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铣削加工表面层显微硬度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882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010572580.7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一种钛合金铣削加工表面层显微硬度测定方法,通过对钛合金铣削表面层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分析,以及钛合金Ti6Al4V材料的内在微观组织演变与切削变形宏观物理场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真实组织演变的钛合金材料塑形变形本构模型;再构建切削表面层晶粒尺寸和显微硬度预测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二次开发技术将上述模型嵌入到有限元系统中,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仿真铣削表面层显微硬度分布规律。本发明为实现加工表面层微观组织的显微硬度主动调控,以及提高服役零件的疲劳寿命提供依据。相比于试验检测技术,本发明可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效率。

    自动打磨装置及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1512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059948.9

    申请日:2018-09-12

    Abstract: 一种自动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刀具系统、实时测厚系统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控制系统,打磨刀具系统与实时测厚系统相邻且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打磨刀具系统包括:气动马达和设置于气动马达内的铣磨复合刀具;实时测厚系统包括:电涡流传感器和若干激光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打磨刀具系统的第一直线模组和用于控制实时测厚系统的第二直线模组。本发明通过实时测厚系统的精准在线测量,采用直线模组和气动马达对刀具分别进行位置实时控制和转速控制,在获得实时测厚系统所述的厚度测量值后到达对应的位置对材料进行实时切削,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能够有效保证加工精度,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铬钢叶片型面加工用球头铣刀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21796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389334.1

    申请日:2016-06-03

    Abstract: 一种铬钢叶片型面加工用球头铣刀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试验测量方式获得一系列球头铣刀的后刀面磨损带平均宽度及其对应的已加工寿命数据,根据实测数据建立该球头铣刀的剩余寿命预测关系式和全寿命函数关系式,结合所述球头铣刀的剩余寿命预测关系式和全寿命函数关系式实现对所述球头铣刀的剩余加工寿命的预测;包括步骤:采用球头铣刀铣削铬钢叶片的型面,其外法线与球头铣刀中心线偏转角为10°;每间隔一定加工时间测量并记录后刀面磨损带平均宽度和已加工寿命,根据实测数据建立球头铣刀的剩余寿命预测关系式和全寿命函数关系式,进而进行球头铣刀剩余加工寿命的预测。本发明操作简单有效,预测精度高,充分挖掘了刀具使用寿命。

    基于微观组织演变的钛合金热粘塑性本构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724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081589.9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观组织演变的钛合金热粘塑性本构模拟方法,由于切削变形区温度局部超过钛合金α和β两相的转变温度,根据动态相变建立物相强度组成项模型;基于位错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建立位错强度组成项模型;融合两个组成项模型建立基于微观结构参量演化的钛合金塑性变形本构方程。本发明能够有效反映材料微观组织与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该模型具备预测材料变形过程组织演变的能力;此外,由于组织具有遗传性,该模型还能够为多工艺流程、多工艺复合条件下的材料变形本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加工物理过程的倾斜铣削表面形貌创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49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080130.7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基于加工物理过程的倾斜铣削表面形貌创成方法,根据刀轴倾斜铣削的刀具‑工件位置关系,确定铣削加工参数和刀具几何形状参数以及刀具运动轨迹方程,根据运动轨迹将刀具刃口和被铣削的工件分别离散化为点集后,对刀具离散点的运动轨迹和工件执行布尔运算,得到的最外空间包络边界即铣削加工产生的工件表面形貌,进而实现粗糙度参数计算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本发明通过切削刃几何的空间运动轨迹方程,基于可视化算法揭示表面宏微观纹理的形成规律,预测刀轴倾斜铣削情况下表面形貌,实现粗糙度参数计算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基于力-热-组织多场耦合的铣削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99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081564.9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基于力‑热‑组织多场耦合的铣削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预测方法,通过构建力作用下、热作用下和组织作用下的残余应力模型,基于赫兹滚滑动接触理论构建弹性应力场,对切削机械载荷进行求解,分析应力加载和应力卸载过程,然后求解残余应力;分别对热,即温度场作用下残余应力以及对组织场作用下残余应力建模,计算任一点处因相变引起的体积改变比,基于线弹性胡可定律求解因相变体积变化带来的残余应力;最后在力‑热‑组织多场耦合作用下得到切削表面层的最终残余应力。本发明能够准确反映切削表面层残余应力受切削过程力、温度以及微观组织多场耦合影响的真实物理机制,并对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场做出准确预测。

    金属表面涂镀层厚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4132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811074878.4

    申请日:2018-09-14

    Abstract: 一种金属表面涂镀层厚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及装置,根据待测试件尺寸大小对应地选择非接触式涡流检测探头以进行标定,从而得到涡流信号与对应提离距离的关系曲线并建立待测试件金属基体涡流测距模型,在检测过程中获得电涡流传感器的涡流信号,根据待测试件金属基体涡流测距模型计算得到金属基体涡流区中心点到电涡流探头端面的距离,并进一步根据激光测距传感器组测量涡流区涂镀层外表面中心点到激光测距传感器组投光点所在平面,即检测平面π的距离,最后计算得到金属基体表面涂镀层厚度。本发明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无损非接触式检测,且数据处理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在线检测从而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和时间。

    基于雾化CeO2辅助轴向进给的磨削加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78869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974418.5

    申请日:2019-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雾化CeO2辅助轴向进给的磨削加工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包括:磨床选择步骤:选择最小分辨率为1μm的数控磨床;CeO2液雾化步骤:采用雾化喷头2喷射雾化的纳米级CeO2液3;加工控制步骤:通过数控磨床控制硬度大于预定阈值的金刚石砂轮1以轴向方式进给磨削加工,同时将雾化的纳米级CeO2液3喷射于磨削加工区域,获取磨削加工结果工件。本发明能够避免使用高消耗的高精密的数控机床、氧化铈砂轮难于加工较硬的硬脆性材料、超细磨粒磨削加工和掺镧柱流辅助的不均匀、低磨削深度和掺镧氧化铈制备消耗的问题,实现低表面粗糙度和亚表面损伤的超精密磨削加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