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63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095350.5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C12N15/10 , C12Q1/6806 , C12Q1/689 , C12R1/42 , C12R1/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菌核酸释放剂结合磁珠进行酸提取的方法。本发明可实现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核酸快速提取,该法与溶菌酶进行核酸提取法相比大幅度降低核酸提取时间,此外磁珠上核酸在洗脱下来后,可直接进行下游的PCR扩增、检测、分子杂交等实验,特别适用于传染性疾病的快速检测和爆发重大疫情的现场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74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83453.6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析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测试精度的电极面积固定器,包括矩形容器,设置于矩形容器内的电极片插入腔,与电极片插入腔垂直且位于矩形容器侧面中间位置的透光孔,安装在矩形容器上的电极面积固定空心螺母,以及空心螺母内的螺母透光孔,其中透光孔和螺母透光孔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进而提高了不同电极之间测试性能;使用时,只需将实验所用的半导体材料溶液滴到透光孔内,烘干后便可直接使用,省时省力,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确的固定电极面积的设备,对分析测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06339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28120.3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16B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原理的不可培养微生物筛选系统,该系统将不可培养微生物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代谢网络和基因组数据,输入如图一所示模型,得到一系列培养基成分,系统自动取样、封板、培养、检测,得出培养结果。将这些结果输入训练网络改进参数优化模型,由于不可培养微生物和可培养微生物之间存在数据分布上的差异,利用迁移学习,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原理,将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目标域数据集,可培养微生物数据集作为源域数据集,通过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判别器原理,缩小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特征空间分布差异,完成可培养微生物到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知识迁移,使我们的自动化系统更加完善,达到提高预测培养基配方准确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5021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0298168.9
申请日:2017-04-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种星状环糊精的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微生物,并对微生物膜的抗生素抗菌机制进行筛选,这种复合体结合统计分析工具可以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膜。该复合体结合特征微生物膜,特征微生物竞争作用使其表面的荧光蛋白游离,每种微生物膜结合强度和相互作用力不一样导致可以得到特征的响应信号。基于上述的实验,进一步把这种复合体用到抗生素机制评估和筛选。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借助于星状季铵盐化环糊精与荧光蛋白形成复合体来检测微生物膜,微生物膜体系无需任何前处理,只需要简单的步骤,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91157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63857.1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色荧光磁性化学鼻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对作用于微生物的抗生素进行筛选,该“化学鼻”传感器包括多色荧光蛋白和季铵盐化的磁性纳米颗粒。基于上述“化学鼻”传感器,多色荧光蛋白信号猝灭,而后与待测病原微生物竞争结合,多色荧光蛋白游离发出荧光信号,再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差异,得到不同微生物的响应信号;进一步地,“化学鼻”传感器与经抗生素作用的待测微生物竞争结合,对抗生素进行筛选。本发明的“化学鼻”传感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可用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作用抗生素的快速检测和筛选,能够为微生物感染、抗生素鉴别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697847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89512.0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51 , C12Q1/48 , C12N9/1025 , C12Q1/04 , C12Q1/10 , C12Q1/14 , G01N21/6402 , G01N21/6428 , G01N2021/6439 , G01N2333/245 , G01N2333/255 , G01N2333/31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个酰基转移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试剂盒直接分析环境生物样品中微生物,这种酰基转移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当工程化噬菌体识别结合微生物之后,把其基因工程改造的DNA注入微生物体内,在微生物体内重组表达扩增大量的新的带有酰基转移酶蛋白的噬菌体。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工程化噬菌体与微生物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53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94263.4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1N2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6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个低成本的基于智能手机高通量电化学的酶标仪,这种酶标仪是使用3D打印的96孔板结合电极阵列组成。电化学激发的电极表面的发光分子,通过96根光纤采集光的信号。捕获的光纤束图片通过手机软件传输到我们的服务器,产生诊断的结果。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微生物抗体功能化的磁性材料与传感器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设计研发基于云服务的智能手机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基础研究水平上揭示电化学激发的活性分子与微生物作用关系,总结高通量电化学微生物分析仪与不同微生物作用的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212102824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072794.3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微生物测试管,它由管体(1)、橡胶密封塞(2)、密封塞固定套(3)构成,橡胶密封塞(2)通过密封塞固定套(3)固定在管体(1)上。密封塞固定套(3)上有圆形开口(5),圆形开口方便使用者使用注射器通过橡胶密封塞向管体(1)内部注射检测液体。管体(1)底部有固定卡槽(4)。该一次性微生物测试管,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有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和添加检测液体时对测试管内部的污染。
-
-
-
-
-
-
-
-