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5024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1355664.6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安徽师范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3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簧状片层结构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碳片层以及分散在碳片层表面的三氧化二钒纳米颗粒。本发明提供一种弹簧状片层结构的铝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复合正极材料采用碳片层作为支撑骨架,并复合三氧化二钒纳米颗粒,降低了铝离子的扩散路径和增强了复合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同时利用水热方法制备得到前驱体材料,并对其进行高温煅烧,最终得到弹簧状片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1648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36984.3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锌离子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海藻酸钠溶于第一溶剂中进行第一混合得到溶液A;(2)将分散液加入步骤(1)所述溶液A中进行第二混合得到凝胶电解质前驱体;(3)将锌盐和锰盐溶于第二溶剂中得到凝固液,将所述凝固液与步骤(2)所述凝胶电解质前驱体进行交联反应得到所述凝胶电解质。本发明凝胶电解质的制备过程简单、重复性高以及成本低廉,制备得到的凝胶电解质具有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好、不易产生锌枝晶、不易产生气体以及充放电性能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26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554763.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7C67/327 , C07C69/24 , C07C6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聚醇酸酯类塑料的降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醇酸酯类塑料与醇解试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其中,聚醇酸酯类塑料与醇解试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0‑120):1mg/ml;(2)向混合液中加入催化剂α‑MoC,在封闭的保护气气氛下,经加氢脱氧反应得到烷基酯类化合物;其中,催化剂与聚醇酸酯类塑料的质量比为1:(2‑20),保护气的压强为0.1‑5MPa,加氢脱氧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20‑240℃、反应时间为8‑120h。采用以上步骤对聚醇酸酯类塑料进行降解,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的催化加氢脱氧过程,将聚醇酸酯类塑料定向转化为相应的烷基酯类化合物,很好地解决了聚醇酸酯类塑料的降解和转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55472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802648.5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溶于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分散相;(2)将两亲性有机溶剂与水混合,作为连续相;(3)在无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将分散相以微液珠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通过溶剂扩散使微液珠脱溶剂,得到所述聚合物微球。本发明不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而且溶剂可回收利用,本发明消除了表面活性剂和高毒性有机溶剂对制备过程和微球产品质量的影响,避免了有机溶剂引起的环境污染。本发明微液珠固化过程快速,可制备不同聚合物微球、磁性微球、彩色微球、多孔微球、荧光微球、药物负载微球、双面神微球等,微球大小和表面形貌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29400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0111668.3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功能化短肽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功能化短肽组装体的制备原料包括:Fmoc二肽、氯金酸和溶剂;所述Fmoc二肽为Fmoc‑YK或Fmoc‑YR。本发明通过金离子调控Fmoc二肽组装行为制备功能化短肽组装体,以9‑芴甲氧羰基(Fmoc)修饰二肽和氯金酸为原料,反应过程没有引入有机溶剂或其它组分,本方法制备的二肽纳米球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制备的纳米颗粒在纳米材料合成、药物传递和催化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417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47642.0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硼源和含氮碳源混合,热解得到含硼氮化物;(2)将所述含硼氮化物、钴源、螯合剂和醇类溶剂混合,热解得到所述钴基催化剂。本发明通过硼源和螯合剂对钴基催化剂实现了硼氮共掺杂,硼源有效调节了钴的电子结构,螯合剂既能增加碳载体中的氮含量,还能抑制钴纳米颗粒的团聚,通过硼源和螯合剂的协同作用将钴纳米颗粒负载在硼氮共掺杂的碳载体上,不仅在钴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成了钴氮硼活性位点,还有效提高了活性位点的含量,使得钴基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应用于电池领域能提供较大的功率密度;此方法制备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860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1229459.0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双相变复合热控系统装置及换热方法,所述的系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相变储热模块和真空闪蒸换热模块;相变储热模块内设置有储热材料,以及至少一个插入相变储热模块的蒸发管组;真空闪蒸换热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蒸发管组连接的冷凝管组,壳体内顶部设置有雾化组件。所述的换热方法包括:热流体与储热材料进行换热,储热材料升温储热后,并对蒸发管组内的换热介质加热,加热后的换热介质进入真空闪蒸换热模块中的冷凝管,雾化组件向壳体内喷入有机工质对冷凝管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蒸发管组。本发明通过相变储热、热管换热和真空闪蒸喷雾冷却技术相结合,具有换热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397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440954.4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芬顿氧化处理的光催化膜反应器及其处理方法,所述的光催化膜反应器包括沿废水流向依次对接的混料装置和反应装置;所述的反应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接入混料装置的一端高于筒体另一端;所述的筒体内部倾斜设置有至少一个负载有光催化剂的平板膜。综合了非均相‑光芬顿反应和膜分离技术的优点,能耗低,对光利用效率高,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用于染料、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内分泌干扰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90463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068214.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前驱体溶液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前驱体溶液包括聚乙二醇基聚合物、锂盐电解质溶液和引发剂的组合物;所述聚乙二醇基聚合物选自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或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述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引入含有可固化结构单元的聚乙二醇基聚合物,在内部形成致密稳定的三维交联网络,解决了漏液和短路的问题,使其体积电阻率低,具有优异的离子电导率、柔韧性、机械强度和循环稳定性,而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能够充分满足高性能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75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468235.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G9/02 , C01B32/198 , C01B32/194 ,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氧化锌三维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还原糖、锌盐与溶剂混合超声,得到分散液;(2)调节步骤(1)得到的分散液的pH,之后加热反应、冷却,得到所述石墨烯‑氧化锌三维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氧化锌三维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的防止石墨烯片层的堆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