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29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1642332.0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1M8/04537 , H01M8/04858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场驱动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压采集系统及应用方法,属于生物能源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卡、磁铁、高压脉冲发生器、高压脉冲正/负极板;其中,信号采集卡,通过阴/阳极导线连接至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阳极导电接触点;阴/阳极导线环绕在磁铁上,通过磁场的作用提高电子传递效率;高压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电压,通过高压脉冲正/负极板之间的放电作用使MFC内的质子可以快速通过质子交换膜,提高质子交换效率,使阳极的有机物降解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氧还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232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42319.5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电磁阀包括阀体、阀杆、球体,阀体内设有阀腔;阀腔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阀杆包括滑动杆与驱动杆;滑动杆滑动设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滑动杆内设有流道,流道一端与进液口相通,另一端设有球窝开口;球体与球窝开口相对,设于出液口与球窝开口之间,球窝开口的形状与球体外形相匹配;驱动杆一端套装有弹簧,另一端套装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弹簧共同带动驱动杆,使球窝开口与球体贴合或分离;本发明中的电磁阀在关闭时,通过向电磁线圈接入变频率的脉动交流电,让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方向进行快速往复式切换,使阀杆在关闭过程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去除球窝开口与球体之间的污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0729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42332.0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1M8/04537 , H01M8/04858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场驱动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压采集系统及应用方法,属于生物能源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卡、磁铁、高压脉冲发生器、高压脉冲正/负极板;其中,信号采集卡,通过阴/阳极导线连接至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阳极导电接触点;阴/阳极导线环绕在磁铁上,通过磁场的作用提高电子传递效率;高压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电压,通过高压脉冲正/负极板之间的放电作用使MFC内的质子可以快速通过质子交换膜,提高质子交换效率,使阳极的有机物降解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氧还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05996.9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电化学分析装置及其分析方法,属于微生物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化学分析装置,该装置在电解池腔体的一侧设置了空气阴极,同时还包含对电极、参比电极,可以在微生物电极三电极分析模式和两电极维护模式间自由转换,通过三电极模式实现微生物电极信号准确测定,通过两电极模式满足微生物电极长期维护需求,克服了传统微生物电池结构无法同时满足两种需求的缺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化学的测试分析方法,通过将本发明公开的微生物电化学分析装置与电化学工作站进行连接,实现微生物电极稳态极化曲线测定以及微生物电极电阻分布分析,解决了微生物电极性能准确表征和高效分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5479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84808.9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65B1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烟机组在线扭矩监测和控制系统,属于卷烟机运行监测领域。该系统包括扭矩测量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滑环、信号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扭矩测量模块安装在卷烟机主传动输出轴上,监测主传动输出轴上的扭矩变化;信号调理模块将扭矩测量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调理滤波和放大;信号采集模块接受信号调理模块输出的信号完成高速采集;数据处理模块将采集的信号转换为扭矩实时显示,并实现扭矩的动态监测,卷烟机运行状态的动态匹配,并对扭矩超限等情况进行故障预警、判断分析并与卷烟机主控PLC系统通信实现设备的保护。本发明能够实时保护设备的安全,降低故障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83142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28585.3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油水处理装置,该油水处理装置包括除渣模块(1)、体积可调的隔油模块(2)和过滤模块(3),所述除渣模块的第一出水口(12)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进水口(21)连通,所述过滤模块的第三进水口(31)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出水口(22)连通,所述除渣模块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进水口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所述过滤模块的第三进水口与所述隔油模块的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连接。本发明采用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对于不同的流量需求,只需要调整隔油模块的大小,适应性好,采用封闭设计,避免了臭气的逸散。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58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382386.6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碰撞测试假人头颈部检测装置,包括头部与颈部,所述头部与颈部连接,头部上设置有三维加速度传感器3,三维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头部的质心位置;所述颈部设置于躯干上,颈部上设置有六维力矩传感器7;所述六维力矩传感器靠近躯干与颈部的连接处设置。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GB 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国成年男性人口95百分位的头部质量、尺寸及颈部相应部位的测试装置,符合中国人体特点,并内置相应的传感器,首次为机器人碰撞安全测试提供标准化测试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加工性好、成本较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0863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390045.9
申请日:2015-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60P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蜂车,包括底盘、驾驶室和设置在驾驶室后方的车体,所述车体内设有生活区和既能用于养蜂人日常生活又能用于放置蜂箱的可变区。本发明的养蜂车,配套设施齐全,不仅能同时满足养蜂、旅居、产销的需求,提高养蜂人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养蜂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可变区的空间利用率高,既可作为生活区也能作为养蜂区,有利于缩短车体长度,增加养蜂车行驶安全性;另外,车体内采用蜂箱滑动装置和升降装置,大大降低了蜂箱装卸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136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293139.X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波中值近红外光谱去噪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对光谱信号进行小波变换,从而得到各层的小波系数;步骤2,根据设定的上阈值和下阈值对近红外光谱进行小波阈值去噪;步骤3,将经过去噪后的小波系数根据小波逆变换进行重构;步骤4,对重构后的光谱进行极值中值滤波,从而得到去噪后的光谱。本发明结合了小波变换的层内相关性,可以更好的保留信号点的小波系数;改进的极值中值滤波,可以有效的保留极值点的光谱信号,滤除极值点的脉冲噪声。经过上述处理,可以提高光谱的信噪比,提高模型的稳健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34963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77489.8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B25J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安全防护系统,属于机器人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该安全防护系统由语音提示装置、安装于机器人摆臂末端执行器上的融合型传感器、覆盖在机器人摆臂末端执行器上的灵敏皮肤及信号传递线路组成;所述融合型传感器由六维力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组成;所述视觉传感器用于对人脸、人手和目标物进行发现和识别;所述六维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三个力分量和三个力矩分量,通过力信息帮助机器人调整交互操作时的接触力;所述灵敏皮肤采用主动红外接近传感器,并以环状的形式覆盖在末端执行器上。本发明以融合型传感器为基础建立安全防护系统,可以全面、彻底地保证人-机交互操作时人的安全性,同时又兼具语音提示功能,工程实用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