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33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86208.4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康炜 , 肖望成 , 陈频志 , 齐刚宪 , 宁未华 , 蔡维刚 , 魏亮道 , 林定学 , 王小民 , 张剑 , 郑嘉兴 , 何业勇 , 赵飞 , 刘绍 , 张景利 , 任李林 , 王辉 , 唐小龙 , 王旭阳 , 卜东平 , 许德利 , 张亮 , 徐晶 , 郑雷 , 曹庆彬 , 郑好佩
IPC: E01D21/00 , E01D2/04 , E01D10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梁滑移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滑移轨道,分别用于与两个桥梁墩柱连接;两个连接框架,分别用于与两个侧模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连接框架上连接有多个滑动轮;升降单元,设置于桥梁墩柱和连接框架之间,用于驱动连接框架升降以使滑动轮滚动连接于滑移轨道上行走单元,设置于滑移轨道上,且行走单元与连接框架连接,用于驱动连接框架沿滑移轨道的设置方向移动;位于滑移轨道下方的两根加强索,加强索上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与滑移轨道连接,且加强索两端均连接有固定索,固定索远离加强索一端用于与桥梁墩柱连接;本申请具有在完成现浇梁安全滑移的前提下降低滑移施工的成本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344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124640.3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向式隧道风机架设装置。隧道通风大多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风机悬挂于拱顶或通过预埋件悬挂于侧壁,安装检修复杂,存在掉落风险。本发明于隧道内轮廓与限界轮廓线之间设置纵向成列的槽型钢立柱,底端固定于衬砌底面的底部固定钢板上;槽型钢立柱自上而下固定有若干水平横向的工字钢横梁,另一端端部固定于衬砌侧面的侧面固定钢板上;纵向相邻的槽型钢立柱之间固定有水平纵向的工字钢横梁;射流风机固定于水平横向的工字钢横梁上,中心轴线与隧道中心轴线平行。本发明将设置风机处隧道断面适当扩大,然后采用型钢制做落地式风机基础平台,在侧向与混凝土内预埋钢板焊接,以此来保证风机营运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22348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91423.2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内预制电缆管及预制排水管结构。现有隧道工程中,排水沟纵向截面一般呈矩形,其外侧设置有截面积较小的电缆槽,排水沟和电缆槽均为混凝土材料,用量较大,且发生破损需要维修时无法灵活调换。本发明于隧道衬砌拱脚内侧、仰拱填充外侧横向并排设置预制电缆管和预制排水管;预制排水管外侧管壁设置有排水孔,隧道围岩内设置有导水管,导水管插入排水孔中;预制排水管的管径大于预制电缆管,预制排水管位于预制电缆管外侧。本发明将传统矩形水沟电缆槽变为圆形预制管结构,采用的预制管造价明显低于水沟电缆槽混凝土用量,节约成本;预制管直接敷设,省去了施工沟壁混凝土、预制盖板等工作,大大方便了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109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159719.X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隧道隔离的永久封堵斜井结构。斜井是临时工程,支护措施相对比较弱,易产生坍塌现象,地下水渗漏无法导出。本发明通过加强斜井底部衬砌做为永久结构,沿斜井通道设置斜井井身拦石墙和两道封堵墙;第一道封堵墙墙体的上坡脚挖设有横井向水沟,接入墙体底部挖设的纵井向水沟,再接入墙体下坡坡脚挖设的横井向流水槽,沿第一道封堵墙下坡一侧设置的纵井向流水槽,穿过第二道封堵墙,接入斜井入隧口上坡挖设的横井向的流水槽中,并通过该处的纵井向排水管接入隧道内的侧沟,最终排出。本发明既能将斜井与隧道安全隔离,又能将斜井内的水正常排泄,保证斜井井底结构安全,排水畅通,不会对隧道本身造成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35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147386.9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剑
IPC: E21F17/103 , E21F5/00 , E21F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双向并行的隧道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需要一种开启方便、同时又能防爆隔烟的隔断设施。本发明于两隧道间联络通道的两端、联络通道本身衬砌的里端设置加强内衬,加强内衬里端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门框墙,钢筋混凝土门框墙上设置有预埋钢制门框,预埋钢制门框上安装有防爆门;钢筋混凝土门框墙上方横置有加强配筋暗梁,加强配筋暗梁上方至加强内衬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灌注的顶部空洞封堵;钢筋混凝土门框墙底部设置有小人字坡砂浆层。本发明开启方便,能在两隧道间防爆隔烟,施工简单、检修方便、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267813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182184.9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落石钢筋混凝土明洞结构。