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944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922946.3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受激拉曼散射的激光模式转换动态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种子源模块、功率放大模块、输出模块和控制模块,种子源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输出模块按顺序依次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种子源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输出模块连接。种子源模块包括信号种子光、拉曼种子光及波分复用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受激拉曼散射的激光模式转换动态控制系统不依赖于任何额外的模式转换器件就可实现激光模式转换,结构更为简洁,系统搭建成本更低;其次,该控制系统对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强度响应灵敏,在一个较低的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强度下就可以实现激光模式转换,能量利用率高,该激光模式转换动态控制系统可用于任意激光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119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811277827.1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工质组合式喷雾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支撑装置;至少两个雾化喷嘴,按照预设排列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至少两个雾化喷嘴用于将与各自对应的冷却工质雾化后喷射,雾化后的所述冷却工质在待散热的介质表面形成的雾化区域重叠,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雾化喷嘴中有至少两个雾化喷嘴所对应的冷却工质不相同。所述冷却装置可选择的冷却工质种类多,实现了在多冷却工质选择条件下对介质进行高效、均匀的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0936113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811512561.4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增益组件及激光器,包括泵浦源以及在所述泵浦源的作用下提高激光光束能量的增益管,所述增益管内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增益管包括增益直管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增益直管两端的两个管状端帽,第一流体通道贯穿所述增益直管和两个所述管状端帽,且所述管状端帽呈凸台状,所述增益直管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密封管,所述第一密封管与所述增益直管之间相互分离以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及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以使所述增益直管外侧与所述增益直管内侧的温度趋于一致。通过上述设置,以在采用上述激光增益组件及激光器进行传输激光时,可有效提高激
-
公开(公告)号:CN1085944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810086159.8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nventor: 严雄伟 , 王振国 , 郑建刚 , 蒋新颖 , 李敏 , 田晓琳 , 张雄军 , 张君 , 龙蛟 , 李明中 , 邓颖 , 康民强 , 张帆 , 向祥军 , 李剑彬 , 董一方 , 朱启华 , 粟敬钦 , 郑奎兴 , 彭志涛
IPC: G02B2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延迟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光输入面和光输出面,所述主体设为棱柱状,其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1个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面及2个侧面,其中1个侧面为垂直面,位于其一开口内的垂直面作为光输入面,位于另一开口内的垂直面作为光输出面,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调节便捷的特点,通过改变信号光与光输入面之间的夹角,调节内全反射的次数,从而改变信号光在主体内部传输的光路长度,实现延迟时间的调节且调节量大,同时,采用内全反射实现光延迟,通过在光输入面和光输出面镀增透膜、采用低吸收系数材料来降低系统损耗,实现信号光的高透过率,降低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5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38204.2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凑化光谱合成装置,涉及激光技术领域。紧凑化光谱合成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单元、第一双色镜和第一反射镜;第一双色镜与第一反射镜相互平行;第一双色镜背向激光发射单元的表面设有第一光学薄膜,第一光学薄膜允许激光子束自第一双色镜内部透射而出,以及反射经第一反射镜反射的激光子束,第一反射镜用于将自第一双色镜内部透射而出的激光子束反射至另一个激光子束透射而出的位置处,以使激光子束合束。通过第一双色镜和第一反射镜可以将两个及以上数量的激光子束合为一束激光,无需更多数量的光学镜片,结构更加紧凑,显著减小了光谱合成装置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379409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344061.6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束质量光谱合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沿光路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维光纤光源阵列、补偿光栅Ⅰ、补偿光栅Ⅱ、合束光栅Ⅰ和合束光栅Ⅱ;其中,一维光纤光源阵列由多个不同波长的光纤光源组成,各光纤光源发射的光束指向平行。本发明提供的高光束质量光谱合束装置通过对合成子束进行色散补偿,提高合成光束的光束质量,本发明公开的装置具有实现高功率、优质光束质量输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9618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24041.5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2B6/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级联结构光栅的光纤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包括在光纤本体上刻写至少两组波长相等的倾斜光栅;将刻写有至少两组倾斜光栅的光纤本体退火;对退火后刻写有至少两组倾斜光栅的光纤本体封装。通过在光纤本体上刻写至少两组倾斜光栅,且至少两组倾斜光栅的波长相同,再通过退火、封装得到具有级联结构光栅的光纤,波长相同的至少两组倾斜光栅刻写时,每组倾斜光栅的刻写时间缩短,每一组倾斜光栅的透射损耗减小,最终整组倾斜光栅的光谱等于一个现有标准的单级光栅,这样就减小了单位面积对光纤本体的刻写损耗,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承载能力,使制得的具有级联结构光栅的光纤具备万瓦应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99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354813.0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合束分束器,属于激光器技术领域,所述光纤合束分束器采用型结构,其在应用效果上是将根输入光纤中的激光合成后分配到根输出光纤中,等效于使用个型结构光纤合束器,其中,为输入光纤数量,为输出光纤数量,其光学结构为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了根输入光纤组成的光纤束横截面上外圈相比内圈能容纳更多光纤数量的特点,使相比于型结构光纤合束器,光纤的等效拉锥比得以降低,本发明既有助于减少激光器中光学器件的数量,简化激光器的布局、排线和集成,又有助于激光器小型化和轻量化,同时,采用型结构,能够降低光纤的拉锥比例,有效提升合成效率,减少热负载,抑制温升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10376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239458.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H01S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放大的自发辐射和抑制寄生振荡装置及方法,它包括用于产生输出主激光的管状激光增益区,在所述管状激光增益区的内壁或者外壁或者内外壁上制作有光学超表面,所述光学超表面能够对角向放大的自发辐射(ASE)光引入一定的倾斜相位,等效改变角向ASE光入射到所述管状激光增益区壁面的入射角,从而破坏角向ASE光在所述管状激光增益区内的全内反射条件,避免管状激光增益区产生角向寄生振荡。本发明通过在管状激光增益区的内壁或者外壁上制作光学超表面将显著降低ASE光线对管状激光增益区储能的消耗,同时避免了管状激光增益区产生角向的寄生振荡,显著提高管状增益单元的储能能力,对高效率激光器具有极大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978707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96090.9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致波导结构激光器及激光放大器,涉及激光技术领域,热致波导结构激光器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激光器、耦合透镜组和谐振腔,谐振腔内设置有晶体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和泵浦激光器设置在耦合透镜组的一侧,谐振腔设置在耦合透镜组的另一侧;耦合透镜组用于将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与泵浦激光器发射的泵浦光耦合至晶体光纤;半导体激光器用于照射晶体光纤,以使晶体光纤形成热致波导结构。这样利用晶体光纤的热光效应,通过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晶体光纤使晶体光纤形成热致波导结构,实现了对晶体光纤导波模式的选择与控制;与优化谐振腔方式的激光器相比,简化了晶体光纤激光器的结构,提高了晶体光纤激光器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