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粒径向分布测量装置、丸粒分布预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5266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77143.0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丸粒径向分布测量装置、丸粒分布预测方法和装置,丸粒分布预测方法包括计算丸粒质量分布参数;构建拟合函数;计算待处理表面的单位面积的丸粒覆盖参数。本申请能够基于丸粒径向分布测量装置测量得到的定点喷丸的丸粒径向质量分布规律,建立拟合函数,计算定点喷丸的任一径向位置的喷射丸粒数量,基于该喷射丸粒数量,预测移动喷丸过程中待处理表面任一位置的单位面积的丸粒覆盖参数,从而有助于优化移动喷丸过程以保证丸粒的均匀覆盖,对提高工件疲劳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输出电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2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62984.2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提高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输出电荷的方法,包括对裂纹传感元件中压电材料在基底上的位置进行定位,包括:计算裂纹传感元件基底上裂纹尖端应力场内的最大正应力大小;计算求得最大正应力矢量方向;根据上述最大正应力大小,得出平面应力状态下基底上裂纹尖端应力场内最大正应力的分布等值线;根据所述分布等值线以及压电材料的长度,在裂纹尖端区域内选择相应长度的最大正应力分布等值线,并调整压电材料摆放曲线的位置,使其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矢量方向。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压电材料最佳摆放位置可以使压电材料有更高的电荷输出,极大地提高了裂纹传感元件的灵敏度。

    浸没式气射流驱动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075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119034.8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浸没式气射流驱动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抛光设备包括容器,包括工作腔,用于在工作腔中盛放抛光液并在工作时浸没工件和喷嘴;喷嘴,包括喷气口,喷嘴设置于工作腔内并在工作状态下浸没于工件上方的抛光液中,并且由喷气口朝向工件表面形成气射流;气源,连接到喷嘴的喷气口用于向喷嘴供气以由喷气口形成气射流。本发明方案属于柔性非接触抛光,可以实现各种自由曲面尤其是复杂型腔内表面的高精度高质量抛光。

    精密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65347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1884990.7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精密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基座;横向移动组件,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取料组件,设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上且能在横向移动组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基座在x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机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作用下能实现在x轴与z轴之间旋转;纵向进料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下方,所述纵向进料组件用于实现物料在y轴方向的进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能实现尺寸较小的手术刀片的精确上下料研磨,提高生产效率,上下料效率高、安全性能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微振动感测模块及微振动检测传感器件

    公开(公告)号:CN215178128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1704304.8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振动感测模块及微振动检测传感器件,包括振动基底和传感膜,振动基底为轴套,轴套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上轴套段和下轴套段,上轴套段设有沿其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开口结构,每个开口结构包括第一分割口和第二分割口。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分割口在感知微小机械力或振动信号的时候,起到类似于杠杆的作用,因此能够将机械量信号集中在第二分割口的尾部(第二敞开端),使得第二分割口的位置会产生响应的变形,从而导致传感膜在第二分割口的尾部出现明显的来回往复的“呼吸作用”,位于第二分割口尾部位置的传感膜产生电阻变化,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

    公开(公告)号:CN212269451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1582014.6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集成机械能收集与振动检测功能的微器件,包括:基底层,其上开设有裂纹结构,所述裂纹结构沿所述基底层厚度方向贯穿该基底层,所述裂纹结构具有一封闭的尖端部;振动检测结构,设于所述基底层上且部分覆盖所述裂纹结构,所述振动检测结构用于检测振动信号;机电转换结构,嵌设于所述裂纹结构尖端部一侧的基底层内,所述机电转换结构能够将机械能进行收集并转化成电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通过裂纹结构的开设,既可实现对机械能的高效收集也可实现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检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电流变效应抛光人工晶状体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760250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218859.0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流变效应抛光人工晶状体的装置,包括旋转工具,旋转工具包括支撑板、电机、导电滑环、外套筒、工具轴、连接法兰、环形电极以及工具针,电机、导电滑环的外圈以及外套筒均安装在支撑板上,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工具轴旋转,工具轴的一端与导电滑环的内圈紧密配合,工具轴的另一端伸入外套筒内,连接法兰安装在外套筒上,所述环形电极与所述连接法兰相连接,工具针的一端与工具轴相连接,工具针的另一端伸出环形电极。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作阴极的工具针、阳极的环形电极均可拆卸、调整,满足不同抛光要求,使得高质量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确定性抛光成为可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微振动信号敏感元件、检测机构及磨床对刀精准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762908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582011.2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微振动信号敏感元件,包括:基底层,其上开设有裂纹,所述裂纹沿所述基底层厚度方向贯穿该基底层,所述裂纹具有一封闭的尖端部;压电薄膜,设于所述裂纹尖端部一侧的基底层上,用于将裂纹产生的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电极,连接所述压电薄膜,用于输出所述电信号。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振动信号检测机构以及磨床对刀精准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对砂轮和工件接触瞬间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可根据磨床加工环境调节对刀精度,该磨床对刀精准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对刀过程高效、成本低,提高了精密/超精密磨床中工件加工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柔性气囊随形抛光工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629812U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21632420.7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樊成 张雷 赵启智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气囊随形抛光工具系统,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轴主体组件、电机和进气旋转接头,所述轴主体组件包括中空轴、主轴壳体和气囊,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中空轴的一端,所述进气旋转接头转动连接于所述中空轴的另一端,所述主轴壳体套设于所述中空轴的外侧,所述主轴壳体和中空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电机与中空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本新型采用了电机和主轴分离的转折式布局方法,电机和主轴之间通过同步带传递速度,使得气体可以通过旋转接头和中空轴进入气囊内部,避免了气囊抛光工具头容易缠线的问题。

    抛光系统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495140U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21632419.4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樊成 张雷 赵启智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抛光系统,包括并列设置的等离子枪和气囊抛光工具,等离子枪安装于等离子枪安装板上,等离子枪安装板和气囊抛光工具之间设置有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固定于气囊抛光工具上、且与等离子枪安装板之间可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合等离子表面改性和气囊抛光的抛光工具及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碳化硅硬脆材料表面硬度,降低抛光碳化硅硬脆材料的难度,对平面和自由曲面有良好的贴合度,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抛光需求,能够达到普通抛光无法达到的表面粗糙度,而且结构相对简单,气密性好,方便设备的安装。(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