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391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311197.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0 , G06N3/0442 , G06N3/006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速传感器异常数据的重构方法及装置,方法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将历史风速序列进行一次分解,然后将分解后的残余分量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进行二次分解,随后将分解得到的一次分解历史风速子序列和二次分解历史风速子序列分别输入到LSTM神经网络当中,结合基于自适应扰动的疯狂蝴蝶算法进行训练,得到第一目标LSTM神经网络和第二目标LSTM神经网络,最后通过第一目标LSTM神经网络和第二目标LSTM神经网络对待测风速序列进行风速重构,得到对应的风速序列重构结果,进而实现对实际工程中的风速传感器异常数据的精准重构效果,从而提高了风电场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3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1934.9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叶根实测载荷数据的风廓线测试方法和系统,涉及风电数据建模和预测技术领域,包括:首先根据风机样机的方位角数据集建立风速大小与离地高度的拟合曲线,之后获取到实际载荷数据集,构建风速‑载荷‑方位角关系模型,之后建立风速大小和载荷大小的拟合曲线;接着获取到待测风机的方位角数据,根据待测风机的方位角数据,结合风速大小与离地高度的拟合曲线获取到第一风速值,结合风速大小与载荷大小的拟合曲线,获取到参考风速值,之后将参考风速值中最接近第一风速值的风速作为该离地高度对应的风速值,从而在减少成本的同时,通过风速‑载荷的拟合曲线对风速值进行了进一步验证,也提高了风廓线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09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05743.3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服役效能评估方法和系统,应用于数据处理和数据预测领域。包括:选取SCADA系统中测得的风速、转速、叶片角度和功率数据,将SCADA数据按运行特性曲线和实际运行调控将风电机组划分为若干工况,并使用时序工况划分算法TICC算法将风电机组历史SCADA运行数据划分为若干工况训练数据集,使用基于威布尔分布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对各工况训练数据集进行拟合,之后将实际数据先进行时序工况划分,之后将拟合后的模型用于实际数据进行预测,将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进行评估得到风电机组短期效能状态值。本申请具有精度高、计算快的特点且泛化性好,可广泛用于不同风电机组的服役效能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5752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53015.8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 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9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参数熵的联邦学习的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属于数据管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中心模型初始参数,进行本地模型训练,生成本地更新模型;计算本地更新模型的边缘参数熵,若更新后的边缘参数熵大于预先设置的迭代阈值,将本地更新模型传输至中心端;反复迭代,直到本地模型的边缘参数熵小于阈值。接收并利用全局中心模型确定机电系统的电力调度计划,并发送至相应的机电系统。本方案仅在本地模型更新变化显著时才传输至中心端,减少通信成本和中心端的计算负担;设定更新计划,能帮助本地端根据需求进行模型更新,提升模型训练效率;通过设定电力调度计划能减少电力资源浪费,提高机电系统对电力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33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17551.4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6N3/006 , G06N3/04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速重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多个风机在相同时间段内的风速序列及功率序列;步骤S2,根据风速序列及功率序列,从风机中筛选得到目标风机对应的目标机组集;步骤S3,以目标机组集中所有风机的风速序列,结合灰狼优化算法对初始构建的LST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目标LSTM神经网络;步骤S4,当目标风机存在异常风速时,将目标机组集在异常时段的实时风速序列输入所述目标LSTM神经网络,得到对应的风速预测序列;步骤S5,基于风速预测序列,对目标风机进行风速重构。通过结合灰狼优化算法,训练得到预测精度更高的目标LSTM神经网络,进而提升实际应用中异常风速重构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09853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810122104.8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超精密剪切增稠‑化学协同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工具、抛光工具夹具、抛光固动盘、防尘罩及抛光液循环装置,抛光固动盘安装在防尘罩内,防尘罩上设有抛光工具夹具,抛光工具安装在抛光工具夹具上,抛光工具设置在防尘罩内;抛光工具包括抛光液性状调节室和中空管,中空管上端与抛光液性状调节室出口连接,抛光液性状调节室进口与抛光液循环装置的出口连接,抛光液循环装置的进口与抛光液出口连接,抛光工具的下端处设有凹腔,凹腔内设有液流边界约束机构。本发明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精度,并扩展了加工材料的范围及面形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9479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910063832.0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旅居空间装备舒适环境自动适应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仓体、支撑装置、旋转装置、止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环境监控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仓体安装在旋转装置上,旋转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上,仓体与动力传动装置连接,由动力传动装置提供旋转所需的动力源,实时控制仓体朝向;止动装置安装在旋转装置上,能够对仓体制动;环境监控装置安装在仓体外壁上,能够在获取外界景观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环境自适应功能,环境监控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动力传动装置、止动装置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也可自己控制环视的方向,环境适应性更人性化,使得用户所处位置视觉更美,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交互性和和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3415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892302.7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速度大范围变化目标跟踪的模板快速匹配方法,读取跟踪目标的矩形模板,获取模版在初始帧图像中的位置;读取匹配图像,采用惯性估计法预估目标在当前匹配图像中的位置;依据接近目标判别准则判断该预估位置是否接近当前匹配图像中目标所在位置,若接近,则将该位置设为搜索初始起点,否则采用离散抽样法确定搜索初始起点;依据搜索初始起点与模板的归一化方差设定搜索初始步长,采用三步搜索法确定目标在当前匹配图像中的具体位置并输出结果。本发明为有效的实现运动速度大范围变化的动态目标实时跟踪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视觉检测、动态目标跟踪、智能交通、视频监控、视觉大数据等领域均具有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8058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810017989.5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裂纹快速识别方法,在待测混凝土灰度图像中,每隔w行、w列取1像素组成尺寸缩小的降采样图像;对降采样图像进行形态学开运算,抑制高亮度值孤立点对后续图像处理的影响;对噪声抑制后的降采样图像进行灰度聚类,把图像中灰度相近的像素归为同一类;将噪声抑制后的降采样图像内中心灰度最低的一类像素灰度值全设为1,其他像素灰度值设为0,生成聚类结果二值图像;计算聚类结果二值图像的信息熵,依据二值图像熵判据判断该待测混凝土图像中是否存在裂纹。本发明可以快速的将采集的混凝土图像分成裂纹图像和非裂纹图像,从而大幅降低后续裂纹提取步骤的难度和耗时。
-
公开(公告)号:CN110253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92962.3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B23K26/24 , B23K26/60 , B23K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铜铝异种材料双螺旋焊接工艺。本发明方法待焊铝铜材料清洗,对焊接面施压,令铝位于铜上面,使用单模激光器,采用双楔形镜旋转振动焊接,通过安装于准直镜和聚焦镜之间的振动模块,焊接产生螺旋线式的焊缝。焊接时采用气体保护。本发明工艺与传统多模激光器焊接工艺相比,单模激光器在焊接时穿透力更强,可以获得更大的焊缝熔深,基于单模激光器在单色性和光径方面较多模激光器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多模激光器的杂色光和光径较大造成的焊接边缘热效应,减少激光焊接时的铝和铜被氧化的副反应发生,降低铜铝脆性化合物的生成,使焊缝的力学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实现铜铝异种材料的稳定高强度焊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