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铁桥梁-轨道系统适用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847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46738.4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轨道系统适用性评价方法,包括:(1)建立有限元模型;(2)不确定性分析;(3)确定适用性分析的指标及其限值;(4)求出结构响应发生超限概率的置信区间;(5)对结构和系统在近断层地震下适用性进行评价和判断。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具有明显的统计规律性,能够良好地解决结构在近断层地震动下响应离散性较大而导致抗震分析缺乏代表性的问题;本发明评价方法能够对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结构和系统的超限概率进行合理地预测,并对它们的超限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价;本发明能够对结构和系统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适用性进行定义和判断,为近断层地区的桥梁结构抗震以及危险性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震下铁路桥上列车走行安全的动态模拟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9814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74471.6

    申请日:2013-12-1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地震下铁路桥上列车走行安全的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桥梁模型和列车模型;桥梁模型底部设有用以支撑桥梁模型并调节桥梁模型倾斜角度和水平位置的支撑架组件,桥梁模型的桥面上铺设有轨道板,轨道板上铺设有用以引导列车模型行车路线的列车轨道以及用以防止列车模型坠落的中心轨道,列车轨道与中心轨道相互平行;桥梁模型包括利用倾斜角度调节列车模型预定速度的第一支撑段、用以进行车-桥耦合振动试验的试验段以及利用倾斜角度停止列车模型运行的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分别连接在试验段的两端。上部列车引起桥梁的弱作用与振动台引起桥梁震动的强作用相互耦合,实现列车和地震的混合模拟系统。

    一种桥梁结构自平衡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7296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039845.2

    申请日:2012-02-21

    Abstract: 一种桥梁结构自平衡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其特征在于:①混凝土梁上翼缘连接处(5)界面处理;②混凝土梁上翼缘连接处(5)植筋;③安装混凝土梁上翼缘连接处(5)钢筋;④梁底安装转向块(6)的钢筋及转向器(9);⑤距离梁端2-3m处对称增加横隔板,安装锚具(10);⑥浇注主梁上翼缘连接处(5)、转向块(6)以及新增横隔板(8)的混凝土;⑦安装、张拉锚固体外索(7),得到自平衡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结构。体外预应力体系可以随时检测、调校索的应力,检查索的腐蚀情况,在必要时还能进行维修、换索。自密实混凝土解决了配筋密集、结构复杂、模板和原构件空间狭小等因骨料阻塞造成的空洞等问题,有效保证浇注混凝土密实度,提高了加固效果。可以用于重载铁路桥梁、混凝土箱梁、T梁加固。

    预压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1202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033878.6

    申请日:2012-02-15

    Abstract: 预压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对底部钢板1预先施加预应力;②安装底部钢板1;③在底部钢板1底部沿桥梁纵向有垂直钢板设置的波形钢板2,波形钢板2与底部钢板1连接为一体;④在底部钢板1上设置有张拉钢筋3时用来固定钢筋的固定夹具5,在底部钢板1上张拉预应力钢筋3;⑤在底部钢板1上安装浇注桥梁板用模具6,模具6安装在固定夹具5外;⑥在底部钢板1上安装孔管5、面板钢筋以及预埋件;⑦在模具6内整体浇注混凝土7;⑧养护成型后拆卸模具6和波形钢板2,即得到现浇预压预应力钢筋砼与底部钢板相结合的预压预应力桥梁。适合各种铁路、公路桥梁的使用,特别适合各种超低高度路面桥梁使用。

    一种桥梁空间耗能限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0619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36380.4

    申请日:201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空间耗能限位装置,包括纵向耗能限位装置和横向耗能限位装置,纵向耗能限位装置设置在桥梁与墩台之间,横向耗能限位装置设置在桥梁之间的接缝上。装置制作简易,拼装方便。在正常运营下,装置可随结构自由伸缩,在强震作用下,竖向限位盖板可有效防止跳梁,纵横向耗能限位装置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拉伸和压缩受力耗能,限制相对位移发展,并实现震后装置自复位。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传统既有桥梁地震下纵横向及竖向位移的安全性、持续耗能能力和震后复位问题。

