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9909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085088.0
申请日:2009-06-0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肽-链接基-寡聚核苷酸类化合物及其固相逐步合成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肽-链接基-寡聚核苷酸类化合物具有通式(VIII)的结构,其中X为多肽结构部分,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环或碳原子,n为0、1、2、3、4或5。本发明的肽缀合寡聚核苷酸类化合物,具有结构简单、合成方便等特点,产物自身具有膜透性,可以作为研究反义寡核苷酸与小干扰RNA(siRNA)机理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也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本发明的固相逐步合成法避免了目前生物大分子缀合物的合成困难,简化了合成操作,便于实现高通量、多靶点的修饰寡聚核苷酸类化合物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0537581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410047887.6
申请日:2004-06-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F9/65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焦磷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提供稳定性强、活性高的cADPR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环焦磷酸酯类化合物具有通式(I)结构,其中X为CH2或O,Y为CH2或O;其制备以N9-[(叔丁基二甲基硅基-O-乙氧基)-甲基]-次黄嘌呤为原料。本发明的cIDPRE为膜透性的cADPR类似物,具有合成方法简便,对底物局限小、合成产物量大等特点;产物自身可以发出荧光,稳定性好、修饰范围广等优点,可以作为研究cADPR介导细胞内钙库的钙离子释放,cADPR参与的细胞内钙信号传导等各方面的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药理学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98571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35749.8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细胞癌的核酸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核酸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酸递送载体,包括中性胞苷脂材DNCA、胱氨酸骨架阳离子脂材CLD和辅助脂材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按特定比例复配得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细胞癌的核酸药物,包括核酸递送载体、包裹在所述核酸递送载体内靶向IGF1RmRNA的siRNA和细胞转染液。所述核酸药物可高效靶向小鼠肝细胞皮下瘤部位,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无肝肾毒性。本发明技术方案为抗该肝细胞癌的siRNA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2468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669792.8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哈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义核酸药物的包载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药物制剂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反义核酸药物的包载方法,然后将针对于治疗肝癌的反义核酸CT102的包载方法和化学修饰方法结合起来制备得到了一种用于抗肝癌的药物制剂,研究发现,经包载后的CT102比裸给药物显示出更高的肝癌抑制活性及体内半衰期;同时,包载的CT102在二分之一量情况下制剂,仍显示出明显高于裸给CT102的抗肝癌活性。在此基础上,经修饰后的CT102MOE5比CT102显示出更高的肝癌抑制活性及体内半衰期。本发明的提出为抗肝癌反义核酸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基因治疗领域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47880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22098.0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由中性碱基脂质载体以及金属盐组成,其中,中性碱基脂质载体的结构如式I所示。此外,本发明的递送系统还包括金属盐,实验证明,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核酸药物的沉默活性,实现核酸药物在胞内和体内有效转运。本发明将D,L-异核苷修饰,脱氧肌苷修饰,肽缀合修饰以及磷酸化修饰等化学修饰方法共同用于核酸递送系统研究,充分发掘复合修饰方式对于核酸递送的优势及规律,并将该修饰策略用于核酸药物的研究中。研究表明,经该化学修饰所获得的产品更适用于本系统,并且具有理化性质稳定、生物活性好、透膜性好等优点。本发明的一种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在基因治疗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296491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510849713.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N15/115 , A61K31/7088 , A61P35/00 , A61P35/02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化学修饰后的核酸适配体AS1411及其用途。本发明采用了异核苷或异核苷联合2’‑脱氧肌苷的修饰策略,对核酸适配体AS1411的不同位置的核苷酸进行替换,从而改变核酸适配体AS1411的局部空间构象,优化其空间结构,以达到增加分子稳定性,增强与靶标分子的识别能力,增强与靶标作用力,以及提高核酸适配体生物活性的目的。研究表明,经过本发明方法修饰后的AS1411能够更好地与靶标蛋白结合,抗乳腺癌细胞增殖和DNA复制能力显著增强,且对乳腺癌移植瘤生长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修饰后的AS1411的计算机模拟显示与靶蛋白核仁素结合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修饰后的AS1411可以特异性调节一些功能性miRNA,有望开发成为生物网络调控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805961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1002249.1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D239/47 , C07D239/54 , A61K47/22 , A61K9/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基乙酰胺甘油醚分子,其化学合成方法及其在基因转运中的应用。该分子具有如式(I)所示的两亲性结构,即以碱基‑1‑乙酸为亲水性头部,通过酰胺键连接作为疏水性尾部的甘油脂肪醚,形成一个两亲性分子。其中Base基团为常见的天然嘌呤和嘧啶碱基,R基团为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碳链。该化合物可以通过碱基‑1‑乙酸的活化衍生物与2,3‑二烷氧基‑1‑丙胺反应制得,原料廉价,合成方法简单。该化合物可制备成脂质体等超分子结构,且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头部的碱基能够结合核酸,并运载核酸进入细胞膜。因而,该化合物具有成为新型非阳离子基因载体的潜力,在基因治疗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04420A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257231.X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N15/10 , A61K31/7105 , A61P35/00 , C12N15/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牛胰腺RNA的提取方法及其产品和用途。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条件摸索和尝试,提出了两种新的可用于牛胰腺RNA的提取方法,分别得到核-A与核-B。脾细胞增殖免疫学实验结果表明,核-A和核-B在适当浓度范围内均可刺激脾细胞体外增殖,而且相较于核II,核-A和核-B均含有更多的功能RNA序列,且在高浓度情况下,核-A以及核-B对脾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分别对核II经过液相分离得到的AD1组分、应用RNA提取试剂盒得到的RNA提取物以及核-B通过microarray技术筛选与疾病有关的microRNA序列,结果表明核-B的筛选结果中相关miRNA含量多于核II,响应值明显提高。本发明的提出为牛胰腺RNA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于疾病的研究及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232507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10130023.5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7H19/073 , C07H1/00 , C12N15/113 , C12N1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类修饰核苷单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两类新的修饰核苷单体,具有如式I或式II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其合成方法,并且该单体能够方便地用于与多肽共价缀合的寡核苷酸的固相合成中,并且在多肽和寡核苷酸之间构建二硫连接基或三氮唑连接基。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修饰核苷单体进行与多肽共价缀合的寡核苷酸的合成,具有反应特异性强、载量相对高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8706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014922.3
申请日:2013-01-15
IPC: C07D471/04 , A61K31/444 , A61K31/437 , A61K31/551 , A61K31/496 , A61K31/5377 , A61P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如式(I)所示的取代的中氮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中,式(I)中各取代基的定义详见说明书。试验数据表明,本发明化合物通过抑制VIF/ElonginC的相互作用而发挥抑制VIF活性的作用,并且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具有这种作用机制的本发明化合物有望降低HIV治疗过程中耐药性问题的产生,为HIV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