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8475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1024030.5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菌毒素ZEN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来源于Gliocladium roseum MA918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简称ZENG酶)作为亲本,利用基因突变技术,第134位的组氨酸His和136位的丝氨酸Ser同时替换成苯丙氨酸Phe,得到双突变体H134F/S136F。最适催化条件下,酶在53℃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6%;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提高了33%;保温7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12%。在58℃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4%,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提高了13%。

    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69745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1023315.7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为亲本酶,将第134位的组氨酸His和136位的丝氨酸Ser同时替换成亮氨酸Leu,得到双突变体H134L/S136L。H134L/S136L在53℃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45%;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分别提高了38%;保温7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38%。在58℃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了41%,保温5min后的残余酶活提高了32%。这一发现对于制备高热稳定性的工业化玉米赤酶烯酮降解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热稳定性提高的玉米赤霉烯酮内酯水解酶的突变体S162P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0844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01935.2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稳定性提高的玉米赤霉烯酮内酯水解酶的突变体S162P及其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来源于微生物GliocladiumroseumMA918的玉米赤霉烯酮内酯水解酶酶作为亲本,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将162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脯氨酸(P),获得单点突变体S162P。与野生酶相比,在原始催化活力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基础上,突变体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升:突变体酶在50℃保温2min后残余酶活提高为野生酶的1.52倍;在48℃分别保温10min和20min后,仍具有约80%和58%的残余酶活,在48℃的半衰期也提高为野生酶的3.6倍。为实现ZEN内酯水解酶的工业化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种高产蔗果三糖的菊糖蔗糖酶突变体

    公开(公告)号:CN11320151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13892.2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蔗果三糖的菊糖蔗糖酶突变体,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来源于微生物Lactobacillus reuteri 121的部分序列截断的菊糖蔗糖酶作为亲本,构建了单点突变体酶R425W。R425W显著改变了产物链长,使菊糖蔗糖酶失去合成多糖的能力,大量积累低聚果糖,尤其是蔗果三糖。经反应条件优化,R425W生产蔗果三糖的产量最高可达206g/L。生产条件为pH 6.5的磷酸盐缓冲液,45℃,700g/L的蔗糖,15μg/mL的加酶量,反应时间为36h。这一发现对于工业化制备蔗果三糖,以及菊糖蔗糖酶的工业化应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果聚糖蔗糖酶突变体

    公开(公告)号:CN10801826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0060609.6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果聚糖蔗糖酶突变体,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来源于微生物Brenneria sp.EniD312的果聚糖蔗糖酶作为亲本,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将其404位的谷氨酸Glu替换成色氨酸Trp,获得单突变体酶E404W;在最适催化条件下,酶催化底物蔗糖合成β‑(2,1)果聚糖levan的总酶活在35℃的半衰期由原来的4h提高到52h,45℃的半衰期由原来的2.1h提高到12.5h,55℃的半衰期由原来的42min提高到104min,这一发现对于工业化制备果聚糖levan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合成唾液酸乳酰-N-四糖a的工程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200259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80128.9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合成唾液酸乳酰‑N‑四糖a的工程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应用,属于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ΔlacZΔwecBΔnagBΔugD,ΔrecA::Ptac‑galEΔISl86‑1::Ptac‑lgtA,ΔIS186‑2::Ptac‑lgtA,ΔIS186‑4::Ptac‑lgtA,ΔIS186‑5::Ptac‑lgtA为起始菌株,通过敲除5′‑胞苷酸‑N‑乙酰神经氨基酸竞争途径基因nanA、nanT、nanK和nanE,过表达5′‑胞苷酸‑N‑乙酰神经氨基酸通路基因nenC、nenB、nenA和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wbgO以及α2,3‑唾液转移酶特异性基因Pm0188,获得一种稳定合成唾液酸乳酰‑N‑四糖a的重组大肠杆菌。通过筛选更高效的α2,3‑唾液基转移酶并优化途径基因表达组合,提高了唾液酸乳酰‑N‑四糖a产量,在摇瓶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下,最终获得产量分别为1.235和4.85g/L的唾液酸乳酰‑N‑四糖a。

    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合成唾液酸乳糖-N-四糖c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27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060430.0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合成唾液酸乳糖‑N‑四糖c的方法,属于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领域。该研究以产生LNTri II的工程大肠杆菌BAZ为起始菌株,通过引入两个关键的糖基转移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和α2,6‑唾液酸转移酶,三个CMP‑Neu5Ac途径酶NeuC、NeuB、NeuA,并敲除了相关的竞争基因;该工程菌在摇瓶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条件下,分别实现了1.718 g/L和9.745 g/L的LST c产量,展示了微生物细胞工厂在高效生产复杂母乳低聚糖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种呕吐毒素生物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65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22352.0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呕吐毒素生物降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蛋白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真菌毒素DON降解酶的第140位丙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得到了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所述突变体45℃孵育6h后残余酶活提高为原始酶的1.58倍,50℃孵育60min后残余酶活较原始酶提高了1.49倍。45℃下的半衰期由野生型的1.926h提高为突变体的4.521h,提高了2.35倍;50℃下半衰期由野生型的17.91min提高为突变体的45.62min,提高了2.55倍。在90min内,可以完全降解100μM DON,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红霉素酯酶突变体D245P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48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31641.0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红霉素酯酶突变体D245P及其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来源于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的红霉素酯酶进行分子改造,将其第245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脯氨酸,获得红霉素酯酶突变体。突变体相较于野生酶,比酶活力提升至野生酶的3.03倍、40℃下的半衰期提高至野生酶的10.75倍,30min内对红霉素和克拉红霉素的降解效率分别为100%和22.4%,较野生酶分别提高了13.41%,4.21%。显示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