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比热容测试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3220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09612.4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比热容测试方法与装置,采用热损标定和加热均温测试来测定动力电池的比热容;通过热损标定获得动力电池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保持温控箱的腔体恒定温度不变,薄膜加热器给所述动力电池加热一段时间,随后停止加热,使所述动力电池自行散热均温一预设时间直至动力电池温度均匀并获得平均温升,根据所述温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所述动力电池的热损,基于能量守恒计算其比热容。本发明动力电池的比热容测试装置简单、测量时间短、测试结果准确,成本低、易操作,可测试不同工况温度下的动力电池比热容。

    一种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与比热测定方法和测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20953.9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与比热测定方法与装置,装置包括温控箱、放置在温控箱内的电池组、用于升温的加热组件、以及用于测量电池组的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本发明通过对待测电池侧面加热和侧面均匀热防护使进入电池的热流处于较高水平的恒定值,将热损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恒定值,并依据电池外表面的瞬态温升特性求得圆柱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进行无损原位测量,可用于测量不同温度工况条件下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值,测试时间短,精度高、容易实现、成本低。

    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流道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6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86661.9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流道,能够显著提升气液两相流在流道内的流速,从而使得大量产生的气体不至滞留在流道内,进而使得氢气或氧气的制备效率明显提高,具有连续的直槽部和弧槽部,弧槽部的过流截面小于直槽部的过流面积,气液两相流在流经弧槽部时,过流面积先减小后增加,从而使得气液两相流的流速骤增。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双向调温及热失控防扩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852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710178143.5

    申请日:2017-03-23

    Abstract: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双向调温及热失控防扩散装置,在方块状导热基体上卧式/立式间隔开设若干个电池安装通孔和流体通孔,每个电池安装通孔内紧套一个柱形电池;电池轴向和流体通孔轴向相互垂直或平行,导热基体上设有进口汇流槽和出口汇流槽与流体通孔连通,对应流体通孔两端,在导热基体相对两侧外表面上分别覆盖一块平板式的密封盖板,并在安装了盖板的导热基体立侧、靠近导热基体底侧位置开设进口汇流槽进口和出口汇流槽出口;换热器连通进口汇流槽进口和出口汇流槽出口,形成导热流体循环换热通道;本装置解决现有的热管理装置换热能力不足、电池温度不均匀、装置结构复杂、并易与电路互相干涉等问题,并能够避免热失控向周围电池扩散的风险。

    一种测量圆柱电池轴向导热系数与比热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7895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1180603.6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圆柱电池轴向导热系数与比热的方法:选取同型号圆柱电池若干,等分为上下两组;两组圆柱电池相对放置,待测圆柱电池位于中心,剩余圆柱电池均匀分布在四周,圆柱电池间设有膜式加热器,所述上/下待测圆柱电池的正负极端面或端面边缘分别贴敷热电偶;用套筒将圆柱电池固定后用绝热壳体进行包裹,并从套筒中引出膜式加热器和热电偶的连接线,分别与直流电源和数据采集仪相连接;温控箱设定初始温度,将绝热壳体包裹的圆柱电池在温控箱中静置一段时间后,通过膜式加热器给圆柱电池加热,并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仪;计算上待测圆柱电池和下待测圆柱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并取平均值作为平均导热系数和平均比热。

    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71217.8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影响参数下测量电池的过电位与温熵系数;获取不同影响参数对应的电池产热率;基于不同影响参数对应的电池产热率拟合获取关于温度、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的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功率计算电池放电倍率,并结合即时温度和即时放电深度,且带入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计算获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上述基于内阻测试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采用统计学混合水平全阵列正交实验并进行响应曲面法拟合获取连续可导的三阶拟合函数,提升了电池内阻与产热率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适用性,可以准确估算动态工况下电池瞬态产热率。

    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5324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71229.0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工况因素下测量电池的过电位与温熵系数;获取不同工况因素对应的电池产热率;基于不同工况因素对应的电池产热率拟合获取关于温度、充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的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的实时功率计算电池充放电倍率,并结合即时温度和即时放电深度,且带入三阶瞬态产热率模型计算获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上述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的测算方法,采用拟合获取连续可导的三阶拟合函数,大大提升了产热率模型的拟合精度和在线适用性,测量费用较低、工作量较小并能够在车辆行驶工况下实时估算车辆动力电池瞬态产热率。

    一种无损稳态导热率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858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399999.X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稳态导热率测量方法,包括:1、对于块状材料,利用加热源通过点加热的方式加热样品的表面,对于薄膜材料,利用区域加热方式加热样品和某种已知导热率的对比材料;2、当样品达到热稳态时,对于块状材料,通过测量样品加热表面任意一点的温度变化或者任意两点的温度差来表征样品表面的温度场,对于薄膜材料,通过测量样品和对比材料加热区域中任意一点的温度变化来表征;3、通过样品的导热率与样品表面的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得到样品的导热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实现样品同侧加热和探测,可应用于无损测量;2.简化样品制备和测量装置,缩短测量时长;3.环境影响小,可在多种环境下测量导热率。

    一种带有引流结构的电解池流场板及质子交换膜电解池

    公开(公告)号:CN1187270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2049.2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引流结构的电解池流场板及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属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池技术领域。它包括设在流场板中心的主流道、副流道和设在流场板底面的若干组微米级气孔,主流道与副流道二者相连通,且主流道的水流向与副流道的水流向在流场板上呈锐角设置,还包括引流结构,引流结构设在主流道中,且以引流结构的侧面定义为引流面,用于将流经主流道内的水通过引流结构流到副流道中,引流面对主流道的引流方向与副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本发明通过在主流道内部与副流道内部之间设置等腰三角形,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在流场板内的引导效率。避免大量的水流从主流道的进料口直接流向出料口,有效减少局部浓度极化和气体堵塞的风险,显著提升电解池的工作效率。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磨损量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0344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92373.6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齿轮领域,公开了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磨损量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求得的Archard改进磨损模型,能够对直齿圆柱齿轮副传动时的关联物理参数,即与摩擦磨损相关的物理参数进行充分地描述,从而使得与齿轮副的实际磨损量实际存在的偏差极大地减小,首先,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得到静态磨损系数,基于静态磨损系数和最小油膜厚度得到初始动态磨损系数;然后,基于初始动态磨损系数、接触面粗糙度系数得到改进动态磨损系数;最后,得到Archard改进磨损模型,并基于Archard改进磨损模型预测预定齿轮副的磨损量,本发明还公布了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磨损量预测的存储介质及直齿圆柱齿轮副磨损量预测电子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