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刻写方法、光栅刻写装置、光纤及光纤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1079451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1230766.8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栅刻写方法、光栅刻写装置、光纤及光纤激光器,涉及光纤制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激光器模型中指定模式的光束的光功率与光纤光栅的纤芯中的指定介质掺杂直径的对应关系,确定使模型中指定模式的光束光功率为零的指定介质掺杂直径范围;从该直径范围中选取第一直径,将以纤芯的横截面的圆心为圆点、直径为第一直径的圆作为光敏提升区域,其他纤芯区域作为补偿区域;基于不同掺杂浓度分别对光敏提升区域和补偿区域进行指定介质掺杂,对指定介质掺杂后的光纤进行光栅刻写。通过设定光敏提升区域对纤芯进行非均匀介质掺杂,可以抑制高阶模在激光器中的起振,从而抑制高阶模振荡引起的光束质量退化和效率降低。

    一种光纤及激光切割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99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61369.0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及激光切割机。光纤包括:合束光纤;分光元件,所述分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合束光纤内,所述分光元件与所述合束光纤一体成型,所述合束光纤内传输的合束光的光束中心经所述分光元件的分光面,且所述分光面与所述合束光的传输方向不垂直。由于分光元件和合束光纤是一体成型进行的制造,且合束光纤内传输的合束光的光束中心还经分光元件的分光面,分光面还与合束光的传输方向不垂直,故在测量合束光的光强时,无需设置额外的分光元件,仅通过合束光纤内的分光元件便可以进行分光测量,降低了测量时光路的复杂度,从而可以降低对合束后的最大光强进行测量时的误差,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激光增益结构及激光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7869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512527.7

    申请日:2018-12-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增益结构及激光器,所述激光增益结构包括用于在泵浦源的作用下提高光束能量的增益管,所述增益管内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所述增益管外侧包裹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与所述增益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及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用于通过冷却介质,以使所述增益管外侧与所述增益管内侧的温度趋于一致;所述增益管外侧还包裹有用于使光束发生全反射的反光面。本实施例所述激光增益结构用于提高激光能量时,能够使得激光光束在传播过程中的衍射损耗更小,增益管冷却效果好,储能更高,从而能够实现更高能量的输出。

    基于管状激光增益介质散热的喷雾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14932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93703.2

    申请日:2018-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管状激光增益介质散热的喷雾冷却系统,属于激光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管状激光增益介质、内冷却装置和外冷却装置,所述内冷却装置设于所述管状激光增益介质的内表面,所述外冷却装置设于所述管状激光增益介质的外表面;所述内冷却装置用于通过产生喷雾对所述管状激光增益介质的内表面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所述管状激光增益介质进行散热;所述外冷却装置用于通过产生喷雾对所述管状激光增益介质的外表面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所述管状激光增益介质进行散热。进而有效提高了对管状激光增益介质的散热效率。

    一种纤芯的定位方法及光纤熔接的纤芯对位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76356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48104.6

    申请日:2016-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55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纤芯的定位方法及光纤熔接的纤芯对位校准方法,涉及光纤熔接领域,纤芯的定位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光纤的图像的灰度分布曲线,获得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灰度值最低点和第二部分内的第二灰度值最低点,根据所述第一灰度值最低点与所述第一灰度值最高点确定光纤的第一焦斑边缘,根据所述第二灰度值最低点与所述第二灰度值最高点确定光纤的第二焦斑边缘,根据所述光纤的第一焦斑边缘和第二焦斑边缘确定光纤的纤芯区域,根据所述纤芯区域确定第一纤芯边缘和第二纤芯边缘,将所述第一纤芯边缘和第二纤芯边缘之间的区域作为纤芯,将所述第一纤芯边缘和第二纤芯边缘之间的宽度范围的中间点作为纤芯中心。

    热致波导结构激光器及激光放大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87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196090.9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致波导结构激光器及激光放大器,涉及激光技术领域,热致波导结构激光器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激光器、耦合透镜组和谐振腔,谐振腔内设置有晶体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和泵浦激光器设置在耦合透镜组的一侧,谐振腔设置在耦合透镜组的另一侧;耦合透镜组用于将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与泵浦激光器发射的泵浦光耦合至晶体光纤;半导体激光器用于照射晶体光纤,以使晶体光纤形成热致波导结构。这样利用晶体光纤的热光效应,通过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晶体光纤使晶体光纤形成热致波导结构,实现了对晶体光纤导波模式的选择与控制;与优化谐振腔方式的激光器相比,简化了晶体光纤激光器的结构,提高了晶体光纤激光器的可靠性。

    光斑形状转换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67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710588163.X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斑形状转换装置及系统,涉及激光光斑形状转换领域。所述光斑形状转换装置包括激光器、双包层光纤和反射罩,所述激光器和所述双包层光纤耦合,所述双包层光纤的中间设置有包层光剥离器,所述包层光剥离器的外侧设置有反射罩,由所述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经所述双包层光纤进入所述包层光剥离器,进入所述包层光剥离器的激光部分以不同的角度发散到自由空间中,其中,以不同角度入射到所述反射罩上的激光经所述反射罩反射收集形成面光源,未发散到自由空间中的激光通过所述包层光剥离器并经所述双包层光纤出射。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系统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实现功率损耗小且输出稳定的全光纤结构。

    一种光学元件夹具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4030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367767.6

    申请日:2018-04-23

    Abstract: 一种光学元件夹具,用于夹持不同厚度、大小的光学元件,其包括夹具主体和夹持装置,夹具主体设有开口,夹持装置包括绕开口设置的固定件和活动件,固定件与开口之间还设有用于承托光学元件的卡边,活动件可活动地安装于夹具本体,活动件能相对于固定件运动从而形成尺寸可调节的夹持腔。本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卡边和夹持腔配合夹持光学元件,能够适用于大部分形状的光学元件,尤其是常见的方形或圆形的光学元件,而且可夹持不同大小和厚度的元件,保证元件通光区域不被污染。

    一种熔接光纤的处理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9411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768365.8

    申请日:2016-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5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接光纤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熔接后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属于激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分别在第一原光纤段的表面和第二原光纤段的表面涂覆第一涂覆胶;在第一裸光纤段、熔接点及第二裸光纤段的表面涂覆第二涂覆胶,其中,第一涂覆胶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包层的折射率,且第二涂覆胶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包层的折射率。相比于现有的处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剥除第一光纤的原涂覆层断口与第二光纤的原涂覆层断口处的漏光,防止第一光纤的原涂覆层断口处和第二光纤的原涂覆层断口处形成热沉积,有效地提高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熔接点的功率负载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