    非接触式混凝土电阻率测定仪

    公开(公告)号:CN10314944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71526.4

    申请日:2013-03-06

    Abstract: 非接触式混凝土电阻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工作芯筒和外工作芯筒,内工作芯筒与外工作芯筒之间采用螺栓组装成双壳筒体结构,双壳筒体结构上设置有环形铁芯和电流测定仪,环形铁芯和电流测定仪分别环绕内工作芯筒和外工作芯筒的上下筒开口端、内工作芯筒的筒内壁以及外工作芯筒的筒外壁,外工作芯筒的筒内壁设置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通过导线连接外工作芯筒外的电压测定仪,外工作芯筒的筒外壁部位的铁芯上缠绕有初级线圈,初级线圈通过导线连接外工作芯筒外的电源。本发明基于电磁互感原理,埋设、浇筑于混凝土内可用于测定其电阻率,适宜于长期实时监测混凝土电阻率变化。

    一种结构正弯矩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121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34337.5

    申请日:2012-02-15

    Abstract: 一种结构正弯矩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对原混凝土梁底板(5)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②在原混凝土梁底板(5)植筋(7);③在原混凝土梁底板(5)上制作自密实混凝土浇注孔(6);④制作钢板(9),在钢板(9)上焊接栓钉(8)以及波形钢板(14);⑤搭设反顶支架(2),反顶卸载;⑥绑扎钢筋网(10),安装到位;⑦在钢板(9)上涂结构胶,并撒细砂;⑧安装调平钢板(9)到设计位置,通过预先安装的设备张拉预应力,对钢板(9)预加压力;⑨自密实混凝土拌制及浇注;⑩放松预应力,拆除波形钢板(14)和反顶支架(2),混凝土养护脱模形成结构正弯矩区加固后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新型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正弯矩区施工技术综合利用了组合结构加固、自密实混凝土、波形钢板各自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箱梁、T梁、空心板梁、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正弯矩区加固,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桥梁结构分离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5355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8364.X

    申请日:2012-02-21

    Abstract: 一种桥梁结构分离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其特征在于:①混凝土梁上、下翼缘连接处界面处理;②混凝土梁上、下翼缘连接处混凝土植筋;③制作钢板(10)、低高度钢箱梁(12)以及焊接栓钉(9);④绑扎钢筋网(11),安装到位;⑤制作安装上下弦节点板(17)及其连接构件;在钢板(10)和低高度钢箱梁(12)浇注结合面上涂结构胶,并撒细砂;⑥安装上下翼缘的钢板(10)和低高度钢箱梁(12)、竖杆(16)、体外索(14)和锚具;⑦制作安装桁架斜腹杆(15);⑧施工桁架支座;⑨自密实混凝土拌制、喷射、养护;⑩张拉体外索(14),得到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的结构。具有不影响车辆运行、体外预应力筋可以更换和多次张拉、梁体整体工作性能优越、耐久性好、工艺简单、维修养护方便等优点。

    混凝土剪力墙
    6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24863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52079.1

    申请日:2010-04-21

    Abstract: 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剪力墙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模块,在模块外浇注有自密实混凝土,模块两侧的自密实混凝土厚度小于或等于45mm。这样,可以浇筑成型形状复杂、薄壁和密集配筋的结构,避免了振捣对模板产生的磨损,减少混凝土对搅拌机的磨损,在内设置有模块能够最大限度的抽空混凝土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并且在墙体内设置模块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隔声、隔热效果,并且在墙体内形成非连续的结合缝,能够够大大提高墙体的抗震性,采用在模块两侧设置很薄的一层同样能够浇注密实、达到高强度,大量节约混凝土用量,特别是能够有效的加强抗压强度、密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数,适用于各种高层、小高层甚至超高层的墙体结构。

    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47024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1911275245.4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摩擦滑块和缓冲单元;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为内凹面,内凹面为盆状结构,内凹面的中心为圆形平面,圆形平面周围为曲面;摩擦滑块一端活动设置在下支座板内凹面的中心,摩擦滑块的另一端与上支座板活动连接;缓冲单元一端伸入在上支座板的下表面,缓冲单元另一端与下支座板的内凹面接触。本发明采用平面关节式摩擦滑块,有效避免了“抬梁”问题的出现。摆动过程中,关节式摩擦滑块与下支座板发生相对运动,关节式摩擦滑块下部的聚四氟乙烯板与下支座板的圆形平面滑动面产生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引入了由弹簧、阻尼器、滑块和钢球组成的缓冲单元,极大提高了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