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洞实验的磁浮列车轨道梁梁柱及桥梁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76499.0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洞实验的磁浮列车轨道梁梁柱,所述梁柱的横截面沿轴线对称,梁柱的横截面呈中部向外凸出、两端向内收缩的扁平水滴状,且中部与两端通过平滑的弧线连接形成流线型结构,梁柱的横截面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端头均呈圆弧状,且第一端的端头圆弧半径大于第二端的端头圆弧半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洞实验的桥梁,包括轨道梁本体和上述的梁柱,所述轨道梁本体设于所述梁柱上。本发明可以减小实验中高速列车轨道梁梁柱侧面和尾部的漩涡的影响,降低梁柱尾涡产生的气动噪声,从而提高实验精度。

    一种用于风洞实验的磁浮列车轨道梁及风洞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0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76501.4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洞实验的磁浮列车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所述轨道梁本体的内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将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两端连通并形成供气流流过的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磁浮列车轨道梁进行风洞实验的方法,包括放置磁浮列车模型、在轨道梁本体上布设传感器、在导流腔布设传感器、在磁浮列车模型内布设测试仪器、开启风洞风机等步骤。本发明可以大幅减小实验中轨道梁前沿产生的扰流,不会影响列车周围的流场,同时减小列车头部到轨道梁前沿的长度,以减小附面层的厚度,缩减轨道梁悬臂,大幅减小抖动,以提高实验测量精度。

    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舱、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2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17650.0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设备舱、轨道车辆及控制方法,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轨道车辆的设备舱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设备,外壳中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进出气口,外壳中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进出气口。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设备舱时,车辆运行时,轨道车辆的设备舱的前端为高压区,后端为低压区,由于外壳中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进出气口,外壳中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进出气口,气体可以由第一进出气口进入,流经轨道车辆的设备舱后由第二进出气口流出,气流从正压区流至负压区,能够实现自然对流,不但满足轨道车辆的设备舱内设备的通风需求,还能显著降低车辆气动阻力。

    车辆动态密封指数确定方法、装置、介质、设备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729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25204.0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动态密封指数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动态密封指数确定方法、装置、介质、设备及车辆。其中,车辆动态密封指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实车测试过程中各个测点的车内实时压力;计算在实车测试区间段内各个测点的车内压力变化率均值;从动态密封指数数据库内查找出与车内压力变化率均值最大值相匹配的动态密封指数,作为车辆动态密封指数确定值;其中,动态密封指数数据库内存储有不同动态密封指数下各个测点的车内压力变化率;匹配查找的动态密封指数,其对应的各个测点中的车内压力变化率最大值与车内压力变化率均值最大值之间的误差在设定范围内。本发明能够相对准确地确定车辆动态密封指数,从而保障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一种动车组头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917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60181.5

    申请日:2017-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车组头型设计方法,可快速得到满足给定约束投条件和气动设计指标的头型,通过结合三维外形参数化设计法、气动反设计法、CFD数值计算方法、全局优化算法和模型试验相结合,提出了全新的动车组头型设计方法,利用该设计方法,在给定约束条件之后,可以快速的设计出气动性能与美学效果俱佳的动车组新头型。

    组合式相变储能车载空调系统及智能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18357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791854.5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492 B60H1/00007 B60H1/0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载空调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组合式相变储能车载空调系统及智能控制方法,制冷时气体先经过空调装置降温后,再与相变储能装置进行热交换,相变储能装置继续放热或回收部分冷量;制热时气体先经过相变储能装置吸热后再进入空调装置;相变储能装置吸收空调装置输出的多余的冷量或热量,然后在需要时释放给循环气体,在保证车厢内温度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空调装置的输出功率,节约电能;根据车厢内的氧气含量引入适量的外界新风,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根据新风的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大量引入新风,以便减小空调的输出功率,同时也能为相变储能装置充能,还不影响车厢内温度的稳定性。

    用于轨道车辆的升力翼以及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0374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06490.2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升力翼,包括支撑部,安装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本体,安装在支撑部的顶部,本体在纵向竖直面内的剖面被构造成底部为直线型、且向上凸起的大致平凸翼型形状,本体的底部靠近车头的一侧与车顶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车尾的一侧与车顶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阻风翼,相互面对地安装在本体的顶部在横向方向上靠近两端的位置,每个阻风翼被构造成厚度由中部沿纵向方向逐渐向两端减小的薄板,使得在轨道车辆行进过程中,气流沿本体的顶面,在两个阻风翼之间流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