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香梨主干梨火疫病斑的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911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2537.6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香梨主干梨火疫病斑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药剂组合液配置:解淀粉芽变杆菌用清水稀释300‑400倍、多锰锌用清水稀释400‑500倍,稀释均匀的药剂按解淀粉芽变杆菌和多·锰锌的重量比1‑1.5:1‑1.5混合,配置药剂混配液备用;每年6月份主干发病时,针对香梨主干上发生的梨火疫病病斑,用电锯锯除树干流脓处病树皮,以不破坏树干木质部为准;用刷子蘸取配置好的药剂混配液均匀涂抹病斑,1周后进行第二次涂抹。本发明的方法简便快捷,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针对主干病斑尚未造成树体出现枯死症状的情况下,防效可达100%,针对已出现枯死症状的可使树体逐渐恢复,或发出新芽,形成新枝,防效约75%。

    一种适用于工厂化生产大果沙枣苗木组织培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84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902063.5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工厂化生产大果沙枣苗木组织培养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选用当年生未木质化的嫩梢为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通过丛生芽的诱导‑‑植株的培养‑‑茎段增殖(微扦插)途径进行增殖培养,待培养瓶内生长的根、茎、叶俱全的完整植株时进行瓶内炼苗、温室炼苗及苗圃移栽。本发明突破了在大果沙枣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仅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的方法,解决大果沙枣传统繁育方法中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等外界条件限制的问题,具有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成苗率高、培养周期短、可周年生产和实现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计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6888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710426306.7

    申请日:2017-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计数系统。该系统包括:爬行轨迹感应装置、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数据远程传输装置及电源装置且互相电连接,还包括支架;爬行轨迹感应装置由环形柔性电导轨和矩形进虫装置组成,矩形进虫装置在环形柔性电导轨上方并紧密连接;环形柔性电导轨首末两端由金属电缆接头连接形成闭环;矩形进虫装置以筛选害虫尺寸;与环形柔性电导轨连接的电压感应和电流感应装置用于确定害虫种类和数量;害虫爬进矩形进虫装置对环形柔性电导轨造成完整电流回路,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对环形柔性电导轨上产生的电阻范围及电流次数进行识别以确定害虫种类和数量。本发明的计数系统可实时化、智能化、精准化及数字化监测爬树害虫。

    干旱区提高林果移植苗木成活率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9763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730501.6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区提高林果苗木移植成活率的装置,包括植株,所述植株外活动套设有保水套袋,所述保水套袋材料为天蓝色塑料布,所述保水套袋加工成为圆筒状,所述加工圆筒状保水套袋上口封死,所述保水套袋的外固定连接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为环形,所述松紧带位于保水套袋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保水套袋的下端位于植株靠近根部的位置。本发明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植株移植后的水分蒸发的速度,从而能够提高植株移植在干旱区的自身含水率,从而能够提高植株移植的成活率,有效的提高了干旱区林果移植苗木的成活率。

    一种山区乔木林潜在分布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140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1910688413.6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一种山区乔木林潜在分布的预测方法,基于TVD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SMM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限制因子和基于VTCI条件植被温度指数、SMM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限制因子构建乔木林分布模型,选取模型;提取乔木林分布指数,分别生成乔木林分布指数图;在研究区范围内随机生成样点,根据遥感影像从中选取位于乔木林内的样点,对各样点进行统计,生成散点图,在散点图上通过目视判读和参照遥感影像进行人工调试,获得阈值;从乔木林分布指数图中扣除归一化土壤指数、海拔、坡向、坡度不适宜乔木林生长的区域,得到乔木林分布区,最后扣除现有乔木林分布区域即得到乔木林潜在分布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