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非朗伯反射的残差逆向反射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14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35158.8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各向异性非朗伯反射的残差逆向反射模型构建方法和系统,包括:步骤1:利用光度立体视觉系统,采集待测物体表面在同一相机视角下不同位置光源照射下的图片;步骤2:根据光度立体视觉系统拍摄图片与光源标定结果,利用基于残差反射模块的法向量估计网络,计算初始表面法向量;步骤3:根据获得的初始表面法向量,利用基于残差反射模块的法向量优化网络,实现初始表面法向量的优化估计。本发明通过采用基于经典残差结构的残差反射模块,对各向异性非朗伯反射进行有效逆向建模,解决了各向异性非朗伯表面法向量高精度估计问题。

    法应力电磁驱动定位系统的机电同步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94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2980.0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法应力电磁驱动定位系统的机电同步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根据法应力电磁驱动定位系统结构,建立机电参数同步优化模型;步骤S2:基于机电参数同步优化模型选择优化参数,采用优化算法针对优化参数进行解算,获得满足目标的全局最优解。本发明通过提出法应力电磁驱动纳米定位系统的机电参数同步优化设计方法,得到了系统全局最优的机械参数和电磁参数,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行程和一阶谐振频率,满足纳米定位系统中各类大行程和高带宽的应用需求。

    多功能三轴快速刀具伺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187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385388.6

    申请日:2022-04-13

    Inventor: 朱利民 黄维维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三轴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包括三维椭圆振动装置、三轴快速刀具伺服装置、位移传感器支架以及外框;三轴快速刀具伺服装置设置在外框内,三轴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包括法应力电磁驱动器、第二柔性铰链、第三柔性铰链、第四柔性铰链、中间基体以及环形压电陶瓷驱动器;三维椭圆振动装置设置在第二柔性铰链上,三维椭圆振动装置包括第一柔性铰链、底座以及压电陶瓷驱动器;位移传感器支架紧固连接在外框远离三维椭圆振动装置的一侧。本发明有助于同时实现脆性材料塑性加工、多自由度机床误差补偿、分层复杂微结构加工,有助于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的自适应优化,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工质量、加工效率以及应用范围。

    微小线段刀具路径C2连续压缩平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698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0250576.9

    申请日:2020-04-01

    Inventor: 杜煦 朱利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加工技术领域的离线系统。目的是采用对微小线段拟合,而非转接的方式将微小线段光顺为B样条曲线。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小线段刀具路径C2连续压缩平滑方法,包括:数据压缩模块和路径平滑模块;数据压缩模块:用于通过读取G代码中的G01段信息,提取代码中的微小线段坐标,根据双弓高误差检测方法检测微小线段坐标以获取合理的特征点分布,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实现逼近曲线的数据压缩;路径平滑模块:用于通过多边形边的逼近误差模型逐条计算路径多边形边的逼近误差,并在不满足逼近精度的对应边上取点,所取点至逼近曲线的最短法向距离作为新的约束添加到全局刀具路径优化模型中,实现路径平滑。

    一种薄板类零件精密磨削表面翘曲表征及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475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23021.X

    申请日:2023-07-26

    Inventor: 顾鹏 朱利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板类零件精密磨削表面翘曲表征及抑制方法,包括:通过设计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获取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薄板零件磨削变形量,提出通过坐标变换后利用标准抛物线曲线表征变形曲线的方法,并使用抛物线二次项系数作为磨削变形评价指标;通过干式磨削与控制冷却液流量获得不同工艺参数下薄板零件磨削变形评价指标,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薄板零件磨削变形预测模型和磨削区表面最高温度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上,以磨削加工材料去除率为目标,以磨削变形量与磨削区表面最高温度等为约束条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了薄板零件磨削工艺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磨削表面翘曲表征准确率高,抑制效果好等优点。

