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温差冷热水混合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3867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197957.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温差冷热水混合器,包括主管路和旁管路,在主管路外侧设置有围绕主管路的环状引流段,环状引流段和主管路之间设置有喷管,旁管路与环状引流段相连通。本发明中冷热水经过混合器后可以在主管路出口处较短的距离内就获得较好的温度均匀性,可以满足下游设备对温度均匀性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温度控制与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可以通过旁管路工质通过喷管进入主管路中旋转流动避免冷热工质的剧烈掺混,能够大大降低对设备与管路的交叉热应力。本发明首先通过环状引流结构缓冲,其次通过均布在主管路的喷嘴使得掺混工质旋转流动,能够大大降低掺混的剧烈程度,将系统压力波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涉核维修的专用吊装转运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90797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81004.4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组合式涉核维修的专用吊装转运工具,包括:吊装箱体、转运筒段、中间筒段和接收筒段。吊装箱体内置吊装机,吊装机通过吊装绳吊装起降需要出舱转运的涉核设备、部件和管路附件;转运筒段、中间筒段、接收筒段由屏蔽材料制造,转运筒段、中间筒段及接收筒段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相邻筒段端面打开,用于建立维修吊装通道;接收筒段设置筒段舱门,用于接收涉核设备、部件和管路附件。本发明技术方案,在船用核动力装置堆舱内涉核设备、部件、管路附件等需要出舱维修或更换时,提供接收、吊装、转运用工具,在减少维修作业空间占有率的同时,确保放射性物质有效包容,使船用核动力装置涉核维修出舱流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与船体共形的大流量循环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43498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1458213.X

    申请日:2022-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船体共形的大流量循环水系统,其包括取水管隧、连接管道、海水滤器、大功率循环水泵、循环水管系、汽轮发电机组冷凝器;取水管隧采用3m×3m的方管,安设在船体上,与船体共形,其具有取水口,在取水口处设有海生物防治装置;连接管道有两根,其一端与取水管隧连接,另一端通过大功率循环水泵与汽轮发电机组冷凝器连接;汽轮发电机组冷凝器通过循环水管将循环水排入大海中。本发明采用直径为3m的海水管道与船体共形,在满足所需循环水流量的前提下,避免了大直径管路在船体中的安装难度,降低了管路运维费用,同时提高了船舶生命力。

    一种船用核动力安全海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526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953447.5

    申请日:2022-08-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船用核动力安全海水系统,其供水组件的顶端分别连接于能动进水组件、应急进水组件;设备冷却水换热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能动进水组件的顶端、应急进水组件的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下部的能动排水组件、上部的应急排水组件;余热排出换热组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能动进水组件的顶端、应急进水组件的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下部的能动排水组件、上部的应急排水组件,通过由能动进水组件或应急进水组件中流进的海水对余热排出换热组件进行冷却处理,并通过能动排水组件或者应急排水组件将水排出。该装置可以全面覆盖船用核动力装置正常运行、需要余热导出或发生全部电源丧失事故等工况时的舱室内主要设备需导出热量的需求。

    一种核动力热力系统多工况多目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21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49954.1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一种核动力热力系统多工况多目标优化方法,涉及动力优化领域。核动力热力系统多工况多目标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核动力热力系统的设备模型;根据各个设备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耦合搭建系统模型,使用系统模型完成额定工况及指定工况下热力系统的稳态计算得到热力系统的系统效率、重量和体积;开展单一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不同热工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热力系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优化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在系统模型中嵌套优化算法,开展多目标优化分析获得优化变量的相对优解。核动力热力系统多工况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在理论上证明核动力热力系统优化的可行性,为核动力热力系统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导依据。

    一种多环路反应堆非核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4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98990.5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环路反应堆非核模拟实验系统,其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环路,每个环路包括热水环路系统、压力安全系统、电控箱;热水环路系统包括主环路、停机冷却子系统;主环路用于机动性调节工作温度,模拟反应堆快速升降热负荷过程,机动性调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进口温度;停机冷却子系统用于带出主环路余热,直至热水环路系统温度降至冷态;压力安全系统用于补充压力或降低压力,确保热水环路系统的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之内;电控箱用于控制热水环路系统、压力安全系统的阀门开启与关闭,以及开度。本发明能模拟反应堆快速升降热负荷的过程,机动性调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进口温度,使之满足试验需求。

    一种推进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80698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30307.X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动力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进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以轴系传动效率为重点,兼顾提高轴系校中质量、改善振动特性为目标开展多目标综合优化分析,能够降低轴系功耗,同时兼顾提高轴系校中质量、改善振动特性;通过建立推力轴承摩擦功耗、径向轴承摩擦功耗、密封摩擦功耗以及转轴摩擦功耗的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高效地计算推进系统的传动效率;通过采用有限差法和数学归纳,使得摩擦功耗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且能有效降低摩擦功耗的计算时间。

    一种海上平台废树脂排放装置及废树脂排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7314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228538.2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海上平台废树脂排放装置及废树脂排放方法,其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净化离子交换器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管的中部;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管上靠近其中一端的位置处;第二连接管的另外一端连接于第三排放管道;第一排放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净化离子交换器的上部、第二排放管道的顶部,第二排放管道的底部连接于第三排放管道的一端,第三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排放管道的顶部,第四排放管道的底部连接于第五排放管道的一端,第五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六排放管道的底部,第六排放管道的顶部延伸至水线以上的岸基处。该装置及方法便于海上发电平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53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74721.7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包括冷却剂管路、蒸汽发生器、主泵、反应堆、水冷系统和空冷系统;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热源通道和主泵串联在冷却剂管路上并形成回路,冷却剂管路穿过反应堆,通过冷却剂管路内的冷却剂将反应堆的堆芯热量排出;所述水冷系统的出口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凝水管路连通,水冷系统的入口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蒸汽管路连通;所述空冷系统的出口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凝水管路连通,空冷系统的入口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蒸汽管路连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兼顾空冷长期冷却和水冷快速冷却的优势,根据实际排热需要对空冷系统和水冷系统的蒸汽流量进行调节,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度。

    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5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98278.6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热管、主换热器、热管换热器、余热排出换热器和储水箱,热管的一端位于反应堆堆芯内,热管的另一端位于热管换热器,热管的中部与主换热器连接,热管换热器内冷却水通道通过管道与余热排出换热器连接,余热排出换热器放置于储水箱的水中,储水箱的箱体可向外散热,当主换热器工作时,热管的冷凝段位于主换热器内;当主换热器不工作时,热管的冷凝段位于热管换热器内。本发明公开的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即使发生全部电源丧失事故后,不依赖外部电源和人员干预,可实现堆芯余热的顺利导出,从而维持堆芯内的温度和压力在正常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