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0697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49146.1
申请日:2010-08-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铁路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随着黄土隧道开挖断面的加大、埋深的变浅以及地层的变差,其施工难度及风险也逐步变大。本发明包括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一次支护、二次支护、二次衬砌,隧道的拱部下依次设置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一次支护、二次支护、二次衬砌;所述的二次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本发明在有效保证特大断面新黄土隧道小角度特浅埋下穿铁路段施工安全的同时,其施工工序简单,开挖工作面大,便于大型机械作业,隧道施工进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02444089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01447.1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风区预制构件拼装式防风明洞及其接头拼装连接方法。采用拼接预制构件的明洞结构,连接缝是薄弱环节,受力复杂。本发明将防风明洞沿纵向分隔成长2m或3m的环形构件,每一环形构件分隔成拱顶块、2块拱腰块和2块边墙块,共5块进行预制;采用埋入式后浇混凝土刚性连接方式将边墙预制构件连接到基础纵梁上;采用后浇混凝土刚性连接方式将拱部预制构件连接到拱脚预制构件上;采用螺栓夹板式连接方式将拱脚预制构件连接到边墙预制构件上;每个单元内各环之间采用榫槽连接。本发明在受力条件不同的位置选用有针对性的连接方式对明洞的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拼接式明洞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满足了接缝的刚度要求,连接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244408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210001447.1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风区预制构件拼装式防风明洞及其接头拼装连接方法。采用拼接预制构件的明洞结构,连接缝是薄弱环节,受力复杂。本发明将防风明洞沿纵向分隔成长2m或3m的环形构件,每一环形构件分隔成拱顶块、2块拱腰块和2块边墙块,共5块进行预制;采用埋入式后浇混凝土刚性连接方式将边墙预制构件连接到基础纵梁上;采用后浇混凝土刚性连接方式将拱部预制构件连接到拱脚预制构件上;采用螺栓夹板式连接方式将拱脚预制构件连接到边墙预制构件上;每个单元内各环之间采用榫槽连接。本发明在受力条件不同的位置选用有针对性的连接方式对明洞的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拼接式明洞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满足了接缝的刚度要求,连接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190697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48504.7
申请日:2010-08-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较大变形甚至塌方事故,当前,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已成功应用预留核心土短台阶法解决开挖面积140m2的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以及采用CRD法解决埋深25m、开挖面积120m2的新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随着黄土隧道开挖断面的进一步加大,其施工难度及风险也逐步变大。本发明包括初期支护、拱墙二次衬砌、仰拱,沿隧道拱部的轮廓线设置有小导管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与拱墙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本发明在有效保证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其施工工序简单,开挖空间大,便于大型机械作业,隧道施工进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01619656A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710018926.3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支护方法,其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通过施工工艺、配合比、喷射工艺系统合理温度、抗冻和早强等添加剂合理掺量及岩面的粘接强度等的改进,确保了冻土隧道的施工安全,保证了青藏铁路的顺利建设,验证了湿喷混凝土支护在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中是可行的,并取得了巨大突破。本发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在冻土岩石上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向喷混凝土中掺加1.8kg/m 3 聚丙烯纤维,防冻剂掺量为1.8%,在3%-5%的掺量范围内,加热液体速凝剂使水泥净浆温度保持在10℃,水泥∶骨料=1∶3.4,水泥用量在470~500kg/m 3 之间,喷射混凝土砂率为60%,喷射混凝土水灰比为0.47。
-
公开(公告)号:CN201407053Y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20033267.5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掘进机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的支护和防水结构。目前国内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城市,地铁区间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对周边环境、相邻地表与地下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施工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干扰较大,机械化程度较低,用隧道掘进机施工可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与之配套的隧道支护结构及防水形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隧道断面为圆形,由与隧道围岩相结合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层构成复合式衬砌拱墙,其两者之间设置有防水板。本实用新型的断面为圆形,可以为隧道掘进机刀盘设计及隧道掘进机施工创造条件,隧道底部采用仰拱预制块,可以为洞内施工运输提供铺设轨道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201241712Y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20030045.3
申请日:2008-08-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隧道初期支护结构领域,涉及大变形地层隧道初期支护结构。隧道等地下工程通过地应力状态复杂的软岩破碎带地段,隧道开挖后,由于应力释放而发生碎胀变形,容易发生大变形,其特点是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持续时间很长,围岩大面积挤出侵入限界,支护开裂或破损很严重,甚至失稳造成坍塌事故,处理难度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采用双层支护,刚柔相济,分别由双层喷射混凝土、系统注浆锚管、钢筋网、钢架、锁脚锚索等部分组成。本结构有效抑制初期过大变形避免塌方,同时充分释放围岩应力,避免永久结构长期受力过大,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7829025U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721178439.9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马伟斌 , 林传年 , 马荣田 , 郭小雄 , 谢君泰 , 林本涛 , 马志富 , 焦齐柱 , 杨国柱 , 吕刚 , 马超锋 , 霍建勋 , 付兵先 , 安哲立 , 赵鹏 , 王志伟 , 常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粘式止水带,其包括止水区,并在止水区的与相应的混凝土对应的一面或者止水区的上下两面上设置有自粘胶层,并在自粘胶层的外表面上设置隔离层,该止水带与混凝土连接紧密,止水效果好,在所述止水区横向外侧设置延伸区,所述延伸区构造为波峰和波谷沿着横向延伸的波纹板。
-
公开(公告)号:CN203271767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20284033.4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掘进机洞内基础结构。隧道掘进机需要在洞内完成始发、接收及步进等,以保证掘进机能够在不拆解的情况下连续施工。本实用新型包括洞室内设置掘进机始发段和接收段基础结构;始发段基础结构设有弧形底面,两侧预埋掘进机走行导轨;接收段基础结构设有弧形底面或平底导坑:弧形底面结构在二次衬砌仰拱内侧设混凝土垫层并预埋导轨;平底导坑结构在二次衬砌仰拱内侧设中央纵向拉通的导坑。本实用新型在尽量小的洞室空间内完成了掘进机洞内施工,结构受力合理,经济适用,有效缓解了隧道掘进机在阶段性始发和接收时对洞室端墙立面所产生的冲击和扰动,有利于掘进机的精确始发和接收定位,也有利于隧道结构整体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02440766U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20001960.6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堑段排水明洞渡槽。大风区为尽量减小对线路运营的影响,局部段落设置了较长的路堑,路堑地段的地表洪水无法导排,容易淹及轨道和列车。本实用新型设置沿道路方向的明洞,其曲墙为仰拱封闭结构;明洞的上方设置与道路方向垂直的渡槽;明洞与渡槽之间为浆砌片石回填,渡槽的断面形式为梯形,由渡槽钢筋混凝土底板和两侧倾斜的渡槽混凝土侧墙组成;渡槽每隔10m设置变形缝。本实用新型以封闭的明洞形式下穿通过排水构筑物——渡槽,在最大限度减小排水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对线路运营安全的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地对路堑地段的地表洪水进行导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