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双相变复合热控系统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1860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1229459.0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双相变复合热控系统装置及换热方法,所述的系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相变储热模块和真空闪蒸换热模块;相变储热模块内设置有储热材料,以及至少一个插入相变储热模块的蒸发管组;真空闪蒸换热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蒸发管组连接的冷凝管组,壳体内顶部设置有雾化组件。所述的换热方法包括:热流体与储热材料进行换热,储热材料升温储热后,并对蒸发管组内的换热介质加热,加热后的换热介质进入真空闪蒸换热模块中的冷凝管,雾化组件向壳体内喷入有机工质对冷凝管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蒸发管组。本发明通过相变储热、热管换热和真空闪蒸喷雾冷却技术相结合,具有换热效率高等特点。

    一种级联储能式复合制冷除湿一体化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3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1324458.4

    申请日:2020-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级联储能式复合制冷除湿一体化系统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的系统装置包括循环连接的基站房、除湿单元和降温单元,所述的降温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空冷装置、储冷装置和机械制冷装置;所述的除湿单元包括除湿装置和再生装置;所述基站房内气体依次流经除湿单元和降温单元,除湿降温后回流至基站房。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基站房内排出气体的湿度和环境温度,控制气体进入除湿装置除湿,以及进入降温单元采用空冷装置、储冷装置和机械制冷装置进行降温,降温除湿后的气体回流至基站,对基站房进行冷却。本发明实现自然冷能的最大化应用,大幅降低基站房空调系统的电量消耗。

    一种粉煤灰基定型熔盐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351240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40952.5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灰基定型熔盐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包括:(1)将粉煤灰和熔盐进行混合,得到复合材料混合粉末;(2)将所述复合材料混合粉末压制成型得到复合材料坯体;(3)将所述复合材料坯体烧结得到所述粉煤灰基定型熔盐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本发明以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作为熔盐复合材料的基体,无需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经过混合‑压制‑烧结工艺制备得到粉煤灰基定型熔盐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相变温度为200‑500℃,以粉煤灰作为基体不仅可以降低储热材料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尤其适用于太阳能、工业余热回收等中高温应用领域。

    一种模块化双相变复合热控系统装置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186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29459.0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双相变复合热控系统装置及换热方法,所述的系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相变储热模块和真空闪蒸换热模块;相变储热模块内设置有储热材料,以及至少一个插入相变储热模块的蒸发管组;真空闪蒸换热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蒸发管组连接的冷凝管组,壳体内顶部设置有雾化组件。所述的换热方法包括:热流体与储热材料进行换热,储热材料升温储热后,并对蒸发管组内的换热介质加热,加热后的换热介质进入真空闪蒸换热模块中的冷凝管,雾化组件向壳体内喷入有机工质对冷凝管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换热介质回流至蒸发管组。本发明通过相变储热、热管换热和真空闪蒸喷雾冷却技术相结合,具有换热效率高等特点。

    靶向性纳米级颗粒、靶向性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8121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39334.7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靶向性纳米级颗粒、靶向性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中在靶向性细胞的外表面结合有靶向性纳米级颗粒,其由多个蛋白通过第一结合部相互连接组成,靶向性纳米级颗粒还包括第二结合部,且通过第二结合部与目标细胞的外表面结合。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靶向性纳米级颗粒能够通过同时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结合,促进两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此外,靶向性纳米级颗粒中的蛋白内部空腔为化疗药的装载提供了空间,装载药物的同时实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与其它疗法的联合治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