潮流无解状态,并生成潮流不收敛的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S3,构建以发电机出力的变化量最小的最优潮流模型;S4,根据所述最优潮流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调整,以得到一组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采用本发明,能够生成当前状态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而有效刻画电力系统当前状态以及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统运行、规划、保护和稳定分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30233.0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魔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BIM应用到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电网设计阶段,对变电站进行BIM建模,利用BIM三维建模和碰撞检查和管线优化;步骤(2)、在电网施工阶段,结合GIS地理信息以及根据无人机摄影采集地理地形数据,与变电站BIM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对施工方案进行纠正;步骤(3)、在运维阶段,将变电站BIM模型数据与智慧工地的智能化传感器数据进行结合,实现BIM可视化智慧变电站。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57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1181336.8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 H02J9/02 , H04L12/26 , H04L12/9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基于延时可测交换机的母线电压采样选择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线路保护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本发明的延时可测交换机接收两套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的电压采样数据,两套主变高压侧间隔合并单元分别级联接收电压采样数据,线路间隔合并单元级联接收两套电压采样数据,选择其中一套,与采集的电流采样数据合并,传输至网络分析仪及故障录波装置,发送电压电流采样数据的组网端口与级联接收电压采样数据的组网端口相同。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延时可测交换机,组网端口复用,减少了光纤接口和光纤的数量,降低了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发热和功耗,提高变电站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可应用于110kV电压智能变电站。
-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66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0430233.0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魔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BIM应用到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电网设计阶段,对变电站进行BIM建模,利用BIM三维建模和碰撞检查和管线优化;步骤(2)、在电网施工阶段,结合GIS地理信息以及根据无人机摄影采集地理地形数据,与变电站BIM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对施工方案进行纠正;步骤(3)、在运维阶段,将变电站BIM模型数据与智慧工地的智能化传感器数据进行结合,实现BIM可视化智慧变电站。
-
公开(公告)号:CN11031856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528212.X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3座楼布置式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布置在变电站站址中部,所述配电装置楼的北侧设置有110kV GIS配电装置室,所述配电装置楼的南侧设置有220kV GIS配电装置室;所述配电装置楼的东侧设置有警传室,所述110kV GIS配电装置室的东侧设置有巡维中心,所述220kV GIS配电装置室的东侧、且所述警传室的南侧设置有消防水池和水泵房;所述配电装置楼的西侧设置消防车道,所述配电装置楼的东侧,与警传室之间也设置有消防车道。该变电站方案的户外构支架布置在屋面,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有效节省占地。GIS由户外改为户内布置,大大减少了GIS设备日后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478553.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生成方法,包括:S1,输入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一次潮流计算,其中,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为潮流收敛的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S2,对经过潮流运算的所述电力系统基准运行方式的负荷进行随机调整,使其处于潮流无解状态,并生成潮流不收敛的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S3,构建以发电机出力的变化量最小的最优潮流模型;S4,根据所述最优潮流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新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调整,以得到一组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采用本发明,能够生成当前状态潮流收敛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而有效刻画电力系统当前状态以及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统运行、规划、保护和稳定分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27910.3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B7/06 , H02B13/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500kVGIS设备户内布置式变电站,包括:500kV配电装置、主变压器、22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整个变电站按平行三列式布置,该站500kVGIS设备户内布置,GIS设备户内布置,可以大大减少GIS设备日后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00kVGIS室采用排架结构。屋面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可以避免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屋面梁板结构高大支模;无需采用传统模板,节约工期成本。屋面梁采用钢梁,梁截面较钢筋混凝土截面小,可节约空间。同时,排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既提升了结构整体的刚度,又充分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1856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528212.X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3座楼布置式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布置在变电站站址中部,所述配电装置楼的北侧设置有110kV GIS配电装置室,所述配电装置楼的南侧设置有220kV GIS配电装置室;所述配电装置楼的东侧设置有警传室,所述110kV GIS配电装置室的东侧设置有巡维中心,所述220kV GIS配电装置室的东侧、且所述警传室的南侧设置有消防水池和水泵房;所述配电装置楼的西侧设置消防车道,所述配电装置楼的东侧,与警传室之间也设置有消防车道。该变电站方案的户外构支架布置在屋面,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有效节省占地。GIS由户外改为户内布置,大大减少了GIS设备日后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