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675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80079281.5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多个阻力赋予部(34A~34E)以彼此相邻的方式配置,构成彼此相邻的阻力赋予部(34A~34E)中的一方的阻力赋予部的第一缩流部与构成另一方的阻力赋予部的扩径部连通,构成彼此相邻的阻力赋予部(34A~34E)的第一缩流部(32AH~32DH)配置在外框构件(31)延伸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51627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80003983.7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换热器具备:换热器主体,形成供流体流通的流路;传热管,以沿着流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并列设置有多个;及挡板组,具有支承传热管并且沿着流路的延伸方向隔着间隔而设置的多个挡板,挡板设置成,从流路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分别仅占据流路截面的一部分,挡板组的多个挡板设置成,从流路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相互的占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并且,将相互的占有区域合并在一起而占据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56418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81689.6
申请日:2009-09-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构成为在燃烧器中对由压缩机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而使该燃料燃烧,并将产生的燃烧废气向涡轮供给从而得到旋转动力,其中,具有:升压机构,其与从所述压缩机的喷出侧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连接,且能够进行将加热介质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加热介质供给流路,其将由该升压机构升压后的升压加热介质向设置在所述涡轮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引导;加热介质返回流路,其将通过所述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后的所述升压加热介质向所述喷出侧流路引导而使其合流,作为燃气轮机起动时及即将该起动之前准备,使所述升压机构运转,并使所述升压加热介质流入所述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内而升温。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40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0541.X
申请日:2014-12-22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19 , B01F3/02 , B01F5/0057 , F02B37/00 , F02M26/04 , F02M35/10144 , Y02T10/144
Abstract: 排气回流装置具有:新气入口部,其构成为承接新气的流动;新气节流部,其与新气入口部连接,并构成为对新气的流动进行节流;圆筒形状的内侧筒部,其与新气节流部连接,并在与新气节流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开口端;排气入口部,其构成为承接排气的流动;围绕部,其与排气入口部连接,并且包围内侧筒部,并且规定沿着排气的内侧筒部的外周面延伸的周向流路;筒形状的出口部,其与围绕部连接,规定合流路,合流路构成为承接从内侧筒部的开口端流出的新气的流动和从周向流路流出的排气的流动,在内侧筒部的开口端与围绕部之间,规定将沿着内侧筒部的开口端延伸的周向流路与合流路连通起来的环状的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67522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880014221.7
申请日:2008-09-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C7/18 , F01D25/00 , F01D25/12 , F02C7/00 , F02C7/24 , F23R3/06 , F23R3/16 , F23R3/28 , F23R3/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06 , F23R3/005 , F23R3/16 , F23R2900/00018 , F23R2900/03042 , F23R2900/03044 , Y02E2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器,其具有燃料供给部和燃烧筒。燃料供给部向燃烧筒的内侧的燃烧区域供给燃料。燃烧筒向涡轮供给燃料燃烧生成的燃烧废气。燃烧筒具有形成有冷却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的第一区域和形成有冷却蒸汽流动的蒸汽通路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位于比第一区域靠燃烧废气的主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159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80014163.2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4D29/44
Abstract: 多级离心压缩机为具有多级叶轮、以及壳体的多级离心压缩机,多级叶轮包括第一叶轮、以及位于第一叶轮的下一级的第二叶轮,壳体形成有:将离开第一叶轮的流体向旋转轴的径向上的外侧引导的扩散器流路、与扩散器流路的下游侧连接的折返流路、以及与折返流路的下游侧连接的回流流路,壳体包括:将扩散器流路与回流流路隔开的环状的隔壁部件、以及与隔壁部件一起形成形成扩散器流路的一对壁面之中的轮毂侧的壁面的环状部件,隔壁部件与环状部件以分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86374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087870.1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F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燃烧废气穿过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的非重叠区域从而使耐久性提高的气密形式的活塞环。该活塞环具备:主体部(10a),其沿着绕轴线(CL)的周向延伸;第一舌部(12),其从主体部(10a)的一端(10b)向另一端(10c)延伸,该第一舌部(12)在主体部(10a)的径向外侧且在沿着轴线(CL)的方向于一侧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嵌合槽(12c);第二舌部(13),其从主体部(10a)的另一端(10c)向一端(10b)延伸,该第二舌部(13)通过与嵌合槽(12c)嵌合从而与第一舌部(12)一起形成开口部(11),第一舌部(12)以及第二舌部(13)的各自的外周面(12d、13d)形成沿径向向外侧鼓出的圆筒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355707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355200.4
申请日:2009-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24 , F01D21/00 , F01D21/12 , F02C7/08 , F02C7/12 , F02C7/18 , F05D2260/205 , F05D226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构成为在燃烧器中对由压缩机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供给燃料而使该燃料燃烧,并将产生的燃烧废气向涡轮供给从而得到旋转动力,其中,具有:升压机构,其与从压缩机的喷出侧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连接,且能够进行将温度调整介质导入而使其升压的、独立于压缩机的运转;温度调整介质供给流路,其将由该升压机构升压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设置在涡轮的静止系部件内的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引导;温度调整介质返回流路,其将通过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后的升压温度调整介质向喷出侧流路引导而使其合流,在燃气轮机额定运转时,使升压机构运转,并使升压温度调整介质流入涡轮冷却介质流路内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308051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80002527.7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4 , F01P3/02 , F01P2003/021
Abstract: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具备:汽缸套(20),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一冷却孔(30);汽缸盖(40),其具备多个从外周面朝向壁内而向斜上方开设的第二冷却孔(42),配置在汽缸套(20)之上,并将位于汽缸套(20)的上方的开口闭塞,其中,具备环状的加强金属器件(10),加强金属器件(10)在汽缸套(20)与汽缸盖(40)的接合部处,横跨汽缸套(20)和汽缸盖(40)这双方,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的外周面嵌合,在其与汽缸套(20)及汽缸盖(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水通路(11),并且抑制内燃机运转时的汽缸套(20)的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01675227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880014209.6
申请日:2008-09-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283 , F23R3/005 , F23R3/06 , F23R2900/03042 , F23R2900/03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燃烧器的冷却结构,追求燃气轮机燃烧器的氮氧化物低量化。燃气轮机燃烧器具有燃烧筒壁面,该燃烧筒壁面在双重壁结构的内部具有冷却空气流动的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在设于燃烧区域的一侧的主冷却空气供给口上开口。从主冷却空气供给口供给的冷却空气被引导件件向沿着内壁面的方向引导。在壁面的内部的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空气在沿着内壁面的薄膜冷却中再利用,所以能够节约冷却空气。因此,能够将从压缩机供给的空气更多作为燃烧用的空气利用,从而能够实现氮氧化物低量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