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01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26064.6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光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子计数通信自适应接收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半波片、偏振分束器、四分之一波片、角反射器、分束器、面阵探测器和单光子探测器;方法包括:入射光依次穿过半波片、偏振分束器、四分之一波片到达角反射器,被反射后再次穿过四分之一波片进入偏振分束器,被反射后进入分束器;分束器将入射光分为两路,面阵探测器测量一路光的出射能量,调整半波片和四分之一波片的旋转角度调整入射光的出射能量直至预设阈值;接着单光子探测器测量另一路光的出射能量,再次调整半波片和四分之一波片使出射能量保持在正常通信的水平。本发明可以扩大光强的动态范围上限、实现实时检测和精细控制、提升通信端机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3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65620.8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备偏振态补偿功能的量子通信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波片组同时补偿单模光纤及动态跟踪系统偏振退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斯托克斯参量对偏振光进行表示,并使用穆勒矩阵表达量子通信系统及单模光纤对偏振态产生的扰动,通过波片组补偿后,使的整个光学链路的所有光学元件组合产生的穆勒矩阵为单位矩阵,再通过矩阵的运算得到相应的波片组补偿矩阵,计算出波片组中每个波片需要旋转的角度,完成波片组对量子通信系统偏振态扰动的动态补偿。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确保了量子光之间的绝对同轴度,同时在系统光学元件发生退化后,可以更新波片补偿角度达到偏振保持的功能,从而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3902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187649.X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长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的偏振补偿方法。该装置基于偏振编码的量子编码模块、二向色镜、后光路、波片、发射端望远镜、接收端望远镜、半波片及量子解码模块组成的多波长分时工作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通过在发射终端旋转两块波片补偿退化的圆偏光,并通过在接收终端补偿旋转相位匹配的半波片补偿线偏光的基矢角偏差实现系统偏振态的补偿。两块波片的旋转角度将通过装载前测量各器件和系统的传输矩阵以及波片的相位延迟,并基于穆勒‑斯托克斯演算规则计算获取。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谱段宽,器件容易获取,可以应用到多波长分时工作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偏振态保持设计及偏振敏感空间光通信光学系统设计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77839.3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间激光遥感光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使用锥透镜组在库德光路中合并准直光束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两组锥透镜组、一个额外的反射镜组和一个使用中空反射镜组的库德光路。该方法通过两组锥透镜组对一束光路的空间状态进行调制,将另一束光束通过额外的反射镜折转;借助使用中空反射镜的库德光路,使得两路准直光束在同一光路中传播,两束光路互不干扰,且在出射后仍能实现光路的有效分离。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在库德光路中实现了无法通过传统方法合束的准直光束的传播,从而拓展了库德光路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推动空间激光遥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717748.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光电系统激光发散角的测量装置及其装调方法,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平面镜、分光组件和光束分析组件,其中,平面镜设置于主动光电系统的一侧;分光组件设置于主动光电系统中的扩束系统和激光发射组件之间;光束分析组件设置于分光组件的反光侧,包括镜头和光束分析仪,激光发射组件发射的激光经过扩束系统准直后,经过平面镜沿原路返回,经过扩束系统缩束后被分光组件反射并进入光束分析仪,光束分析仪根据光斑大小计算激光发散角。本发明的主动光电系统激光发散角的测量装置,基于待测光学系统自身具备的光学特性,不需要大口径长焦距的平行光管,有利于在外场环境进行发散角测量,能够降低设备需求和成本,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3558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11410.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踪扫描式的激光发散角测量装置及方法。该发明利用分光镜(Beam Splitter)将信标光发射光纤与信号光接收光纤等距离的放置于其两侧,组成一个能够同时发射信标和接收信号光的模块,将该模块放置于平行光管焦面处与平行光管共同组成检测系统;被测系统具备跟踪功能,利用平行光管产生平行信标光,被测系统跟踪信标光后发射信号光,信号光经过平行光管会聚后被收发模块接收光纤接收。通过改变跟踪点来完成信号光的扫描,根据扫描的功率或单光子计数来拟合信号光的光斑形状,通过计算束腰大小来计算信号光的发散角。本发明测试方法简单,通过被测系统的跟踪功能来实现激光发散角的测量,该发明在测量极弱信号光的发散角时具备一定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39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265620.8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备偏振态补偿功能的量子通信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波片组同时补偿单模光纤及动态跟踪系统偏振退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斯托克斯参量对偏振光进行表示,并使用穆勒矩阵表达量子通信系统及单模光纤对偏振态产生的扰动,通过波片组补偿后,使的整个光学链路的所有光学元件组合产生的穆勒矩阵为单位矩阵,再通过矩阵的运算得到相应的波片组补偿矩阵,计算出波片组中每个波片需要旋转的角度,完成波片组对量子通信系统偏振态扰动的动态补偿。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确保了量子光之间的绝对同轴度,同时在系统光学元件发生退化后,可以更新波片补偿角度达到偏振保持的功能,从而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06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717748.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光电系统激光发散角的测量装置及其装调方法,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平面镜、分光组件和光束分析组件,其中,平面镜设置于主动光电系统的一侧;分光组件设置于主动光电系统中的扩束系统和激光发射组件之间;光束分析组件设置于分光组件的反光侧,包括镜头和光束分析仪,激光发射组件发射的激光经过扩束系统准直后,经过平面镜沿原路返回,经过扩束系统缩束后被分光组件反射并进入光束分析仪,光束分析仪根据光斑大小计算激光发散角。本发明的主动光电系统激光发散角的测量装置,基于待测光学系统自身具备的光学特性,不需要大口径长焦距的平行光管,有利于在外场环境进行发散角测量,能够降低设备需求和成本,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1147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351699.2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分光棱镜和角锥棱镜实现偏振退化的方法及装置,该发明利用角锥棱镜的内表面全反射功能,入射面六个区域进入角锥棱镜后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不同,造成不同区域的偏振入射光经过角锥棱镜反射后的偏振态不同,从而导致出射光的偏振度发生退化,即出射光退化成部分偏振光;同时利用了分光棱镜的分光及合束的功能,采用两个角锥棱镜分别对透过和反射光束自准退偏,两束自准光再经过分光棱镜合束出射,组合成一个固定收发一体的偏振光束退偏模块。该发明操作过程简单,光路搭建方便,同时对入射光波长没有要求,对复色光也可实现偏振退化,所需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5657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11118.4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G02B7/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精密调整45度反射镜安装角度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电子自准值仪检测45度反射镜的角度,首先借助电子自准值仪将光路的基准转移到平面镜,再将45度反射镜和平面镜的组合光路检测45度反射镜的安装角度,以实时调节45度反射镜安装方向。此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高精度,实时性的优势,能够在装调过程中保证光学组件的安装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