山区内一般山坡陡峭、场地狭窄,不具备接长隧道洞门设置防落石结构的条件,受洞口工程条件的限制,桥台进洞或桥隧相邻现象较为常见,常用洞门结构不能适用。本发明设置外罩在桥梁本体结构上方拱形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底端通过桩顶纵梁设置在桩基础上;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两侧的拱部和边墙位置设置有多个通风采光孔,外部设置有橡胶防护层。本发明能够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洞内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耐久性能好,后期运营维护工作量小,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35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47386.9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剑
IPC: E21F17/103 , E21F5/00 , E21F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双向并行的隧道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需要一种开启方便、同时又能防爆隔烟的隔断设施。本发明于两隧道间联络通道的两端、联络通道本身衬砌的里端设置加强内衬,加强内衬里端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门框墙,钢筋混凝土门框墙上设置有预埋钢制门框,预埋钢制门框上安装有防爆门;钢筋混凝土门框墙上方横置有加强配筋暗梁,加强配筋暗梁上方至加强内衬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灌注的顶部空洞封堵;钢筋混凝土门框墙底部设置有小人字坡砂浆层。本发明开启方便,能在两隧道间防爆隔烟,施工简单、检修方便、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0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86206.5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肖望成 , 齐刚宪 , 王小民 , 蔡维刚 , 康炜 , 林定学 , 魏亮道 , 张剑 , 宁未华 , 何业勇 , 陈频志 , 刘绍 , 郑嘉兴 , 任李林 , 赵飞 , 唐小龙 , 张景利 , 卜东平 , 王辉 , 张亮 , 王旭阳 , 郑雷 , 许德利 , 曹庆彬 , 徐晶 , 郑好佩
IPC: E01D21/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狭窄山谷高铁车站桥现浇梁横移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该现浇站台梁横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临时支撑平台上固定安装导轨,在导轨上安装滑块,滑块通过钢丝绳与横向千斤顶连接,通过调节机构使钢丝绳随时保持张紧状态;步骤2、通过竖向千斤顶将现浇梁转移至滑块上;步骤3、通过导轨前端的横向千斤顶对滑块进行拉拽,通过导轨后端的横向千斤顶对滑块进行牵制;步骤4、当现浇梁到达安装位置后,通过竖向千斤顶将现浇梁转移至安装支座上。从而大幅精简了操作步骤,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现浇梁横移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2587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520299.1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区隧道半明半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明洞部分和暗洞部分,暗洞部分施做于山坡自然坡面以下,明洞部分位于山坡自然坡面以上漏空部分,在暗洞部分外侧;明洞部分包括钢格栅混凝土护拱和其外侧的大边墙,钢格栅混凝土护拱上方、大边墙内侧回填有C20混凝土,回填C20混凝土上方自下向上依次施做有防水层、土石层和粘土隔水层;明洞部分和暗洞部分的衬砌结构呈整体构造,钢格栅混凝土护拱覆盖于明洞部分的衬砌结构外,衬砌外侧拱墙底部与大边墙底部连接。本发明适用于傍山浅埋、局部漏空的隧道工程,通过明暗结合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步序,有效解决了半明半暗地形条件下设置隧道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1915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74335.6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进出洞接口处理结构及其方法,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内进行盾构始发与接收会存在一定的工程风险,自盾构隧道的内轮廓起环周向外,于管片衬砌和基坑内衬范围内构建后浇外包环梁,代替传统的内置环梁结构。本发明为了尽量少的扰动进出洞接口处及周边,尽量少的拆除接口处已拼装的管片,采用设置“外包环梁”的形式,充分发挥既有拼装管片以及背后注浆的承载和密封能力,利用已经平衡稳定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外包环梁”,辅助进一步的收口及接口密封处理,确保盾构进出洞处的结构安全与防水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