    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光顺抛光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5256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24648.7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光顺抛光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首先从驻留时间密度矩阵上提取等高线,并建立等高线树,借助等高线树识别待去除面型的峰区和谷区;然后,利用分水岭分割算法将整个面型划分为只含独立峰区或谷区的多个子区域,获取子区域边界信息与子区域间的邻接关系;接着,采用回溯法求取遍历各子区域的哈密顿通路,对每个子区域内分别进行变间距双螺旋路径规划,并使得顺序相邻的子路径端点相接。本发明在进行抛光路径规划时考虑了面型特征对路径生成与刀具运动速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刀具运动速度光顺性,减小速度的波动,进而在机床动态性能有限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刀具运动轨迹跟踪精度,有利于提高子孔径确定性抛光的加工精度。

    多轴机床热误差的可视化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985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859050.5

    申请日:2021-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轴机床热误差的可视化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热误差测试工件和对热误差测试工件进行加工的多轴机床;热误差测试工件设置在多轴机床上;热误差测试工件包括多个线性轴测试面、多个旋转轴测试面、设置在线性轴测试面上的参考槽和设置在旋转轴测试面上的参考槽;线性轴测试面的法向和对应的线性轴方向同向,旋转轴测试面的轴线方向和对应的旋转轴轴向同向。本发明提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可以用于所有构型的五轴机床,且能够得出五轴机床所有运动轴的热误差数据;通过对热误差测试工件表面加工槽,并根据加工槽的痕迹直接目视得到热误差,可视化效果高。

    整体叶盘叶片四轴联动扫描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9928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23390.2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叶盘叶片四轴联动测量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通过干涉检查,将叶片截面线划分为上、下两段,并确定测针倾斜角,之后利用增量式计算方法快速获得所有路径点的旋转角可测矩阵,同时将测针、测座近似为圆锥模型对可测矩阵进行修正,最后利用二分法和三次样条曲线对测座旋转角进行拟合,最终获得平滑无干涉的转台旋转轨迹。本发明可行区域的计算中考虑了测座本身的体积,并将其与测针近似为圆锥对可测矩阵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确保可测矩阵准确无干涉;充分利用四轴联动测量机的优势,测量过程中只需要调整测针方向两次,提高了测量效率,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干涉检查的计算量,本发明确保了轨迹无干涉情况下尽可能的光顺。

    基于超声测量的表面轮廓自动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3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8725.4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测量的表面轮廓自动跟踪方法,包括:步骤1:将测量区域边界离散为一系列坐标点;步骤2:初始化扫描方向和进给方向,初始化运动方向及换向标识符;步骤3:将测量头定位到初始测量点,并调整测量头的位置和姿态;步骤4:对测量头的姿态进行在线调整,采集表面坐标点并预测下一采样点;步骤5:判断预测的下一采样点是否位于边界外;步骤6:将下一采样点发送给测量控制系统,并返回步骤4继续执行;步骤7:当新的采样平面与被测区域没有交点时,完成跟踪测量。本发明通过算法与硬件结合,可以在无需知道曲面具体模型信息和无需提前生成测量路径的情况下,实现模型未知曲面的轮廓自动跟踪测量。

    基于雾化CeO2辅助轴向进给的磨削加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78869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0974418.5

    申请日:2019-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雾化CeO2辅助轴向进给的磨削加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包括:磨床选择步骤:选择最小分辨率为1μm的数控磨床;CeO2液雾化步骤:采用雾化喷头2喷射雾化的纳米级CeO2液3;加工控制步骤:通过数控磨床控制硬度大于预定阈值的金刚石砂轮1以轴向方式进给磨削加工,同时将雾化的纳米级CeO2液3喷射于磨削加工区域,获取磨削加工结果工件。本发明能够避免使用高消耗的高精密的数控机床、氧化铈砂轮难于加工较硬的硬脆性材料、超细磨粒磨削加工和掺镧柱流辅助的不均匀、低磨削深度和掺镧氧化铈制备消耗的问题,实现低表面粗糙度和亚表面损伤的超精密磨削加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